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林林总总,但对大部分的汉字教学来说,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依据汉字造字规律进行“析形索义,因义化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创新了“字理识字”教学法。所渭字理,即汉字的构形理据。字理识字教学即是运用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汉字字义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因形求义"是指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字形的辨识与分析而达到解释字义的途径,也叫"据形索义",在训诂学中被称作"形训"。在"因形求义"法的具体使用中,我们要注意:可将其适当用作课堂导入,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建立语库;注意不要过度解读,滥用"因形求义"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汉字量大、形繁、音多、义杂,难认、难记、难写、难用,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很大困难。不过,作为世界上独特的表意文字,"因义赋形"是汉字造字的基本原则。而按照"六书"的结构方式,遵循汉字形义结合的潜在规律,将古人"因义赋形"的造字规律与当代"据形释义"的认识过程统一起来,依据字形辨析汉字本义,进而掌握它的引申义,这就是汉字"形义联想"分析教学法。"形义联想"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法方面的突破,可提高外国人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有理据的文字,汉字的理据指汉字构形、读音、意义的依据。汉字的理据因造字法不同而不同。至今大约90%以上的常用汉字仍有理据可讲。利用理据推展汉字教学,可以减轻难度,提高效率,是汉字教学的一般规律。汉字理据因部件分析法和俗文字学说解,受到严重削弱,亟待维护。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联绵词是复音节单纯词,内部构造具有不可分析性,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但由于汉字形、音、义的特殊关系,我们仍能根据联绵词的字音和字形探求其意义信息。通过分析大量词条,我们发现:联绵词大多“义存于声”或“义寄于形”,因而表现出“因声知义”或“因形显义”的理据性。“因声知义”的联绵词通过两个音节的声音组合表意,“因形显义”的联绵词通过两个汉字共同的形符类聚表意。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7,(4):112-117
近年来有人倡导并实践字理识字教学,但在字理分析中存在着主观臆测、牵强附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依据现代汉语常用义、现代汉字形体分析汉字造字理据,或把形声字强行分析为会意字,把层次结构分析为平面结构。针对这些易犯错误,我们强调字理识字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几个理论原则,即依据本义、追溯形源、区别会意形声、辨析组合结构,目的是帮助实践字理识字教学的教师建立科学的字理分析原则,杜绝字理分析中随意杜撰构意、胡乱解说构形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和语音是分不开的。汉字虽然不是拼音文字,但声韵条理具在,后人可以由形求声,由声求义。清代学者段玉裁说过:“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说文解字叙》注)这话是很对的。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说文解字》九千三百五十三文中,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后来增加的字大都是形声字。形声字有声符,可以由形求声,由声求义。非形声字没有声符,就不易探求声义。而形声字因语音转变,声符失去代表性,后人也难于探求声义。这就  相似文献   

8.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教学有内在规律可循、有科学方法可依。汉字是表意文字,因义构形,是形音义的统一。前人为了表意而“造字”,后人通过析形而知“义”。但是人的识记力有限,用的汉字量有限,以“有限”表达“无限”,就使多数汉字承担一字多义的重任,更使数百基本构形单位承担着构建成千上万个汉字的繁复任务。所以,要准确理解和轻松掌握大量汉字就应该科学地分析汉字基本结构的组合方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训诂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形训,一是声训。形训就是所谓“据形求义”,即根据古汉字的形体构造来寻求字义。形训的依据是汉字的表意性,即之所以能够运用形训是由汉字的形义统一的造字规律决定的。形训也有其局限性:字形只是文字的外在形式,声音才是文字的内在形式。所以,训诂不能总拘泥于字形,而应从内在形式——语音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小学汉字“形义”联想教学法哈尔滨师范学校戴云汉字之所以量多形繁,音义繁杂,难认、难记、难写、难用,其原因则是汉字“因义赋形”创制的表意性语素文字。但如果与造字规则相对应,遵循汉字的“四书”结构规则,采用据形释义,形义联想的方法教学,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对...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一种源于“象形”的表意文字,形能示义,义寓形中,其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我们从汉字的造字法和汉字的偏旁部首来分析可以得出汉字字义直观性的特点,从而更好的学习掌握汉字。  相似文献   

12.
汉字与音素文字、音节文字不同,它是一种表意文字系统,它的形体结构往往可以直接与某种现实现象相联系,正是由于汉字的这一特点,传统训诂学中有“据形求义”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剖析字形,“因形得音,因  相似文献   

13.
李飞燕 《湖南教育》2008,(10):43-43
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汉字的特点及其自身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亦即字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讲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学生学习汉字才会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才能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构形是有一定理据的,所谓的理据就是汉字要因义而造形。“笑”字构形何以从“竹”从“夭”,其理何在,其形何以体现字义,古今说法不一,本文打算从辨析字又开始,以求其形的理据。  相似文献   

15.
王玮 《陕西教育》2000,(1):20-21
识字是阅读 和作文的基础,掌握一种科学的识 字教学方法是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和学生语 文综合素质的关键。 然而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未能掌握识字教学的一些方法,也未能认识到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不是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来解析汉字,让学生从中理解汉字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是将汉字的形、义分离,让学生硬性认识汉字的读音、笔画、结构和意义。实践证明,这种枯燥乏味、呆 板僵化的教学方法只能导致识字教学效率的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刊特开辟“识字教学” 专栏,并约请了中国字理识字研究会常务理 事王玮同志就“字理识字教学法”进 行详细的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很受教师们青睐。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把字理当成了包打天下的法宝。现象一为字理而字理某次字理教学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7.
正汉字是表意文字,相当一部分汉字的字形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汉字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在趣味性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汉字背后潜藏的理据。一、趣味故事,要符合情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个个小故事,提高了识字的效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该同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自制力还不强,意  相似文献   

18.
训诂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形训,一是声训。形训就是所谓“据形求义”,即根据古汉字的形体构造来寻求字义。形训的依据是汉字的表意性,即之所以能够运用形训是由汉字的形义统一的造字规律决定的。形训也有其局限性:字形只是文字的外在形式,声音才是文字的内在形式。所以,训治不能总拘泥于字形,而应从内在形式——语音方面下功夫。声训就是所谓“因声求义”,即是通过寻求词语的语音联系来探求和解释词义。声训的理论前提是“音近义遗”,但是音近义通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种音近义通的原则是不是适合于语言的整个范围呢?因此,本文试…  相似文献   

19.
“字说”是根据通行字形而对汉字形义关系作非文字学的随意解释的现象或做法,因不合古人造字原意,为汉字研究所不取。但识字教学中的“字说”不应全盘否定,对于那些无法分析造字原意或造字原意无法为学生所接受的汉字,“字说”有助于加深记忆,是可备选择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在揭示“方法”一词的内涵和分析传统训诂方法鼎足三立的基础上,指出传统“义训”的缺陷,并提出“引申推义”法,以与“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并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