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敏 《湖北教育》2022,(1):45-46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一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及时雨".同时,"双减"之后,提高了学校对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课程构建、课后服务的质量要求.学校要担起"育人主阵地"的使命职责,把握减负与增效的"平衡点",落实"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2.
认真研读了 2021年《人民教育》第24期《做优做强学校教育全面提高落实"双减"工作水平》后,受益匪浅且感同身受.落实"双减",并将"双减"与教学工作相融合,能快速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管理水平.作业管理既要"压总量、控时间",又要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切实改进、创新作业...  相似文献   

3.
黄东 《湖北教育》2022,(1):57-58
"双减"政策的推出,旨在进一步校正教育发展方向,推动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双减"工作的重点在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新生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在推进"双减"的进程中,武汉光谷为明实验学校秉承"轻负荷,高质量,重特长"的教学理念,以"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落实好"双减"并形成多方联动育人机制,成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课题。笔者结合本校实践,从学校、教师和家长三个层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学校层面:做好把关定向,发挥引领作用首先,学校要做好落实"双减"政策的导向引领工作,把"双减"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相结合,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以此为前提,科学设计学校"双减"工作方案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3日02版报道:作为"双减"政策的落实主体,学校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守好育人主阵地,事关"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学校打好"双减"主动仗,在于调整好自身定位和角色,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仗,做好课后服务保障,用好评价指挥棒,持续提供优质、丰富的校内教育供给.学校落实"双减",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教育的价值取向.作为基层校长,要深刻认识到,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校外培训泛滥是长期积累而成的问题.国家重拳出击,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集中整治,看似指向校外,根源却在校内.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过去校内教育教学的质量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从而间接造成了校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对学校育人主阵地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学校克服教育改革难题的动力来源.打好课堂教学提升的关键仗,是学校落实"双减"的核心环节.推动"双减"落地,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战场和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获得感,感受到成长,体验到成功.在这一点上,学校要善于动用资源,给教师提供扎实而有力的支持.例如,可引入校外教研员、专家等专业力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校内开展校长、中层行政拉练式听评课活动,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如果说课堂是推进"双减"工作的主战场,那么课后服务就是大后方,两者需要相互配合.具体到实践上,学校可瞄准学生需求,打造"校本+社团+才情"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体系,将课后服务开辟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各类作业,落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减负要求;第二时段依据"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宗旨,有效整合校内社团优质资源,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开设高质量内涵发展项目服务课程.同时,学校可根据学生个人需求,以社团形式建设体育、艺术、科学等"全美育"特长培养系列课程群,课上课后协同发力.落实"双减",还要用好评价指挥棒.评价不仅左右教育价值的取向,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起着牵引作用.学校应以此为指引,依托课题研究,深化教师问题意识,致力于课堂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6.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沉疴顽疾,"双减"是新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双减"的价值旨归。从批判教育学视角审视,"双减"存在着"质"与"量"、"增"与"减"的张力,育人为本和精神生成是"双减"的核心命题,在"双减"过程中要走出"缺失人"、无质量及路径依赖的陷阱。"双减"政策的有效推进,要从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构筑"五育融合"教育新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使命、提升教师队伍育人水平及构建全域育人环境等几方面着手,以协同共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云 《湖北教育》2022,(1):15-16
"双减"政策的出台,带来学校、家庭、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结构重塑,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以"生态教育"为办学理念,以"给生命以绿色,给个性以空间"为办学追求,面对"双减"的时代考验,提出了多元融合、多元供给、多元共生的生态学习理念,通过家校社优质资源协调互补,构建了一幅课内外互动、校内外联动的教育生态:以...  相似文献   

8.
资讯     
《青海教育》2023,(3):3-4
<正>连续3年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持续从监督角度推进“双减”落实落细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的通知》,系统部署教育战线做好2023年度“双减”督导工作。《通知》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督导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相似文献   

9.
学校作为育人主体,秉持“微笑教育”理论,从文化浸润、课程育人、课堂提质、评价创新层面来系统构建育人生态,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双减”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提质增效、提供坚实保障。学校还从全局观角度重新审视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让教育回归初心,回归学生智慧的生长与精神的成长,让学生们遇见美好、创造美好,能为未来贡献美好。  相似文献   

10.
阅读2021年《人民教育》第23期《落实“双减”学校应该“减”什么?“增”什么?》一文,让我认识到,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的“增质”深入落实“减量”。  相似文献   

11.
林传生 《师道》2023,(5):36-37
<正>“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基础教育生态改革,给农村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有望改变多年来应试教育积累的负面教育生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家校社协同共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如何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战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打造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刊载赵婀娜文章 持续推动"双减"落地,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还需学校内外同步推进,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进一步做好"加法". 首先,应继续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内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双减"稳步推...  相似文献   

1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把落实"双减"政策作为全面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的良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品格素养、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加法",以更好地满足农民对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农村孩子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4.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同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这两项举措必将在我国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双减”改革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入手,要求发挥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必将重构基础教育新格局,构建基础教育新生态。其中,调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明确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是“双减”改革的必然要求。《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优化“双减”改革环境,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支持家庭教育,帮助父母及其监护人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机制,提供了坚强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5.
林启福 《福建教育》2022,(13):26-28
<正>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吹响了号角。“双减”新政是为了给学生减负,更是为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双减”政策下如何培养时代新人,如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需要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回归教育初心,回归课堂,回归教学,以“双减”为契机,  相似文献   

16.
林启福 《福建教育》2022,(13):26-28
<正>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吹响了号角。“双减”新政是为了给学生减负,更是为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双减”政策下如何培养时代新人,如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需要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回归教育初心,回归课堂,回归教学,以“双减”为契机,  相似文献   

17.
研究缘起: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是优化教育生态、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目标。良好的教育生态不仅需要不同学段之间的科学衔接与顺利过渡,更需要家园校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202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家园校协同育人机制”的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是助推学校教育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研析“双减”政策助推学校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基础上,明晰“双减”助推学校教育发展的价值意蕴,包括利于回归学校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激发学校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重彰学校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明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内容等。为有效回应“双减”对学校教育发展的诉求,应坚守为党育人初心,落实以生为本理念;深化学校内生发展,发挥学校能动作用;聚焦校内减负提质,减少校外教育需求;推进多元主体协作,构建全域育人环境;健全配套制度保障,破除学校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19.
<正>“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加强学校教育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布置,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重庆市武隆区实验中学深刻领会“双减”精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40分钟要质量;加强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努力实现“双减”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坚持以"唯美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出发点,以落实"双减"政策为主线,构建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学足学好、减负提质的学校新样态. 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做到提质增效."双减"的主阵地在课堂."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加强思维训练,开展深度学习.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