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积极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应科学制订具体可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设计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在化学知识结构化的自主建构中理解化学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以“硫代硫酸钠的制备”为主题,在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的真实情境下,设计了以探究制备原理、实验室合成、分离提纯为过程,适用于高三化学实验专题二轮复习的项目式教学案例,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构建起物质制备的一般程序与方法,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实验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为例,开发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案例,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将学习项目分三个主题任务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化学史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核心知识视角展开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思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在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化学教学目标,选择合适化学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大力提倡“素养为本”的教学[1]。因此,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依托活动元的形式,开展多种探究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化学实际,与其他学科产生有效的联系,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积极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从情境的主题选择、情境的教学融合和情境的活动设计组织开展情境化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从五个方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课标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指出,基于“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挖掘教学内容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等。化学史承载着化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是兼具教学价值与素养价值的真实情境素材[2]。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中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提高综合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主题式教学的模式,注重对学习主题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较好地落实深度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主要从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的策略与设计来谈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主题式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涵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目前,对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多集中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方式[1]。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指教学目标源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有利于素养的内化,关注“教、学、评”一致性,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对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学科,从传播文化的视角构建课堂和设计教学、挖掘文化素材,丰富教师化学文化素养,讲究化学文化的融合与融入五个方面,论述了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应该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递、单纯以知识传授的教学现状,提高化学文化的融入度,实现“知识为本”向“核心素养为本”的转变,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已经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转变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的需要,只有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本文从新课程时代特点出发,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以“乙烯的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卫环环 《甘肃教育》2023,(21):76-80
项目式学习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实现育人方式转变的有效方式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与实践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以项目式学习“探索燃烧的奥秘——物质的变化”为案例,提出从领会素养目标内涵突显核心素养培育、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关注认知思维的逻辑结构、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探究的视角下开展项目式教学,落实科学探究与实践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梳理归纳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具有的特点,建构试题命制思路,依据命题思路、以文献为基础命制了一道“水溶液主题”的综合试题;运用试题对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优化试卷讲评方式,设计试卷讲评与专题复习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学不断向素养为本教学转变。  相似文献   

13.
李海舰 《家长》2024,(3):120-122
<正>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核心素养不仅关注知识传递,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倡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实现素养培养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探讨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有效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具体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化学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层面的掌握情况,还重视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单元教学设计内涵的基础上,以“抗病毒口罩滤芯材料的设计与发展”为教学主题,承载有机高分子的核心知识,从教学价值分析、教学目标确立、单元设计构思、课时活动设计、教学实践反思等方面阐述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以探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迎接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信息化教学新挑战。为适应新形势,笔者基于“追踪日全食”的教学实践,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有机融合技术、评价、教学法,构建智慧教学模式(C+APT),改进传统教学,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从封闭式学习到开放式学习的转变,从关注学生既得利益到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6.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从化学史和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对主题内容的科学本质进行分析,通过将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制作模型、引导学生思维外显和过程性评价等措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和微粒观,培养科学精神,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质、科学探究本质和科学事业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须从学生立场出发,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关注作业的目标性、层次性和多元性,提升作业创设能力。依托教学主题,明确作业目标,构建立体地理课堂;依托核心素养,设计分层作业,以“组合套餐”的形式对作业进行分层;依托学生兴趣,丰富作业形式,提倡学生自行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多角度多方面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受学校建筑结构变化的启发,我写了一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化学课可以怎么上?——从“结构决定性质”想起》[1]。有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搭建起的结构,那么我们进行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呢?一、“教学设计”是化学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要“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材料的变化入手,开展主题式教学,在材料的“赏”“析”“用”三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与学生互动,学生依据已有经验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化学观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成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关注的焦点。如何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终生发展,是一线地理教师必须重新审视的问题。逆向教学设计“以终为始”,将教学评价前置,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