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指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构建。通过人类发现和利用元素的历史情境,逐步构建“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通过历史证据和实验证据开展研究,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优化元素周期表模型、运用元素周期表模型,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当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真实问题时,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2.
周晓甜 《成才之路》2020,(5):114-115
所谓"适境"课堂,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创设猜测问题情境、生活问题情境、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创设开放问题情境等方面,对构建"适境"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高三复习课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既能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又能关注高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发展,以“盐类的水解与运用”复习课为例做了深度探究,主要用情境设置问题,用实验探究问题,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围绕核心物质性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解决冲突,以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程序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以"S02的性质探究"为例,创设基于认知冲突的实验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提高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铜氨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和CoCl3·5NH3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同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认知模型”的构建,引导学生在宏微结合中建构配位键模型,在科学探究中巩固配位键模型,在任务情境中应用配位键模型,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落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科学探究”包括问题、证据、分析、交流等要素。在“气体的等温变化”探究活动过程中,笔者利用自制教具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素养提升的学习情境,选择“DIS实验系统”引导学生将传统实验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思维强调对现有观点和结论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后,提出问题、搜集证据、推理论证后再做作出判断,不仅要有思维上的质疑,还要有实践上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与思考,对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提出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情境·质疑—分析·探究—证据·论证—评价·反思”的教学操作模型。以“中和反应”的教学重构为例,展示该教学操作模型的实施过程:同时,提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施建议:智慧转化“教学意外”,引发合理质疑;善于挖掘批判性情境,强化批判意识;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推动思维发展;合理设置批判性环节,训练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敏 《化学教与学》2023,(18):41-43+79
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教学载体,将铁栏杆、篮球架、锈蚀的铁架台、食堂调味框、实验室柜门把手等真实的校园实物为情境与金属的防护相关知识相联系。基于实验探究,借助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实现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刘娜  范雨美 《化学教学》2011,(12):32-35
采用"情境创设—问题提出—过程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浓硫酸的性质"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体验,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评价实施,在多方面的思维碰撞中解决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及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10.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经验模拟、推测模型—类比观察、猜想模型—实验探究、验证模型——理论释意、证明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球积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球积发展的历史足迹,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反应物浓度小,反应速率慢”的规律,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消耗,反应速率应该是逐渐减小的,然而实际的结果真是这样吗?本实验教学以此问题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实验探究,进行影响反应速率因素探究的深度教学。一、教学目标了解温度变化与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影响的基本原理;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实验过程异常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验探究素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方面之一。实验探究素养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对照实验探究素养的要素,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记录→分析与论证→解释实验与归纳结论→交流与评估"的流程,从创设情境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再围绕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组织教学,从而落实实验探究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一、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究欲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发展史的论证式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基于科学史提出主张,构建模型—基于科学史质疑辩驳,修正模型—补充科学史,完善模型—得出结论”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探究和模型构建,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观,最后利用教材课后科学发展史阅读素材再次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实验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讨论、探究、合作交流是现行课堂的主要特征.课堂要将这些特征得到落实,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整合遗传物质的发现史为科学探究创设真实情境;以假说—演绎法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思考推理、作出假说,设计方案、演绎推理,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创设贯穿课堂并体现学科价值的有效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理论预测、实验探究等方式完成一系列有难度与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与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真实情境为评价载体,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进行过程性诊断并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情境—问题—任务”三位一体的教学法设计“微生物的营养”复习课,以冷藏酸奶常温放置的保质期创设情境,利用两个任务解决情境中的关键问题,将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相关知识融入评价实验方案和设计实验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情境—问题—启发—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情境为线索,以问题为核心,以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在符合科学性、安全性、实用性的要求基础上,作者对浓硝酸的热分解实验,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既能使反应现象明显、效果显著、便于操作,又能节约药品、防止污染、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20.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不是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告知学生,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境。一、做好课前准备,孕伏“探究”的契机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是引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并为学生的探究明确方向。在探究学习开展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