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涛 《科技风》2012,(8):229
由于宁夏七星渠管理处鸣沙管理所辖区内的种植结构大幅调整,给灌溉管理和水量调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搞好水量调度工作,让有限的水资源合理调配,化解用水矛盾,避开灌溉用水高峰期的叠加.保证灌区农田适时灌溉.确保粮食丰收,构建和谐和谐灌区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体现我们灌溉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对推行节约用水、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核定取水许可数量、建立水权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据。考虑到灌溉用水定额受到地理区位和灌溉传统的影响,省级行政单位进行灌溉用水定额的编制必须进行区划。  相似文献   

3.
董璐  孙才志  邹玮  奚旭 《资源科学》2014,36(9):1799-1809
本文以水足迹作为我国用水总量、灰水足迹作为污染水量的真实考量,选择GDP、人口、耕地面积、水资源4个指标作为影响用水量的主要因素。利用基尼系数、水资源消费杠杆系数和灰水承载压力系数对1997-2011年我国用水公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1997-2011年我国用水公平性处于"相对公平"阶段,水足迹综合基尼系数和灰水足迹综合基尼系数持续在0.27~0.32间波动,耕地面积、水资源仍是制约我国用水公平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水足迹-人口基尼系数也不可避免会影响我国用水公平未来的发展趋势。空间维度上,依照用水总量和污染水量的角度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三类:高度不公平、中度不公平和低度不公平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高度用水不公平区域,用水总量和污染水量配置低度不公平区域多位于我国西部及部分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4.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成立对于提高灌溉效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轻国家和农民负担,减少水事纠纷,促进灌区经济良性循环和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现代农业生产、灌溉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苛水灌溉技术是此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啦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或者,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帝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对节水德灌溉技术和一些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许朗  黄莺 《资源科学》2012,34(1):105-113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用水效率的提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农业灌溉用水是我国的用水大户,测算灌溉用水的技术效率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政策,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农户的微观层面对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用Tobit模型对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仅为0.4821,存在很大的节水潜力,农户种植经验的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农户节水意识的增强、井灌方式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灌溉水价的改革等都对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明  计春野 《今日科苑》2010,(8):209-209
灌溉用水定额是实施灌溉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是科学确定农业种植结构和发展规模的依据。为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科学确定灌溉用水定额,本文首先简要地论述了灌溉用水定额的含义,而后提出灌溉用水的影响因素,最后还提出一些关于编制灌溉用水定额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进空间较大;轮作作物经济收益大致与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轮作方式节水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水资源禀赋程度将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系数提高了0.10%,将灌溉方式的影响系数拉低了2.04%。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和安排"水旱轮作-灌溉方式"组合模式;平原地区强调规模化种植和区域性灌溉,山区注重集约化、精细化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用水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浇地的方法     
灌溉对于农作物的增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想把地浇好,必須講究灌溉技术,实行合理灌溉。实行合理灌溉,首先应当按照农作物在各个时期的生长的要求,把所需要的水量及时而准确地送到农田中。浇地工作还应当与各种农業技术措施(耕作、施肥等),密切地結合起来,使其效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灌溉制度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这样做,而是大水漫灌,一下子放的水太多太深,破坏了土壤的結构,土壤里的水多了,空气就少了,作物就长不好;大量的水渗漏到地底下,会使地下水升高,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企业水平衡测试是开展计划用水、促进企业节约用水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考核企业用水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作为区域内、流域内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合理调配水资源的一项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许航  李韬  宋健峰 《资源科学》2021,43(9):1808-182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部门用水量大,但利用率不高,所以发展节水灌溉成为缓解水资源稀缺的可能路径。但是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的条件下,如果实际节水效果达不到预期,就会出现“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的衡量方法,然后利用LMDI分解法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解为气候效应、单产效应、结构效应、面积效应和灌溉效应,并利用西北五省(区)2005—2016年的数据,在效应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驱动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发现:①西北五省(区)整体的反弹效应高达340.00%,即新增用水量达到了预期节水量的3.4倍,其中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和新疆的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别为374.97%、55.10%、117.46%、434.51%和384.32%;②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始终是促进西北整体和各省(区)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驱动因素;③西北整体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主导因素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但各省(区)存在区域差异,其中甘肃、宁夏和陕西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青海为气候变化,新疆为种植面积扩大。所以,为缓解旱区农业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在整体策略上,不能追求单产的最大化,而应适当采取亏缺灌溉,并合理规划灌溉农业规模;在局部策略上,要实行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2.
浅析塔里木垦区土壤盐渍化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垦区处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之间的河漫滩冲积平原上,本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因其水量小、矿化度高、水质差,埋藏较深,而均不能用于农田灌溉,具有土壤盐渍化的内在因素。目前垦区引用塔里木河水为灌溉用水,开发不当将会导致土壤次生盐化。根据垦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土壤盐渍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昆明市科技节水的途径及实施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断开发、应用节约用水的新技术和 新途径 (一)工业生产方面 1.开发工业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杜绝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和大量浪费水资源.工业回用水是指一定期间内被用过的水,经适当处理后再用于系统内部或外部其他用水生产过程的水量.经第一次使用后又被循环利用的水量,称串用水量,也属回用水量.它是一定期间内,某用水系统中按各级用水对水质的不同要求经第一次使用后被依次利用的水量.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命之源,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现如今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联合国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环境中,而如果人们继续像现在这样毫无节制地用水的话,则30年后贫水人口数将可能达到三分之二。据称地球上有97%的水属于不可饮用的水,而余下的3%的水资源中又有三分之二在冰川I雪原,不能直接供人们使用,可供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的总量仅占地球总水量中极微小的比例。人们用水分配中又有67%用于农业灌溉;23%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民用只占10%。  相似文献   

15.
粮食和纤维生产所消耗的水比人类其他用水多,约占人类所有用水的80%左右。爆炸性的人口增长对粮食生产能力有很大压力,这就增加了水的需要量,特别是灌溉用水——这一令人遗憾的最费水的用户。灌溉有可能满足粮食增长的需要,但这一可能的关键在于对水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长久以来,多数地区农业发展都需要依靠灌溉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往往增大了农业生产成本,不利于经济收益,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灌溉方式改革,倡导用水户追求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本文将分析当前灌溉用水的现状及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来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的方法和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方法,旨在基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主要针对我国现行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1建筑给水建筑给水的任务是将符合水质标准的水送至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各用水点,满足水量和水压的要求。这涉及水的分配、计  相似文献   

19.
灌溉的目的除了使农作物获得足够消耗的水份,也是为了使植物所需的养料和水相溶解,变成可给状态供植物吸取。灌溉适当还可增进土壤的实效肥沃性,不能看成单纯供给作物所需水量。灌溉的水份过少固然影响作物的生长,水份过多其恶果更为严重。用水过多,长期用大畦漫灌的方法浇水,将使土壤结构破壤,表土板结;土壤中的肥料因用水过多渗透到地下水层而随之流失。无结构的土壤增加了毛细管作用,促使地下水易於上升,增高地下水水位,并将土壤底层的鹽類带到表土上来,  相似文献   

20.
黑河分水后张掖市水资源供需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敏俊  王磊  王晓君 《资源科学》2011,33(8):1489-1497
2002年起张掖市开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缓解黑河分水后张掖市可用水量减少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张掖市水资源供需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黑河分水后张掖市水资源供需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及经济学机制。结果表明:建立水权制度、渠道衬砌等工程手段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措施对于实行"总量控制"、保障黑河分水的顺利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水量向灌区分配时仍然比较粗放,"定额管理"也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超额灌溉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剩余水量回购定价过低阻碍了水权交易。当前张掖市的水量平衡是在上游来水增加的条件下得以保持的,一旦上游来水减少,现行绿洲农业的规模和结构将难以为继,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生态建设将会面临水资源的制约,亟需重新思考绿洲农业的规模和发展模式,加强和完善农业用水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