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创新创业模式下,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和建立配套的环境资源3种措施构建石化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前提,实践教学活动为主体内容,相应的环境资源为支持条件。该体系的实施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需求量巨大,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双创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文章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为对象,结合宝玉石专业发展现状,以"互联网+"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学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宝玉石专业教育的双创改革,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双创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宝玉石专业学生专业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实现宝玉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和"互联网+"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双创时代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也需要高素质创业型人才流向农村。地方院校培养农村创业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地方院校可从"愿景"型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农村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通过基层服务项目和家族传统农业产业创业、与地方政府共建大学生农村创业基地等方面加强农村创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是黑龙江省高校的重点任务,进行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以及实践教育是其主要的内容,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理论,也增长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而本文就黑龙江省高校着手,阐述了体育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体系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实践环节和保障措施五个角度探讨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立体网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分阶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王兵  赵相瑜  方重秋 《科技风》2024,(10):26-28
根据电类专业相关产业的特征和人才需求,探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电类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和定位,并从该类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构成、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本科电类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构建“3+X”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四层次”应用能力培养平台、构建“三对接”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创建“三全”育人导师机制等举措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地方应用型高校电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对于加快地方院校自身的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加快,鼓励社会大众"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艺术学院学生创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美能力、发散思维、社会属性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其特点和优势。面对双创背景下的激烈竞争,分析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情况和存在问题,探讨艺术院校构建服务体系的具体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传承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从非遗传承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现状,并从目标培养、平台搭建、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其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培养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实践3个层次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娜 《百科知识》2021,(6):69-70
学科竞赛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新技术应用紧密结合,而且在竞赛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科竞赛,让学生在完成竞赛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研究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得到锻炼.目前来看,我国在竞赛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行业等各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竞赛项目,这些竞赛项目具有实践性、创新性以及有偿奖励性,无疑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创业能力上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时下高校应当注重以学科竞赛作为双创人才的培养突破口,积极探索学科竞赛和双创人才培养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为今后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陈莉 《科教文汇》2010,(22):25-26
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这就使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同时对实践教学改革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创新教育的目标、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探讨构建创新教育的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发挥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分析了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原则,重点研究了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开阔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校是我国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根据高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创新创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可以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校内校外创业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全面推进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创新创业战略的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临新局面。各地高校结合地情、校情探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与绵阳市为例,探讨以创新创业类竞赛为重要切入点,融入到财经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过程,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兴趣及实践能力,促进双创教育改革,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地方双创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兰州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根据学校转型发展要求,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及实践体系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培训、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探索与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创业效果显著,专业升级转型取得一定成效。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对同类专业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6.
高爽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4):113-116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一门属于经济学类本科专业中偏向应用型和实践性的专业.关于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少高校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然而,随着当前对"双创人才+应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专业培养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出发,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伍海华 《科技风》2023,(7):34-3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地区愈加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也在各大高校迅速开展。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而高校是青年集聚地,为了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了双创能力培养体系。文章以崇左市高校双创教育现状及青年创业者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总结出当前青年双创能力培养现状,寻找解决现状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而构建了“三融合”双创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和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15)
科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机制,对民族类院校公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数据显示,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出现创新实践能力不强,就业方向与本专业不相关等显著问题。因此,如何构建创新人才前置化培养体系,是民族类高等院校公管类专业建设亟待关注的问题。鉴于此,基于科教融合理念,梳理传统公管类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的既有问题,分析科教融合教学培养模式的优势,探索民族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现代企业对机械类工程人才的要求,结合安徽理工大学机械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实践,提出了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机械类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及其创新改革的思路。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以课外科技活动和产学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完善合理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立足于大工程观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立足于机电一体化的架构,设计包含机械类、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基础实习教学部分、综合创新教学部分、虚拟仿真教学部分,有效地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实习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