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写速度变化是影响笔迹特征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在笔迹鉴定中,研究不同书写速度下笔迹的特征形态和书写速度快慢影响笔迹特征的各个方面以及相关鉴定中的注意问题,非常重要。不同的书写速度具体包括强行慢写、正常速度书写、强行快写等。就同一人来说,在不同的书写速度下书写的笔迹特征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其本质特征相近,但会引起某些细节特征的改变。文章通过对这些变与不变的特征分别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支撑这一规律性,为书写速度变化笔迹鉴定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桌上使用铅笔、水笔、油性笔乱涂乱画,常年累月,留在桌面的污渍越来越难清除,尤其是那些油性笔迹。笔迹擦不掉怎么办?巧克力来帮你忙!巧克力不仅可以清除书桌上的油性笔迹,也可以去除木质门板等表面的油性痕迹。一、实验材料马克笔2支,巧克力1块,肥皂1块,洗洁精少许,橡皮擦2块,盐少许,抹布1块,水2瓶。  相似文献   

3.
笔迹是通过个人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的文字符号形象,他的本质是人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技能,笔迹分为正常笔迹、伪装笔迹、模仿笔迹、条件变化笔迹和绘画笔迹等。笔迹鉴定是文件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两部分笔迹之间的比较鉴别,确定是否同一人笔迹的一项专门技术。  相似文献   

4.
笔迹与人的性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笔迹反映人的性格。在西方.关于笔迹的学问叫笔相学、俄罗斯著名的笔相学家祖耶夫·因萨罗夫说.笔迹可以描绘出人本身,他好像是一张已经曝光.还没有显影的胶卷底片.只剩下使用显影液了。目前在国外。有些国家在破案...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在初学写字时,书写并不规范,甚至字迹潦草难以分辨,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因此,及时改正不正确的书写方式极其重要。要想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外,还可以借助纠正书写姿势的练字笔。这种练字笔包括笔体、端盖、定位凹槽、食指根部弹簧环、食指中指拇指弹簧环、拇指放置块、中指放置块、食指根部放置块、笔头角度限位块、限位块、笔头和食指放置块。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鉴定实践中不少案件的当事人常采取隐藏自己的笔迹形象,摹仿他人笔迹来仿造填写他人的签名、单据、契约、信件、传单,以达到自己非法的目的.摹仿笔迹-般字数较少,特征选择面窄,可供比对的特征少,书写人的特征暴露少,检验难度大.因此加强对摹仿笔迹的研完与检验,是文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7.
《世界发明》2004,26(3):109-109
不喜欢用键盘敲字?罗技的这支io数字笔能够将手写笔迹转化为电脑能识别出的字体,它的英文识别软件是由瑞典电子公司Anoto提供的。io数字笔包括一根前部粗大的笔杆、USB笔座和专用的数字纸。它工作起来很简单:你只要在4英镑一本的专用纸上书写文字就可以了。笔杆上带有一个光传感器,它的功能类似于数字相机,可以在内存中储存你写出的字迹,当你把笔插到笔座上时,  相似文献   

8.
书写速度与笔迹的工整程度息息相关,书写速度的快慢变化都会对个人的笔迹造成影响,而这也就成为了笔迹鉴定侦查领域中的重要线索来源,因此我们需要对因不同下笔力度以及书写速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笔迹变动具备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在生活和工作中正确辨识相应的笔迹。而书写速度的变化包括强制性快速下笔,强制性慢速落笔以及正常下笔等,如果想全面地掌握书写速度与笔迹的关系就要对这几种变化形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主要分析了书写速变化与笔迹的关系,以期为需要了解这一领域的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了,细心、认真的写字态度和随之形成的优良品质,将会融入到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生活中去。它对学生的成长,将是一笔不可缺少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套摹笔迹属于摹仿笔迹的一种,它是以他人笔迹为摹本,将摹仿材料置于摹本之上,通过透光所见影像进行摹写的字迹。为了深入研究套摹笔迹的内在规律,笔者以签名为例,通过系统实验,概括研究了套摹笔迹的一般特点,实际统计了套摹笔画覆盖完整度范围,分析统计了套摹笔迹特征的稳定与变化规律,对套摹笔迹中各类笔迹特征的摹仿率进行排序,并探讨了影响套摹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形快实慢、抖动弯曲、中途停顿、笔力平缓这四类特点是识别套摹笔迹的重要依据,连笔特征、起笔特征、收笔特征、笔力特征、附加符号,这五类特征是套摹笔迹的检验的重点所在。套摹签名的简单度、摹仿人的书写水平、认真程度和透光强度均与套摹效果成正相关。上述规律可为笔迹鉴定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藏文同属于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二者在检验原理与检验方法上基本相同,但是,藏文是由30个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有着自己固定的语法,它们在发音、构句、书写等方面与汉字截然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检验藏文笔迹时,不能照搬检验汉字笔迹的一套模式来认识藏文笔迹特征,而应根据藏文的特点来分析和认识藏文的书写规律,研究其特征。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的书写习惯都是不一样的,还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其中有共性的差异,又有非本质性的差异,在评判笔迹书写的差异性时,要依据已知的笔迹书写习惯,对未知的书写习惯进行科学性的评判,如果不这样做将使笔迹鉴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在目前的笔迹鉴定中,最大的争议焦点就是对差异性的性质以及认识上的判断,这也是评判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和严谨性的主要依据。本文分析了笔迹鉴定评断的差异点。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写字策略研究时,发现存在模式化、边缘化、机械化、单一化的现状。如何科学指导写字?教学中可以确定适宜的、有价值的练字内容;运用好练字规律;适时介入字理教学;提示写字要领,注重写字"双姿",唤醒学生的练字意识,使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而达到提高练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笔迹鉴定工作中存在的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极大的阻碍了案件侦破的发展和定性,要想获得正确的鉴定结果就需要对笔迹样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公案机关侦破案件提供有利的帮助。从笔迹鉴定书写习惯的形成分析出发,论述了书写习惯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笔迹鉴定差异点的产生、分类、甄别。  相似文献   

15.
正它叫Line-us,是个小机器人,最神奇的功能就是陪你写作业。平日寸写作业或者画画的时候,它能陪在你身边,并且能模仿你的笔迹,在平板电脑、手机上写字或者画画,写得或画得分毫不差。它还有远程操控功能,你们成为好朋友(相互添加好友)之后,你在学校画画,它也能同时在家里自动画画。  相似文献   

16.
铅笔,顾名思义应当是铅做成的笔。最早,人们的确是用铅写字、记帐。不过,名副其实的“铅笔”并不好用,铅条很容易折断,而且写出来的字颜色较淡,笔迹模糊。我们现在所用的铅笔笔芯的主要原料是石墨而不是铅。用石墨条做笔芯,是一位牧羊人的意外发现,也是飓风送给人类的礼物。16世纪时,一位英国牧羊人在飓风袭击过的坎伯雷平原上发现了一大片黑黝黝的石头。他感到很好奇,就去用手摸了摸这块“黑石”,手马上被沾黑了;用指甲一划,“黑石”其中掺进一定量的硫磺锑和松香,经加热凝固后就可得到改良的石墨。它硬度适中,书写流畅,字迹清晰,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走笔说史     
人类最初以书写方式传达信息的是洞穴人,是用手指在地上画出各种信息符号,或用树枝写在干泥上,或用硬石写在岩壁上,树枝和石头就是笔的祖先。古代阿拉伯人首先改革了书写方式,埃及人用芦苇笔在纸莎草纸上写字,用刷子在石面上绘画,这对干燥的埃及大部分地区极为适用,但对东北方阴冷多雨的美索布达米亚不宜,于是他们发明了用坚硬工具刻在土坯上的一种楔形文字。罗马人将书写工具向前推进了一步,在研  相似文献   

18.
少量字迹的检验一直是笔迹学研究的重点,鉴定中因为笔迹特征少且特征出现频率低,再加上主观伪装等,很难准确作出鉴定结论。但多数情况下,还是有条件检验的,一般来说人的书写习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反复研究,便可以作出正确的结论。本文主要对少量字迹的检验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写字总体目标规定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其中分段目标对于识字写字的规定:一、二年级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三、四年级能正确的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2000个左右,并且临摹字帖.五、六年级用硬笔书写楷书2500个左右,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为此在小学一二年级识字和写字的关系极为密切,识字是知识,写字是技能.写字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的.写字要达到“六会”(会姿势、会笔画、会笔顺、会偏旁部首、会间架结构,会用),是巩固识字行之有效的方法.写字又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有效的行为.对于小学写字教学方法,根据这几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对于类似笔形的工业机器人执行器,比如吸盘、气爪、焊枪等,在示教编程作业时,经常会出现示教点高度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导致工具碰撞、轨迹深浅不一、路径凌乱等问题。但是对于简单任务,若采用离线编程,又浪费时间。在此以机器人写字为例,讨论运用Rel Tool功能,实现通过示教编程,实现书写较标准文字的机器人编程方式。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有效避免由于示教点不准造成的工具碰撞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