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0,(3)
首次提出了引力场场心的概念,引力场球体层的概念。首次提出了星体引力场球体层叠加产生的场制效应生成的电磁波,在电磁场切割产生的电势差的作用下,各自返回自己的星体,补偿了损耗的动能,总的结果是使各个星体的能量永远保持恒定,指出星体和恒星的场制效应产生的是可见光。首次提出地球的光是地球的动能在叠加区域转换成可见光返回地面的,太阳转换成的可见光是返回太阳的。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21)
首次提出了宇宙中所有星体上所有物质实体的所有元素衰变为铁元素,是宇宙毁灭的观念。首次提出了宇宙中所有的星系、所有的星体都分布在一个平面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宇宙无始无终,这是刚刚发表的一个科学新论。提出这个理论的宇宙学家说,宇宙必然是这样,这才可以解释宇宙间一个重大的疑团:为什么星体和各星系都在背道而驰,越离越远?宇宙原本已经奇幻莫测,有黑洞、夸克星,还有不断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粒子。但是过去五年,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从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星体和各星系一直各自向外飞散。理论上讲,相互维系的重力应该减慢这个膨胀的速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膨胀还在加速进行。宇宙中有某种力量,正在把星体和各星系拉开。宇宙学家不知道那是什么力…  相似文献   

4.
你有没有注意过:太阳系里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都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也就是说:太阳系是个“右撇子”。如果你对宇宙中的天体进行近一步的研究,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都是右手定则,仅有少数星体是“左撇子”。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宇宙学家们的解释:太阳系形成之初,它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能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使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是横冲直撞的,由于彼此相吸,质点聚合,密度逐渐变大,这个过程加速了原始星云的吸积过程…  相似文献   

5.
夜空为什么漆黑一片?我们可以看到夜空布满星星,那么所有星星发出亮光加起来为何不能把夜空照亮?德国物理学家奥伯斯1823年就提出了这个难题:如果宇宙无限大,而且布满了恒星或星系,夜空应当是明亮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天文学家多年来一直试图对这个称之为"奥伯斯佯谬"的问题作出解释。一种解释是:恒星或星系之间的尘埃挡住了遥远星体发出的光,从而使夜空看上去漆黑一片。但实际上,尘埃经过光的照射会增温,变得同光源一样明亮。另一种解释认为,遥远星系的红移使光从可见范围变成不可见的红外光。如果这个解释能够站得住脚,那么波长较短的紫外光也应当移到可见光范围,而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科学家们目前从两个方面对"奥伯斯佯谬"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水星相对于同体积的其它行星来说,质量大了一些,这说明水星的密度比较大。科学家探测到,水星的外壳相对来说比较薄,比同体积的星球具有更多的金属内核,为什么会是这样?有些科学家猜想,水星在很多亿年以前,表面的外壳曾经被剥落过。瑞士伯尔尼大学的天文学家们通过实验模拟了许多早期水星的情景模型,只有一个与小行星碰撞的灾难模型才能最合理地解释现在水星的密度和组成。为了完美地再现这一过程,研究者用了两套计算机模拟系统,第一套模拟了原水星和入侵者小行星相撞的过程,相撞的结果就出现了一个高密度的水星体和大量快速远离水星的碎片。…  相似文献   

7.
油菜演化的二阶段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了油菜演化的二阶段假说,二阶段假说即是将油菜的演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种与复合种的形成,第二阶段是变种与品种的形成,笔者认为,二阶段假说可以解释油菜适应、性状分化等现象,并可细化与完善油菜的进化过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月,北京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极度"灿烂夺目"的星体。为什么这样形容呢?因为它的亮度是太阳的5 700亿倍之多!它照亮了周围数十光年以内的全部星空。在它的光芒之下,连宇宙中亘古长夜的黑暗,都被驱散得无影无踪。这种星体,有个与其相配的酷炫名字,叫做"超新星"。  相似文献   

9.
超新星遗迹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2):F0002-F0002
这是银河系内一颗巨大的恒星爆炸死亡后产生的残余景象。该星体在325年前爆炸并寿终正寝。图中蓝色纤细的弧线是向外扩张的冲击波留下的,另外一些色彩是爆炸形成的数百万度高温摧毁星体物质而形成的遗迹。  相似文献   

10.
<正>你想知道星球在诞生前是什么样子的吗?那就好好看看这张图吧,图中的红色团块,就是人类观测到的第一颗"星球种子",预计再过1万年左右,它就会变成一颗新星。2014年7月初,日本国立天文台等机构发布消息称,他们成功地在金牛座方向观测到,构成星体材料的气体形成了高密度团块,处于"星球种子"状态。如果对此继续进行观测,有望弄清星体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一个小点发生爆炸,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形成了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又组成了宇宙原始的氢、氦及锂等元素,这些元素进一步形成其它元素,最终形成各种星体,这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为我们构想的宇宙形成过程。根据目前宇宙的特点,科学家可以预测宇宙形成时的锂的含量,并通过实际观测古老星  相似文献   

12.
宇宙混沌一片,到处充满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物质结合形成了物理星(恒星)、生物星(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统称)、彗星、褐矮星,这四类星体大多会再爆炸中消失殆尽。这四类星体构成了无数的星系平面,无数的星系平面构成了宇宙。在宇宙中以物理星的引力辐射范围大,在同一平面内有无数的物理星,当这些物理星中的几十或者几百个物理星的引力在这个平面的上方或下方空间(星系平面)中的某一个点形成焦点时,造成了宇宙空间的坍塌形成了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吸力下爆炸的星体产生的物质会在黑洞中重新结合成一个等级星体。宇宙会以星系平面为单位永恒下去。物理星跟生物星的够成物质不同,产生的引力不同,引力作用与生物,生物的变化也不同,宇宙便形成了生物空间与物理空间两种空间,这两种空间对于生物而言,一种时间永不停止,一直向前,另一种时间静止不前,一直保持着零不变。所以近些年发生的人失踪N年后又回到地球上且样貌保持失踪时的状态变很好解释。所以宇宙中并不存在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13.
海外新知     
《自然》:令天文学家惊讶的是太阳系边缘的彗星状星体和星云拥有大量的卫星,以前,人们一直以为这些很轻的星体无法吸引住卫星。由于相信对KUIPER星带中星体的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可能是引力的产因,科学家想通过观测1998WW31及其卫星与地球同在一直线时所形成的阴影来判断其具体形态。天文学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但很多人可能观察不到:最早的一次食将在205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4.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星体,在这些星体中,有我们熟悉的绿色家园行星——地球,能量之母的恒星——太阳,以及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等等。但是在众多的星体中,有些星体并不为人们所熟悉,诸如白矮星、红巨星、超新星、脉冲星和黑洞等等,它们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而在这众多不同寻常的星体中,有一种星体的发现不仅在宇宙学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揭开宇宙秘密的金钥匙。这种星体就是有着美丽身姿的脉冲星,它的特征和性质是如此的不可思议,甚至让我们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15.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星体,它们像真空吸尘器一样,能把靠近它们的物质都吸进去,即使比太阳大1亿倍的星体,它们也照样能吞下去。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黑洞深入的研究,最终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至今为止都未有一种理论可以完美并客观的来解释光和电子的衍射与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为什么会这样?衍射图样和干涉条纹到底是怎样形成和产生的?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科学家们做了很多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单光子和单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相似文献   

17.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7):I0002-I0002
这是艺术家描绘的一颗脉冲星和它周围的景象。利用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望远镜,人们在它的周围发现了碎石盘。这颗脉冲星曾经是一颗巨大的恒星,但是在10万年前,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发生了超新星爆发,解体后灰尘残骸分散到太空。其中一些灰尘再次被死亡的星体吸引,围绕着残存的恒星核即脉冲星运动。超新星是宇宙中铁、氮和其他“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星体喷射出这些元素,灰尘凝集,形成尘埃云,成为新的恒星和行星的诞生地。这个新发现的脉冲星给了人们启示,不仅新诞生的恒星周围可能形成行星,超新星也可以利用重金属元素形成自己的行星。脉…  相似文献   

18.
德国、美国和挪威的科学家已查明决定蜜蜂性别的遗传信号。这项刊登在8月22日《细胞》杂志上的发现解释了雄蜂为什么可以没有父亲这一困扰科学家长达150年之久的科学难题,同时还解释了蜜蜂、蚂蚁和黄蜂为什么常常会形成群落。这项发现还可能使培育蜜蜂变得更为简单。研究人员发现,雌蜂体内有一种称作互补性别因子(csd)的基因的两个不同的副本,分别来自父母;它们形成的活性蛋白质促使受精卵发育成雌蜂。没有受精的卵子只有来自母亲的一个csd副本,因而发育成雄性。1845年,波兰一位名叫约翰·齐尔聪的教区教士提出,雄蜂没有父亲。他认为,雌蜂由…  相似文献   

19.
坍缩的宇宙     
高运强 《科技风》2012,(17):188
哈勃定律和2011年天体物理学家测定,星体加速远离,从而证明宇宙加速膨胀,其实,加速远离,证明宇宙在坍缩.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不是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不是宇宙的中心……总之,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相对宇宙中心,视野圈内前面的星体受到引力大,以极大的加速度、速度远离地球,而地球后面的星体又被加速落在后面.以地球为观察点,星体加速远离,光谱显示红移,一整个宇宙或宇宙中心为观察点,整个宇宙在坍缩.如果处在膨胀期,宇宙外围星体引力势能大,速度动能小,内围膨胀的惯性动能大,视野圈内形成挤压,光谱显示蓝移,宇宙在膨胀.  相似文献   

20.
你为什么会喜欢上她?是因为她漂亮吗?他俩为什么会成为密友?是因为志同道合、脾气相投吗?最近,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一项长期调查,对友情和爱情的产生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