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孔雀东南飞》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木兰辞》一起被合称为"乐府双璧",王世贞称其为"长诗之圣",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长诗"。诗前的序言说明在汉末建安年间人们就在为他们的爱情悲剧伤心。笔者认为,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从心理学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悲剧的原因,使人们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更具现实意义地汲取作品的经验教训,能够更好地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那就是,笔者认为,作品悲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品中的人物之间缺乏起码的沟通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刘勇 《今日科苑》2007,(16):235-23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边城》是其享誉中外的代表作。本文阐述《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意境、审美品格、审美理想及其成因,剖析作者淡化悲剧结局的独特构思,并体悟《边城》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岳莹 《今日科苑》2009,(14):180-180
四幕悲剧《雷雨》,作为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一部中国式的悲剧巨作典范。李健吾称之为"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综合性学习"中关键是要改善接受学习,探求接受学习的新形式,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学习,掌握功能性阅读。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实现接受学习的现代发展,就将从课堂改革的发展性阅读与功能性阅读谈起,学会阅读的要求,本文从这三方面探讨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璐 《今日科苑》2014,(7):72-73
海明威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的小说以他传奇的经历为背景刻画出了一个个悲剧主人公。本文从"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西游记》中有两位天将——"千里眼"和"顺风耳",这是古代人民的美好想象和希望。而在现代,有了科技水平的强大支撑,这种美好想象已经变为现实。卫星遥感技术,就是现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蒋耿明副教授为记者做  相似文献   

7.
刘亮 《科教文汇》2013,(11):57-59
本文采用任生名牺方现代悲剧论稿》中提出的阐释悲剧的新范式,探讨奥尼尔对于悲剧的创新。奥尼尔对于现代社会悲剧的创新在于他颠覆了传统悲剧的概念:悲剧的主人公从王子贵族演变成平常百姓;悲剧的起因从严肃的行为演变成日常琐事;悲剧的世界是“上帝已死”的世界。奥尼尔对于现代精神悲剧的创新在于对剧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在现代人本体悲剧这一层,奥尼尔用象征展示了现代人荒谬的处境。  相似文献   

8.
再论风骨     
风骨是《文心雕龙》一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多年以来《文心雕龙》的研究者已经对这一范畴作了多种阐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我们不可能用很精确的语言给"风骨"下定义,刘勰运用风骨本身就是取其比喻意义,其含义应该是多层面的。  相似文献   

9.
方方的小说《落日》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家庭成员出于各自的目的用阴谋和算计撕裂了亲人之间的温情,将心灵的港湾封冻,使人心寒。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外界环境和人性自身两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找出构成悲剧结局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0.
马维娜 《金秋科苑》2009,(8):209-210
方方的小说《落日》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家庭成员出于各自的目的用阴谋和算计撕裂了亲人之间的温情,将心灵的港湾封冻,使人心寒。悲剧的发生离不开外界环境和人性自身两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找出构成悲剧结局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被称为美国严肃戏剧的拓荒人。"悲剧"一直是他秉持的作品风格和主题,因此他常常被人们形容为一名悲观主义者。但奥尼尔本人认为他表现的是一种"高级的乐观主义",这样的自我阐释让奥尼尔的悲剧观如同他的剧作一样,具有神秘的色彩。《天边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颁奖词写道:《天边外》中展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对该剧的读解,或许能有助于我们真实、深入地了解奥尼尔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12.
张旭  刘向兵 《科教文汇》2011,(8):201-202
从古希腊悲剧出发,在探讨古希腊悲剧意义和成就的基础之上.通过尼采、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人对悲剧意义的阐释.了解各家对悲剧意义的阐释。并以曹禺的《雷雨》为例.表现现代悲剧与古希腊悲剧的相似之处。进而讨论在现当代悲剧一词在我国所产生的意义上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进一步揭示出悲剧意义的时代性特征以及其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小学英语》(译林版6上)教学案例,分析了cartoontime阅读板块的特点,探讨了cartoontime阅读板块的处理方法,最终确定将cartoontime阅读板块的教学定位于"趣",注重于"演"。  相似文献   

14.
<正>人的悟道、道合人生及个体生命与无穷宇宙的相应相生是中国美学大家宗白华的美学精髓。宗白华对《周易》美学思想的研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融合了诗歌、美学、哲学与文学,还使观者以意趣盎然的方式来理解《周易》文化中的艺术价值,对现代美学体系的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此对于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但由于一些平时不良的阅读习惯所致,阅读方法的不合理,导致许多中学生阅读速度偏慢,反映在卷面上就是效率低下,准确率低,  相似文献   

16.
物质世界的真与美从来都是统一的,物理学家往往借助美来认识世界、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有学者认为:"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大小,事实上就是它的美学价值的大小。"美学因素不仅仅存在于物理学理论创立的原动力之中,还渗透于其理论体系的构思与表达之中。杨振宁在《美和理论物理》一文中提出,物理学具有"物理现象之美",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代表作《一个女人》被认为是近代文学纪念碑式的名作。女主人公叶子的悲剧命运与几位男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粗犷阳刚却自私冷酷的情人仓地和宽容仁慈却虚伪自私的未婚夫木村一步步将她引到了万劫不复的凄惨境地之中。马丁·布伯说:"只有在生动的关联中,才能直接认识人所持有的本性。"本文尝试以其"我—你"、"我—它"关系理论分析《一个女人》中的两个主要的男性形象,以更好地把握叶子这一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工作之余,王开志反复阅读《资治通鉴》《史记》等历史著作,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悟。他说,读史可以见今,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当年也是  相似文献   

19.
《文心》是一本貌似小说的教学参考书。全书涵盖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把教科书的内容放在故事里展开,使人开卷便觉得有趣。本人结合英语教学中关于词汇收集,词汇比较的相似实例,使得阅读也有了"触发",开卷有用有意。  相似文献   

20.
现代作家茅盾在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中塑造了吴荪甫这一现代文学长廊中熠熠生辉、耐人寻味的艺术人物形象,它既给人以审美的体验,也给人们以理性的思考。茅盾并不是以一种批判的口吻讲述这个人物,相反是以一种充满激情的叙述语调来塑造这个人物,人物的失败让人感喟和同情。但仅仅把吴荪甫的悲剧归结为时代的悲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是片面的。笔者认为吴荪甫形象的悲剧性是多方面造成的,他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情感悲剧,从更高的角度来讲也是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