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风即为脑血管病,是我国的一种多发病,随着人口老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而逐渐增多。本病来势凶险,虽在急性期得救,症势缓和后致残率较高,每多留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强语塞等后遗症,本病症主要在左侧或右侧上、下肢瘫痪,患者肢体僵硬拘挛,关节僵直,运动功能障碍,久者则使患肢出现萎缩和麻木不仁等体症。此种病症一时难以恢复,甚者可转为终身之疾,常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莫大的痛苦和负担。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6)
儿童脑性瘫痪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综合、协调性的治疗和技术支持,让脑瘫儿的肢体功能得到恢复。脑瘫儿童的下肢恢复离不开下肢助行器的帮助,下肢助行器能让脑瘫患儿在长期的治疗中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通过分散受力点减轻下肢压力,减小腋部的压力从而减轻关节处的磨损。下肢助行器支撑下肢进行小幅度的活动,锻炼患儿的肌肉和关节的灵活度,目前市场的脑瘫儿童助行器大多数是简易式的前置式助行器很少有后置式助行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45-45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一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它侵犯神经系统,可在数小时内引起完全麻痹。此病毒通过口腔进入并于肠内增生,最初的症状是发烧、疲劳、头痛、呕吐、颈部僵硬和四肢疼痛。1/200导致不可恢复的瘫痪(常见于下肢)。在这些瘫痪患者中有5-10%的患者因其呼吸肌变得僵化死亡。  相似文献   

4.
康复机器人     
《知识窗》2007,(6):54-55
德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康复机器人,能帮助中风患者锻炼下肢,早日恢复行走。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职能医疗器械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中。随着下肢瘫痪患者的不断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在社会中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鉴于此,针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相关理念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对各个类型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分析,并针对下肢康复机器人交互控制方案进行阐述,旨在为推动我国智能化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脑性瘫痪是一种非进行性、非遗传性的神经病学疾病,主要影响儿童,与后天因素有关。脑瘫患者的运动障碍通常伴随着感官、认知、交流、行为和肌肉骨骼问题。该疾病的核心症状是运动控制障碍,由异常的运动和姿势引起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法国几家报纸报道说,一位瘫痪10年的法国人在接受了植入微芯片恢复神经功能的手术后,重新站了起来。现年39岁的马克·梅尔杰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瘫痪。2001年1月,他在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手术中接受了芯片移植。医生们认为这种手术给成千上万的截瘫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第一链接     
把思想转变成行动本期《自然》封面所示是脑阀试点临床试验的第一位参与者马特·纳戈尔。在颈部脊髓损伤后,他不能移动胳膊和腿了。美国布朗大学神经科学系的研究人员与生物技术公司赛博动力以及其他三个研究所合作,发现大脑中与运动有关的信号可通过一个植入的脑阀芯片向外传递,使患者能够驱动电脑屏幕光标,启动简单的机械装置。这种人造神经运动装置有可能为研制代替或恢复瘫痪患者丧失的运动功能系统铺平道路。在此之前,这类研究主要在猴子身上进行。在最近的一例这种研究中,现有装置的速度有了很大提高,使得研制临床可使用的大脑-机器接…  相似文献   

9.
该装置是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下肢功能锻炼初期的一种康复助行器。其特征是:上支撑柄装在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可调节立柱的上端,其下端装有脚托,中部装有膝托,调节手柄装在外管上。助行器的下端装有脚托,脚托为鞋形,锻炼时患者可将脚跟放人脚托中,减少脚的下垂。可调式立柱根据患者下肢的长度,使膝托托住患者的患肢,便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锻炼行走。经临床试用,对促进病人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韦兰英 《大众科技》2021,23(9):65-67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与空气压力波在老年中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干预,实验组踝泵运动疗法与空气压力波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腘静脉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满意度调查,实验组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泵运动疗法与空气压力波联合应用,对降低老年中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发挥积极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继艳  王鹏 《内江科技》2009,30(6):24-25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概述不同人群下肢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目的:认清不同群体下肢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研究提供依据;对各个群体的下肢运动能力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找出共同之处,及不同之处,为不同群体的下肢训练提供依据。结果:总结发现有关下肢运动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运动员身上,对儿童和中年人的研究较少;对于下肢运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肢膝关节的屈伸肌群的肌力研究,而对于下肢耐力、下肢的柔韧性等研究却很少。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方法构建的高空运动落体后对膝盖的冲击力学分析模型只能求解局部的膝关节受力和发力参数,对膝盖及下肢的各个关节驱动作用和受力冲击运动势能等参数求解建模困难。提出一种基于七连杆驱动结构的高空运动落体后的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构建人体在高空落地后的下肢膝盖的运动链数学模型,分析落地冲击对膝盖的运动链位姿变换关系,采用7连杆驱动结构对人体高空落地后的下肢进行7连杆结构分解,采用Lagrange动力学方程实现对冲击力学参数的全局分析,得出优化解向量。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受力分析模型,对膝盖冲击力的受力分析逼近于理论值,计算精度较高,性能优越,为体育训练和运动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方法构建的人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只能求解整体受力和发力参数,对各个关节驱动作用力矩的求解模型未提及。提出一种基于7连杆模型结构的人体下肢动力学分析模型,引入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用的ADAMS软件到人体动力学分析中,求解各种运动模式下人体下肢左右腿各关节驱动作用力矩。对人体运动Lagrange动力学方程式进行优化求解,得出详实的理论分析值和仿真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仿真实验表明,构建的单腿支撑和跑步运动模型下的人体下肢动力学分析模型,能有效准确地仿真计算出人体下肢全部关节的驱动力矩,仿真结果为分析人体最佳发力模式,指导和优化体育训练具有很好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勇 《知识窗》2010,(3):31-31
幼年时他惠了一场大病,命虽保住了,但下肢却瘫痪了。他的父亲是邮局干部.在他中学毕业后设法在邮局给他安排了一份可以坐着不动的工作,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都与常人无别。  相似文献   

15.
青云 《知识窗》2006,(12):49-49
让瘫痪者动起来是人类的健康梦想之一,美国科学家为实现这个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7月份刚刚出版的英文版《神经学期刊》上,美国学者发表了一篇论文,论述如何利用干细胞疗法恢复了瘫痪老鼠跑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4)
在分析人体下肢的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体下肢的7杆模型,并利用齐次坐标变换建立了人体下肢运动学方程,然后利用MATLAB对运动方程进行计算。从而,为研究人体下肢的运动,以及设计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富兰克林·罗斯福出生于纽约一个显贵家庭。大学毕业后,曾当过7年海军部长助理。1921年,已经成年的罗斯福却因感染脊髓灰质炎而导致下肢瘫痪,每天必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医髋关节康复的特点和需求,研究一种基于嵌入式和传感器监测的脚踏转过的角度实时显示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下肢康复训练器的脚踏角度监测模块、嵌入式终端和手机实时显示脚踏转过的角度两大部分组成。以感知膝关节角度活动为例,根据临床数据设定不同身高、不同体型患者与训练器对应的距离以及不同的座位,患者使用下肢康复训练器进行康复恢复,通过对膝关节屈15&#176;~30&#176;,髋关节屈45&#176;~60&#176;活动度的原始数据进行监测,实现社区中医髋关节患者康复疗效判定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神经刺激器对腰丛和坐骨神经进行定位行区域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2016年4月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39例。采用神经刺激器的定位进行区域阻滞,并观察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患者感觉和运动消退的时间,患者对手术区域的镇痛是否认可,术者的满意度等。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篮球是一种激烈攻守对抗的运动,因此需要运动员具有极强的身体素质,下肢爆发力更是在对抗过程中,以目前篮球运动的情况来看,篮球运动正向着攻守兼备以及高速度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便以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作为主要的叙述内容,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