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对于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接受途径日益多元化,在大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该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在大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在校大学生普遍对传承红色基因持正面和积极的态度,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作者提议,可以通过营造教育氛围、丰富活动形式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淮安作为周总理的故乡,拥有着宝贵的红色基因—周恩来精神。为了充分挖掘这一独特的教育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恩来精神。淮安各高职院校不断丰富和探索恩来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途径其融入育人全过程。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始终保有坚定信念与不竭动力的根本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立与实现需要红色精神在社会各行业领域中扎根.新时期在现代医学教育中传承并融入红色基因能够带领医学生群体与时俱进,以自身的热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终身.由隋洪玉和李晶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教育学概论》一书,立足于医学教育及医学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4.
红色故事是发生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以正义,英勇,爱国,献身,激励等的正面故事。在这一系列的红色故事中蕴藏着一种红色基因。这种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地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他们更有必要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辅导员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多种方式让队员们知道那一个个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的红色故事,传承这种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5.
当今互联网背景下,本文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利用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迫在眉睫,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互联网+"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态度消极;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储备缺乏,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平台不足;创新创业政策缺乏,环境不佳是目前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认为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学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增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学生要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事业和产业化发展、高校扩招与就业难、国家鼓励创业的背景下,体育专业大学生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开拓新的创业路径:开办体育俱乐部、创办体育健身休闲公司、协助有关单位组织体育活动、销售体育用品、开办体育中介服务、组织体育培训、销售体育彩票等;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莲 《大众科技》2011,(9):162-164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不仅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注入新内容和活力。而且对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实验与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论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适合大学生体育锻炼多元化的需...  相似文献   

8.
杨倩 《内江科技》2013,(2):84+123
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因而英语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课堂上以多模态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ESP教学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多种Warming-up活动类型,极大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中国红色文化是支撑我国顺利前行的重要因素,它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经过奋斗而凝练出来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政治特点,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体系。作为最有朝气和理想的年轻人,大学生是传承中华红色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而言,学习思政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培养其文化价值和内涵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在这个过程当中,以中国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华红色文化的价值,而且能够有效的建立起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13)
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红色文化是我们传承革命历史,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文化宝库。本文就全国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的展览中,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在红色教育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论挖掘和对高校加强中华美德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分析,探讨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中华民族精神和美德传承的有效途径,为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江科技》2016,(6):74-75
体育事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不仅与其它行业有着相同的共性,能够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还是显示国民身体素质、社会生产发展、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贺龙体育思想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核心思想,对其的传承与发展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本文就红色文化视域下贺龙体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贺龙体育思想对我国体育事业、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体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中国梦的实现。可近几年大学生身体素质进一步下降引起了政府和体育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下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民族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大学生的身体健  相似文献   

14.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和生命密码,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精神谱系之中.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是新时代实现高校创新育人和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由孙利等著,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9月出版的《红色基因不竭动力-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的传承与思考》一书,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的角度,系统梳理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深度聚焦和挖掘"延安根军工魂"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并辅之以文化建设和思政育人的成就案例和实践经验,尤其是注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而为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羽  戴志鹏 《科教文汇》2009,(1):137-137,139
本文就中英文双语环境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双语教学这一热点话题,从双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程的切入点进行了相关探讨。研究表明:体育专业理论课可以成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双语教学课程选择的切入点;递进武双语教学可以成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双语教学模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矫海龙 《科技风》2012,(14):196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努力,对传统的理论教学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要求,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高校体育的发展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必然会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更加高的要求,面对出现的新问题作为高校体育教育者我们要加大改革,完善高校体育改革与终身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我国的年青一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理应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应重视对大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识别大学生传统美德的缺憾,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拾遗教育的前提,开展对大学生传统美德的拾遗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化。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魂。当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受重视。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将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会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能力、也有必要利用自身优势,做一些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以提高大学生的内在涵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是民族所有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并在代际相传中凝聚、浓缩,是国家向心力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认同的基础和前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融合,最终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塑造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促进社会对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载体,而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理应成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20.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对学习产生的一系列负性心理及行为。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深入访谈法对沈阳市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比较严重,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存在差异,并且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更为严重。本文不仅对完善学习倦怠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和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