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化高科技园区是未来科技园的发展趋势.从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出发,结合高科技产业的特性和工业共生模式构建出平等型、依托型和嵌套型共生模式,并分别以西安高新区中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进行了深入典型的分析,并提出了建设生态化科技园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产业生态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关键领域.当前,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为促进我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互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产业生态化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着对产业生态内涵认识不足和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缺乏经济社会方法等不足.基于此,本文拟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利用生态经济理论方法,遵循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复合结构和运行规律,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链网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产业链的结构决定整个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研究生态产业链的结构对于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链网结构模式,随后探讨了生态共生链网的平衡、稳定与发展,最后提出了对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链网结构模式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克服技术发展和应用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发展新的环境友好技术即技术创新生态化是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技术创新生态化能够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提供环境友好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手段。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现实载体是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依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原理建立发展模式,将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已有十余年,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因此传统工业园区的生态园区建设模式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基于服务业主导型新兴园区的生态园区建设实例,通过对比服务业主导型园区与传统工业主导型生态园区差异,探讨不同业态的生态园区建设模式异同,以期为后工业化时代生态园区建设提供有益探索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西北五省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城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城镇化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1.2882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是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提高0.701个百分点。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是西北地区破解生态瓶颈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经济-嘉陵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是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必然性,提出了该流域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和产业化,发展特色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城镇,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生态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体系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是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其本质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本文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基本特征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和多目标性;基于系统论方法,本着和谐、高效、持续与整体性的原则,本文对该产业结构模式设计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体系及其体系架构图。  相似文献   

9.
蒋云霞 《大众科技》2009,(12):214-215,213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保证集群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内涵,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生态化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提炼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模式及生态化发展的实施策略,为集群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各参与主体以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从产业生态学角度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群落;结合产业系统生态化治理理论提出了双层生态化治理模型,宏观层面以政府为主导,微观层面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系统生态化治理模式;联系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协调发展机制等四大移动互联网治理机制来保证产业系统生态化治理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生态化是产业集群演进的必然选择.南通市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生态化问题.运用产业生态学的理论,深入剖析南通市产业集群生态化的现状及问题,从如何改变经营模式、完善产业配套、促进产业整合、提升产业层次、加强人才建设及政府职能转变等六个方面提出南通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生态化可以实现产业集群和生态经济两方面的有效互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加快江西在中部的崛起,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县域产业结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德安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为西部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供了宝贵契机,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可改造现有工业园区、围绕核心企业建设园区、规划新型园区、构建虚拟园区等模式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促进以循环经济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企业信任合作,突破循环技术瓶颈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生态化的内涵、特征及必要性分析基础上,设计了集群生态化发展模式--基于生态产业链的新建集群发展模式和现有集群的生态化改造模式,并提出促进集群生态化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科技,推进科技生态化,是对传统科技发展模式的修缮,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对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展开分析,重点提出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与建议。科技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生态环境问题、道德伦理问题及其他如资源枯竭、人口老龄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在科技利用方面思想意识的不足或偏差和科技自身的功能缺陷等。提出发展生态科技的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科技意识,加强生态科技的研究规范与力度,加强项目评审的生态评价和基地园区的生态考核机制,促进生态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及加强生态科技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以期为生态省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产业生态学原理,通过分析城市发展演化过程的特点,阐释了城市产业系统发展引发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提出应从产业系统内部的物质流代谢规律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入手,来制定可持续发展要求下城市生态示范区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对策,且应通过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以促进生态化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调查研究辽源市现有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基础上,根据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建设理论提出了建设辽源市生态经济体系的思路和主要内容,探索辽源市积极构建有利于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促进生态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和园区化方向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辽源市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内江市经开区多措并举促科技型企业发展。一是抓培训提高。为促进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内江经开区邀请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医学院、荷兰埃因霍理工大学等经济学相关教授、博士对辖区企业进行为期5期的培训。培训围绕"园区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中国工业生态化转型历程与模式"等十个主题开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技术生态化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发展观支配下的技术发展目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其结果是在取得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要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科学发展观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当代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大力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技术生态化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技术生态化,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大力推广生态技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化。要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技术生态化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20.
传统工业园区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未来园区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成为必然选择,能够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变,降低对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并且促进了产业链的整合延伸与产业升级.传统的工业园区企业间缺乏能源梯度利用、生态建设滞后、环保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监管不到位,因此建立绿色低碳工业平台、编制低碳转型建设总体规划、加强低碳项目和资金管理以及建立和完善地方节能减排的制约机制成为园区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