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跨学科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跨学科能力的多学科综合训练过程。从跨学科能力的角度看,跨学科教育中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心—边缘”的学科关系,跨学科能力所蕴含的不同学科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与主题设计同时确立的,它不但不以某个单学科课程为逻辑前提,而且还常常超出现有单学科课程的知识范围。跨学科教育自身的目的和功能决定了它是一种需要独立开发新型课程的课程改革。目前我国的跨学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1)缺乏正式的跨学科课程,使得跨学科教育无法形成稳定的、普惠的教育力量;(2)跨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只能片面追求跨学科教育的某些外部形式特征;(3)缺乏基于质的日常教育过程管理,无法对跨学科教育过程做出有效的即时管理。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课程开发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实现课程开发的技术化,利用教育众筹机制实现跨学科教师的专业化,通过过程机制图等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过程管理的现代化,使跨学科教育逐渐走出精英主义+经验主义状态,走上技术化、专业化、教育众筹以及生态升级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跨学科综合课程开发,是一个基于全院整体教育资源。集教学、管理、研究三位于一体的大型教改项目,意在探索和创新。时代要求教师教育院校打破封闭的专业结构和学科壁垒。提供开放的跨学科培训。因此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便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域改革的当务之急。实战与研究证明: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且是串联各学科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更体现了以综合为特征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反思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发现学科限度划定了课程内容的知识边界、课程管理的权力边界、课程组织的实践边界以及课程评价的功能边界,无法满足基础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需求。“跨学科”以学科知识整合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师范院校可以从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整合性、课程实施的情境性以及课程评价的发展性等方面,探索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跨学科路径。  相似文献   

4.
国家为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我校在教育课程形式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背景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实践导向,建构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共15种小类的课程结构体系,独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设有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子模块,共有7类教师教育课程,34个学分共同支撑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彻底打破了"二学一法"的"老三篇"。同时,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通过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等综合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跨学科培养已成为国内研究生教育研究所关注的热点。相应于21世纪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不断充实完善国内研究生课程内容,是落实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研究生课程为例,系统介绍了在课程定位、教学理念、讲授内容、施教方式等方面一系列的创新性调整优化举措,总结提出了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应注重课程内容质量,并应努力与研究生的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观点,对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及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具有较为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实践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因此,用来提高实践质量、培养具有专业发展能力准教师的教育实践课程也受到极大的关注。通过分析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发展诉求,我们发现,"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重实践能力""重反思能力""重创新能力"的发展诉求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这成为继续研究"生活教育"理念对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发展的借鉴与启示的一个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科技发展的高度综合化和现实问题的复杂多样化,对传统分科教育提出了挑战。培养跨学科人才,促进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能力提升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的新教育愿景。然而,跨学科学习在实际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为理清跨学科的概念,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跨学科,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研究综述了跨学科学习的产生背景,实施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信息技术融合下的跨学科学习实施途径和多重保障,同时,介绍一个跨学科案例并加以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领域跨学科学习的发展起到一定助推作用,为设计和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跨学科学习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美国"以实践为取向"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全部中心环节。课程设置以发展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田野实践有机整合,课程教学与幼儿园紧密合作,融入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课程评价则重视职前教师在幼儿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姜勇  宋玲 《学周刊C版》2023,(1):148-150
高中是学生强化发展学科素养和综合技能的紧要时期,教师要想切实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探索等精神品质,实施STEM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是一条可靠的路径。STEM教育理念致力于融合渗透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知识技能,是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思想和模式支撑。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实施STEM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对策,以期为构建STEM主题学习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从而调动学生跨学科探究的意识和思维。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和"具有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课程目标,充分强调了教育实践课程的"实践性"和"研究性"。我们认为,构建研究性教育实践课程,培养未来教师的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应是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对"研究性教育实践素质"的含义和特征作出了界定,并从关注成长的课程核心目标、全程全景的课程结构模式、情境反思的课程实施策略等方面,对师范院校构建研究性教育实践课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提出了实践操作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Many teachers are prepared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by attending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TE)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world. Under UK legislation, this preparation must equip teachers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all children in mainstream classrooms, including learners on the autism spectrum – but does it? In this paper, I will critically explore this question by examining the findings of a research study focusing on a four-year ITE programme in a UK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was designed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s (online open-ended questionnaires and focus groups). The key findings were tha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and tutors had some basic autism awareness, but little or no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autism teaching strategies. There was a consensus that teachers require both of these to ensure the inclusion of learners with autism in mainstream classrooms. Participants agreed there were currently insufficient inputs on autism on the ITE programme. This was related to a lack of tutor expertise, concerns about medical labelling and questions about ITE curriculum overload and priorities. Participants identified a range of ideas for improving autism education across the ITE programme which will be explored in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功能、改革的原因、改革的方向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教育学院职能及与基础教育课改的对接等方面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以探讨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芬兰的分权教育体制使得决策力量保留在城市、学校以及课堂中。然而,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协同战略、项目以及课程设计中有这样一种传统。战略、项目以及课程的规划设计通常从识别课堂、学校以及地方所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开始。这些战略是教师工会、教育部、大学和教育提供者(通常是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几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的产物。在对总体目标达成共识之后,利益相关者将在地方层面对具体战略和课程进行讨论,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修订。有三个当下芬兰的规划和课程在本文中被介绍和讨论,这三个规划和课程由"基础教育论坛"和"芬兰教师教育论坛"所设计。除此之外,文章还介绍并分析了数字工具与环境在教育中的应用话题。  相似文献   

14.
单玲 《当代教师教育》2012,(3):61-63,93
本文介绍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颁布的背景,并以心理类课程为例,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研究和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团队五个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意味着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改变。论文从"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各自的概念内涵入手,阐述了"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所凸显的观念更新,以及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整体变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建立在对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展开比较分析,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表现在:开展旨在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教师教育课程的前沿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注重模块式课程的开发和教育临床研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法;注重质的评价和严格把关相结合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始终存在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杜威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其主要观点为:提倡借鉴其它成熟专业课程的经验;教育理论课程优先,延迟广泛的实践学习;提倡学科内容专业化:提倡教育理论学习伴随着广泛实践工作;提倡学习广泛的学科;提倡未来教师的学科内容教学要与中小学教育相对应:重视实践工作;如何教教育理论课和学科内容;提倡至少完成两年中学后学校科目的深奥的学科内容学习.然后集中教育理论及其相关的科目学习(尤其是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管理关系着教师教育质量,关乎着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有效策略,就成为教师教育培训部门必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研训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实践,对教师教育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构建面向教师专业化的高师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新理念,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课程建设是培养专业化师资的保障。教师专业化对现行高师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科学构建高师课程新体系,培养专业化的新型师资,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