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勤工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勤工俭学是学校的办学方式。狭义的勤工俭学是学生求学方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 ,勤工俭学的内容虽然不同 ,但其本质特点是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 ,把劳动的收入作为办学、学习、生活的费用。二为什么要开展勤工俭学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 )开展勤工俭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 ,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 ,使其接触自然、…  相似文献   

2.
勤工俭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个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勤工俭学,是我们党办学的优良传统。解放前,老根据地的学校创  相似文献   

3.
勤工俭学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勤工俭学中的“工”是泛指生产劳动,比工作的含义大得多。生产劳动包括工业劳动、农业劳动、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劳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如何发挥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进行初步阐述。一、勤工俭学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是进行勤工俭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中学开展勤工俭学,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伟大实践,又是育人的途径。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按照各种年龄严格调节劳动时间并采取其他保护儿童的预防措施的条件下,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  相似文献   

5.
勤工俭学坚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地掌握劳动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使学生在生产劳动中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及爱护公物等多种教育。 农村学校具有规模小、领导设置少的特点,因此勤工俭学工作在组织落实上主要应采取以  相似文献   

6.
勤工俭学一词最早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当时有大批青年学生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奔赴法国工余求学、以工助学。后来就统称为勤工俭学。解放后,党和政府在改造旧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新教育的过程中,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生产劳动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勤工俭学与劳动教育从此合为一体,使勤工俭学活动无论从理论概念上还是从实践内容上都大大地丰富起来,成为在我国学校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内容。在当前普教改革进程中,勤工  相似文献   

7.
我想对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谈几点看法和意见。一、我觉得,不论是教育部门或者财政部门,首先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勤工俭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在政治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集体、守纪律的优良道德品质;在文化知识上,有助于把书本知识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学习得更加生动活  相似文献   

8.
我校在贯彻勤工俭学中,掌握了政治挂帅,抓住劳动前、劳动中、劳动后三个环节,开展了政治思想教育。劳动前的教育在每一次劳动前,我们都要做好教育工作,使学生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校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坚持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学到一些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正确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前几年,我们从学生平时的表现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多数人长大不愿当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这使我们很不安,深深感到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我们  相似文献   

10.
在1994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方面以及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提供必要条件。而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正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条主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逐步建立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服务体系”,“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纲要》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全教会的胜利召开,为勤工俭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倡导的方针,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我校多年来一直认真贯彻这个方针,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劳动教育管理,建立规章制度 (一)领导重视,明确分工。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在勤工俭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校级领导明确分工,有一位副校长分管勤工俭学和劳动教育。校办工厂设两名专职教师负责与跟班劳动的班主任教师共同配合组织好学生的劳动与思想教育工作。 (二)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实行课表化。我校校办工厂的生产项目近几年来虽有发展变化,但安排学生参加劳动生产,进行思想教育从未间断,并逐步形成了制度。按照学校规定,四、五  相似文献   

12.
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提出后,我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力开展了勤工俭学的活动,先后办了农场和一些工厂,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使师生受到了一定的鍛炼。特别是通过五八年下期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和全民炼钢运动,师生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为了进一步使教育与生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科学》2005,(1):39-41
“十五”期间宝坻区教育局积极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领会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努力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战略高度,精心实施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程,千方谋划勤工俭学全面发展战略,使宝坻区勤工俭学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向我们提出了教育面临的任务,概括地讲,就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有利于扩大经费来源,增加学校收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是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的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当前教育战线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勤工俭学的由来及其在国内外的…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说:不仅学生要搞勤工俭学,教师也要搞。机关干部也要办点附属工厂,不然光讲空的,脱离实际。刘委员长说:应该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设法逐步做到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学校,半工半读,学生是工人,工人也是学生。农村也可以这样做。周总理说:把党的学习和劳动结合,教育和生产结合的方针联系到实际中去,因为我们社会主义者,一直到共产主义社会都是这样,一生都要使学习、工作、生产永远结合在一起,从小到老既是一个有文化的劳动者、又是一个能够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的社会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我们曾经对“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产生过片面的理解,并且在实施方面有过失败的教训,例如,1958年实施的以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大革命”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经对“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产生过片面的理解,并且在实施方面有过失败的教训,例如,1958年实施的以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大革命”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教育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勤工俭学是教育产业的重要内容,发展前途十分光明。作为勤工俭学管理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勤工俭学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务必搞好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一、勤工俭学管理机构既要做素质教育的宣传者,又要做抓好学生劳动教育的促进者勤工俭学作为实现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时期下要成为抓好劳动教育的重要力量。几十年校办产业的发展,已建成一大批为中小学生有效地提供生产实践教育的基地,并形成了一套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方法、措施,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黄炎培的勤工俭学实践与理论概述北京市教育局于东平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坚持改革旧的“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传统教育”。在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同时,提出了“大职业教育”观点,把勤工俭学、生产劳动教育做为一种谋生计...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省勤工俭学展覽会的十三个展覽館中,有九个是地区館(包括七个专区、二个市)。琳瑯滿目的展覽品反映了这些地区的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半年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巨大成績;生动具体地說明了在党的領导下我們的教育已經开始与生产劳动結合起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确是实現毛主席提出的“应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針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