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作为一个大学问家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这是为许多人所知道的。在孔子看来∈,“处处皆学问”,好人、坏人都可以做他的老师,所以他举例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这话本来浅显易懂,然而其中“三人行”一句却被某些人解释得面目全非。龙溪淼同志在《谈谈“三人行”的“行”》一文中认为“行”字  相似文献   

2.
姜钰 《学语文》2006,(5):19-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述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教育警句。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把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李泽厚还援引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尹氏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李泽厚对于朱熹执意为“三人”说并不满意,认为朱熹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论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日常生活中,这句名言常被人简称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简则简矣,却有望文生义之嫌。于是,许多人都将其理解为“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然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言下之意,可以从该“老师”身上学到好处。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霞 《湖南教育》2003,(4):32-33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的一年,《天津教育》第二期以很大的篇幅刊登了蓟县一中坚持数年开展素质教育,经过不懈探索而取得的典型经验,标题是((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编辑选用这个标题不能不说是意味深长,因为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无论哪里也都概莫能外。然而,蓟县一中却没有因高考升学的压力而动摇,更没有因传统观念的干扰而退缩。蓟县一中之所以能顽强地创造这个经验,《天津教育》之所以能坚定地推出这个典型,归根结底是他们都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古汉语中。“三”与“九”不仅可实指,还可以泛指。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②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师说》)③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司马迁《屈原列传》)④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卫风·氓》)⑤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司马迁《报任安书》)⑥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司马迁《报任安书》)⑦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⑧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⑨中间驰至九…  相似文献   

9.
《三人行》(五年制第十册25课,六年制第十二册第六单元)是一篇长课文。如何实行长文短教呢?运用跳跃式讲读的方法,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清脉络,整体感知先解课题《三人行》,接着让学生思考:掉队的三位伤员在“行”的方式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不难理清课文“行”的一条主线:先是二人行(王吉文背小周),接着是三人行(王吉文轮流背小周和黄元庆),最后是三人行的另一种形式(小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学问     
余全立 《师道》2002,(9):47-4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这是千百年来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仰慕的生动写照。社会对于教育的期望首先是对教师的期望。“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对“师道”的论述,是相当民主也相当严格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他是有所选择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的观点十分鲜明,为师者就是要德才兼备。在今天看来,要培养适应二十  相似文献   

11.
“吃一堑,长一智。”这是第11册里学习的句子。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脍炙人口的语言常常被人们在文章里引用。它们语句精练,而道理深刻。像这样含有教育意义的语句,我们称之为格言。我国古代的诗文里有很多这样的句子,以下推荐一些给少年朋友们赏阅。1.劝诫人们虚心好学,进取向上,才能不断进步。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早已被社会各界所重视 ,更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黄济在《人的主体性与教育》一文中指出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并认为人的主体性有三重含义 ,即作自然的主人 ,作社会的主人 ,作自己的主人。而文吉吉则在《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注意到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使之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自我教育其实就是在对自己、自然、社会的改造中改造完善自我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动…  相似文献   

13.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孩子在家中被捧为“小太阳”、“小公主”,而孩子大都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所以开展孝敬教育非常必要。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教育:一、了解学生在家中“吃”、“穿”、“用”、“玩”、“看”等方面情况,开展《孝敬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二、讲古人、当代人、革命领导人、同龄人的孝敬故事。让孩子们学会孝敬父母;三、让孩子通过孝敬教育后。平时付之于行动。  相似文献   

14.
探究之一,《师说》:相关引用为何加则去焉?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选了传统篇目韩愈的《师说》。在其文本第三段里有一处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编者对此作注为: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看出韩文的引用与原文有所不同,加了一个则,少了语助词焉。从标点符号运用的规范来说,直接引用的才要加上引号,而且对原文不能有任何改动。  相似文献   

15.
雪之署于杂文《“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有的人认为这个笔名“同本文联系起来看,正是给三个‘读书入’昭雪冤枉——他们并未被‘二桃’所杀,只是被教育总长的不通所杀罢了!”有的人则认为“雪,洗涤之意也;之,为代词,系指‘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我觉得这二种说法对“之”字的理解均不甚妥恰。说鲁迅是为三个“读书人”昭雪,是不通的,因为他们并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教育沙龙”活动中,我应邀参加了“太航学校第五届青年教师论坛”会。讨论中教师们踊跃发言,往往为某一教育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会上始终洋溢着浓浓的研讨气氛。我被他们对教育的那份痴情所感动,被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所折服,于是《综合刊》“杏坛沙龙”栏目中,为他们开辟了一片小责任田,给他们一片成长的沃土,让他们耕耘,让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对教育执著追求的青年教师谈教育,以期他们早日插上奋飞的双翼。为同行们提供可借鉴的教育理念,是我们一贯的宗旨;让您从中得到有价值的启发,是我们最大的期许。  相似文献   

17.
《新教育(海南)》2006,(3):11-11
本期峰会,我们选编三位天津教育界人士谈“教师的权成”。一位是为推行素质教育“十年磨一剑”的天津蓟县一中原校长张景,另一位是倡扬“生命教育”的天津汉沽区教育局局长王琪,还有一位是素质教育践行者、天津中学校长国赫孚。三位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本期话题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本期《江苏教育》集中刊载了11位古今中外教育家小传.编辑先生让我作一综述.揭示一下“名师成长之道”。我几度为之踌躇.因为这11位教育家有各不相同的人生之路。他们生于不同国度与时代.出自各具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家庭。处于各不相同的社会关系之网,追求不尽相同的人生信仰。他们有各自的幸运,更有各自的不幸。他们中有的曾被称为“丧家之犬”,甚至“疯子”、“野蛮人”、“野兽”,有的一生颠沛流离、最后客死异邦.有的作战负伤致二等残疾,还有的大义凛然面对反动当局的黑枪。他们有的“述而不作”,有的著作等身。有的在生前即荣获政府多枚勋章,有的在死后若干年才逐渐赢得高度评价,还有的至今仍面对种种争议。  相似文献   

19.
在古汉语中,“三”与“九”不仅可实指,还可以泛指。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 ②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师说》)  相似文献   

20.
最近,重温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这句至理名言又有了新的体会。《论语》中记载:一次,公孙朝问子贡,孔子这么有学问,不知他师从何人?子贡回答说,孔子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孔子认为,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有德行的人认识其大处,德行不深甚至没有德行的人也能认识其小处,无论“贤”还是“不贤”,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的体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所以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