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县里的十几位自然课教师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2003年年会。年会上观摩了一节《蚂蚁》课,回校后又看了一节本校教师上的《蚂蚁》课,故叫:“洋”《蚂蚁》、“土”《蚂蚁》。对于蚂蚁之课,有  相似文献   

2.
海外文坛     
<正>法国作家韦伯称最好的风格是隐去的风格被誉为"法兰西天才作家"的贝尔纳·韦伯日前携带其《蚂蚁帝国》三部曲开启访华之旅,并与北京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进行了交流。《蚂蚁帝国》三部曲分别是《蚂蚁帝国》《蚂蚁时代》《蚂蚁革命》,讲述在漫长的蚂蚁族群战争中,褐蚁联邦意欲成为蚂蚁世界乃至整个地球的霸主与人类世界之间进行的血雨腥风、惊心动魄的故事。蚂蚁这种老幼皆知且无人重视的微小昆虫,在本书中被塑造成地球上两大社会文明之一,并与人类社会文明相  相似文献   

3.
在一节教学“蚂蚁”的课上(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一课),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按要求分组对装在瓶子中的蚂蚁、放在水槽中泡沫板上的蚂蚁和在纸上的蚂蚁,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了仔细观察、研究,并展开了讨论,整个观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唱一唱 演一演 把音乐引入自然课堂,适时地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唱一唱、演一演,既能使自然课上得生动活泼,又能适时巩固所学知识,如学习《蚂蚁》一课时,我让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活动方式后,让学生唱一唱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蚂蚁王国》的主题歌“小小蚂蚁真稀奇,头上有个发报器……”边唱边做动作。学生通过这首歌,巩固了所学知识,了解了蚂蚁不少的生活习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蚂蚁》一课是一年级常识教材(首都师大版)第一册教学内容。下面是出现在一年级常识课堂里的一个小片断。学校外的一块空地已成为我和学生学习《蚂蚁》这一课的天然课堂,教师和学生仔细地观察着蚂蚁的活动情况。下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一段谈话: 师:快来看,我在土堆上发现一只蚂蚁正吃力地搬运一只蝗虫,同学们,大家给这个小蚂蚁想个好办法,看怎么能让它把蝗虫运回家?  相似文献   

6.
《昆虫》一课是选择蚂蚁作为研究材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蚂蚁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日常生活中,学生只能见到在地面上活动的蚂蚁,蚂蚁穴内部的情况对孩子们来说是—个谜。为此我们设计了可以观察的活教  相似文献   

7.
在《蚂蚁》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蚂蚁的体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我带领学生走进了大自然。 在野外,学生3人一  相似文献   

8.
叶克 《科学课》2008,(5):27-28
课堂扫描这天学生正在上《蚂蚁》一课,孩子们相互汇报着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有关蚂蚁的资料,你一言,我一句,好不热闹!一位男同学说:"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了蚂蚁的力气特别大,它能举起比自身重52倍的东西,所以人们都称它是动物界的大力士。  相似文献   

9.
这天学生正在上《蚂蚁》一课,孩子们相互汇报着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有关蚂蚁的资料,你一言,我一句,好不热闹! 一位男同学说:“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了蚂蚁的力气特别大,它能举起比自身重52倍的东西,所以人们都称它是动物界的大力士。”又一位男同学说:“我从电视上看到蚂蚁是用触角相互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10.
精彩的绘本     
《蚂蚁和西瓜》 【故事简介】 《蚂蚁和西瓜》讲的是:几只小蚂蚁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西瓜,想要搬回家去却怎么也搬不动。于是他们团结协作,开动脑筋,先痛快地饱餐一顿.最后把西瓜皮搬回去做了滑梯。  相似文献   

11.
5条腿的蚂蚁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蹲在地上观察各种小动物,或把它们抓起来放在手中玩耍。我在上《蚂蚁》一课前,让学生每人带一只蚂蚁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把蚂蚁画下来。孩子们画的蚂蚁各式各样,不时引起大家的笑声。当聂梦同学把她画的蚂蚁展示出来时,大家开始纷纷议论开来:  相似文献   

12.
5条腿的蚂蚁     
李文豪 《科学课》2009,(4):57-58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蹲在地上观察各种小动物,或把它们抓起来放在手中玩耍。我在上《蚂蚁》一课前,让学生每人带一只蚂蚁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把蚂蚁画下来。孩子们画的蚂蚁各式各样,不时引起大家的笑声。当聂梦同学把她画的蚂蚁展示出来时,大家开始纷纷议论开来: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蚂蚁》一课,印象特别深刻,有意或无意间都会想起这节课。这节课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学生想办法把棕色瓶中的蚂蚁取出来;二、学生观察、描述蚂蚁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蚂蚁简图。  相似文献   

14.
镜头一: 学习小学科学六年级《铁钉生锈》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了"铁钉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之后,要求学生把几种对比的实验方法填写在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一位学生问到:"老师,可以用画图表示实验方法吗?" 镜头二: 学习小学科学五年级《建桥梁》一课时,当学生介绍自己家附近的桥梁时,突然说到:"老师,我能上黑板画吗?" 镜头三: 学习小学科学三年级《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时,在去室外观察蚂蚁之前,老师问道:"同学们对蚂蚁熟悉吗?你知道蚂蚁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一画蚂蚁吗?"  相似文献   

15.
我前几天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别惹蚂蚁》。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再也不敢欺负蚂蚁了。要是哪天自己也被变得像蚂蚁那样小,那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16.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位年轻的女教师在《蚂蚁和蝈蝈》的公开教学接近尾声时,屏幕投影出示一组量词训练题:“一( 蚂蚁,一( )甲虫。”学生们高举小手,应答如流,就在“一只蚂蚁,一条甲虫”的标准答案即将被锁定的一刹那间,突然出现了一个“杂音”——“一(位)蚂蚁,一(名)甲虫。”闻听此言,学生们哄堂大笑。“标新立异”的六岁男孩面红耳赤。而此时的年轻女教师却面带微笑,轻抚小男孩的头柔声地问:“你能说说这样填的理由吗?”小男孩满怀自信地反问道:“《熊先生》、《狼外婆》动画片上不都这么说吗?”“没错。”接着,这位年轻…  相似文献   

17.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描写蚂蚁和蝈蝈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命运,说明辛勤劳动才能生存,而懒惰只会导致死亡。这是一篇集教育性、趣味  相似文献   

18.
<正>儿歌《唤蚂蚁》唤蚂蚁人文探究:《唤蚂蚁》是流传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的民间儿歌。儿童生性好奇,既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有无数问题,又对它们充满友爱。看蚂蚁可以说是大多数儿童都有过的美好经历。蚂蚁在干什么,它们要去哪里,蚂蚁怎么会那么多一起爬行,它们是怎么搬运食物的等等问题不断充斥在儿童的心里。这首儿歌就是儿童在观察蚂蚁活动时唱的。歌曲短小紧凑,却表现了孩子们快乐、祝愿、移情的情绪。孩子们喊蚂蚁为蚁哥,体现了儿童对蚂蚁的亲近、友爱之心,甚至有角色替入的心愿。  相似文献   

19.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在新年伊始,什么样的电影值得我们共同期待呢?《别惹蚂蚁》《别惹蚂蚁》的故事根据童话作家约翰·尼科尔创作的同名儿童小说改编而成, 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用水枪欺负小蚂蚁,结果自己变成和蚂蚁一般大小的故事。在蚂  相似文献   

20.
风趣的他     
我有一个铁杆兄弟,他就是我们班的超级无敌快乐星——杨鸿博。说起他的轶事,保证让你捧腹大笑。记得那是一个暖暖的午后,我们哥几个正在听摇滚歌曲《蚂蚁》。正当我陶醉的时候,只听啪的一声,音乐停了。我还以为收音机坏了,直到看到他诡异的笑,才知道是他关了收音机。只见他顺手拿起一把扫帚,装着歌手的样子说:接下来由本人为大家献上《蚂蚁》。说完便唱了起来:蚂蚁,蚂蚁,蚂蚁——我——我——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