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廊学变身     
韦苇 《山东教育》2003,(27):55-56
我国古代有个叫赵廓的小伙子,他向永石老先生学变变变.就是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动物就变成什么动物。赵廓学了三年,觉得吴老先生的本事已经学到手了,便急着要回家,不肯再学了。  相似文献   

2.
动物——以鲜活生命的形式跻身于地球村.以生存伙伴的角色与人类并存,有了它们,天地便多了平衡与和谐,自然便多了生机与色彩,世界便多了生动与趣味。本单元收集的一组叙写动物的诗文.有温情的爱心故事,有悲壮的生死抉择;有讴歌,有鞭挞;有启迪,有警示;有人性的多棱折射,也有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写照。学习本单元,要求:1.激发情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2.理解内容,结合体验,发表见解;3.收集资料,发散思维,积累知识。  相似文献   

3.
《小雅》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作者多为贵族阶级和内容多反映西周上层社会生活为特点,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就《诗经?小雅》中的动物词汇作出分类研究并对其语义进行分析。《小雅》中的动物词汇有77个,其中多为单音词。其有用性状代替动物本身、词频的极端不平均、既单独成词又可做复音词构件三大特点。动物词的运用主要在于作为事实参与内容、起兴比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葵花宝典     
《广东第二课堂》2006,(1):68-69
这个世界上,有非常多的人以读书为至乐!他们把书当成智慧的宝库、成功的阶梯和幸福的明灯。有些人更把读书作为每天必修的功课,“三天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甚至还有书虫把书奉为艺术品,奉为天堂……[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伤口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伤口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6.
怀念     
喜欢古老的东西,因为东西用久了,便会附上人的气息与灵魂,便有了灵性。  相似文献   

7.
松树的遗书     
李奕伶 《科学启蒙》2011,(9):104-104
一棵老松树死了,动物、植物们都来悼念它,兔子妹妹发现树上有一封遗书,便大声朗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扁担     
生活在农村,家里免不了有一两根扁担,多的甚至有五六根。父亲是农民出生,扁担也便成了父亲的另一个“伴侣”。  相似文献   

9.
保留自今的唐诗已超过五万首,从上世纪30年代起,不少史学工作者便注意“以诗证史”的方法,运用唐诗广泛地对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军事、外交等若干领域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仅公开发表的论文就有70多篇,另有不少的史学著者和论文也大量运用唐代的诗歌。其中研究东西两都、长江下游地区的成果较多,而运用唐诗来探研西南地区的经济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0.
在审美意象的使用上,鲁迅与郭沫若是有差异的,本文以他们最具个性表达的《野草》与《女神。为例做了比较,鲁迅笔下的审美意象呈冷色调、细微精警、多象征性意象;郭沫若笔下的审美意象较为热烈、大气磅礴、多自然意象。审美意象的差异实际上是创作风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延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可谓上乘的山水小品,其中第二段写“异水”。由于动态取景长达“一百许里”,富春江水流有缓有急,便分作两层描写。前一层写流势缓慢处,以“水皆缥  相似文献   

12.
从《古诗十九首》中提练了动物、景物、时空和音乐等几种典型符号,以挖掘其深层埋藏着的尚待发现的大量信息,从而发现诗人对无生命物和有生命物、对人类和动物世界、对时空和音乐艺术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立体快巴”模型刚一问世,便引发各方关注。2010年8月19日,《纽约时报》以封面形式对“立体快巴”加以报道,当地一家网站当天便有1500多名网友对此发表评论,有人甚至惊呼,“美国创新能力走下坡路,已被中国‘打败’”。  相似文献   

14.
余君 《教书育人》2005,(9):26-26
孔夫子教导学生,读《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本人在学校读书上写作课时,大家总喊没什么好写。于是,老师便引用夫子之言启发我们多见多识,并进一步发挥:“对没有见过的事情就见一见,对没有吃过的东西就尝一尝,这样就有可写的了。”当自己做了老师之后,便也把这一番道理由“子日”讲到“见一见”“尝一尝”。殊不料,有学生却说:“有些事情我们想见而不能去见,有些东西我们想尝而又无法尝。”马上引起了大家的窃笑和议论。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鱼与性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是人类所钟爱的动物,在漫长的中国化史中,鱼被赋予了丰富的化内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鱼”化。因为鱼是生殖力很强的一种生物,又因鱼可以充饥,正如婚姻可以满足人的情欲需要,所以鱼在《诗经》中就与性爱联系起来了。以鱼隐喻男女性爱与性要求,以网鱼比得妻,以网破喻失妻,以钓鱼喻求爱。可以说《诗经》中凡是涉及“鱼”的作品大部分都与性爱有关。  相似文献   

16.
《母猪女郎》与《变形记》在故事类型上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人变动物的故事类型;在主题上,也都涉及到现代社会中的异化问题。但在主题的构成中,《母猪女郎》有诸多不同于《变形记》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爱情、政治等,并对相同问题也作了不同的处理,这表现出作家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及对现实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7.
未来有多远?如果你心存理想,未来便在你淋漓尽致的汗水里,在你永不言弃的守望里。  相似文献   

18.
对学本的解读,自学本诞生便已开始。修辞论美学强调,任何一个本下都可能潜藏着一个或多个本,任何一种阅读都可能隐含着另一种阅读。所以本的意义是没有终结的,它处于未完成状态,跟随读的体验延伸着。鲁迅的《药》自问世便引人瞩目,解读络绎不绝,都试图以自己的体验去完成。当然,都做不到。这也正是不朽学艺术作品魅力所在。譬如一部《红楼梦》,古今中外的解读有多少?事实是,愈解读,其潜本显现得愈多,我们能做的、应该做的是运用多样的解读视角去丰富本的意义。本就试图运用符号矩阵理论切入本《药》,为丰富该本的意义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春秋学从董促舒“公羊学”盛行后便陷入了误区。本文探索两千年来形成的误区,正期本,溯其源,以抛砖引玉,引起学界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清代经学昌明,学者不满唐宋旧疏,以为多沿南学,摈弃汉诂,别择未精,义尚墨守。梁任公《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称:“他们发愤另著新疏,旧注好的便疏旧注,不好的便连注一齐改造。自邵二云(晋涵)起到孙仲容(诒让)止,作新者十余家。十三经中,有新疏者已得其十,这些新疏的作者,都是竭毕生之力,溶铸必百种参考书才泐成一稿,真算得清朝经学的结晶体了。”道光戊子秋(1828年),刘文淇与刘宝楠、梅植之、包慎言、柳兴恩、陈立同赴南京应省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