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信息意识加工与无意识加工的相互作用和协调统一对于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加工相对于无意识加工具有目的性、外显性、控制性、精确性和有限性的特点;无意识加工具有协同、内隐、自动、全息、高效等特点。意识加工与无意识加工是相互作用的;二互相提供来源,互相利用信息资源,加工过程优势互补。相互作用又是有条件的:一是结构性转换与协同;二是存储单元的活性和结构活性;三是意识和无意识的活跃水平。  相似文献   

2.
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实施方法。两者各有优劣:相比无意识教育,有意识教育系统性强、理论性强、逻辑性强、信息对称;相比有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能妥善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覆盖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采取理论教学与有益活动、单向传授与双向交流、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学校教育与传媒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的互补与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必要的,这就首先要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而“渗透性”、“隐蔽性”极强的无意识教育是最常用的,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具有有意识教育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无意识教育”是“有意识”与“无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实施方法。两者各有优劣:相比无意识教育,有意识教育系统性强、理论性强、逻辑性强、信息对称;相比有意识教育,无意识教育能妥善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全面覆盖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采取理论教学与有益活动、单向传授与双向交流、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学校教育与传媒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的互补与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理论对艺术家创作思维方式是否起到积极作用,尚存争议,不少人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精神状态必须是清醒的、理智的,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也是无意识的,就必然会陷入非理性主义的错误之中。本文认为艺术家创作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是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机交融。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理活动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无意识虽然是意识中心外围的、非理性的、无特定思维目标的心理活动,但它也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不过是未加注意的、不知不觉的意识阈限以下的认识。这种认识,虽然不处于人脑意识的中心,但它却是人们统一认识整体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如无意识感知、无意识记忆、无意识表象等。无意识心理活动对于人的行为也有明显的支配作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进行无意识教育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因此对无意识教育的本质、特点、方式以及与有意识教育的关系,试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7.
本从调查统计、科学史上的具体实例,科学家的要身经验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直觉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从心理学和生理学阐明直觉是无意识活动向意识活动的过渡、飞跃,左右半球的联合以及胼胝体的机能是其脑生理基础,最后简要叙述了国外学对直觉诱发机制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调查统计、科学史上的具体实例,科学家的切身经验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直觉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从心理学和生理学阐明直觉是无意识活动向意识活动的过渡、飞跃,左右半球的联合以及胼胝体的机能是其脑生理基础。最后简要叙述了国外学者对直觉诱发机制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关于潜意识的叙述,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中的“理念”其实是潜意识的雏型。18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意识阈的概念,意识阈的涵义是,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意识并不是全部心理生活,在意识阈限以下,称为无意识活动。叔本华把无意识视为一种冲动、本能、奋进和渴望,在他看来,人们总是被无意识作用下的本能冲动驾驭着,意识或理智担任的角色,只不过是个体的外交部长而已。  相似文献   

10.
按照传统心理学的观点,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和意识活动,因为思维是意识的核心,而意识必须以语言为中介。认知神经科学对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意识和思维并不完全依赖于语言,语言缺失只对扩展的意识产生影响,而对核心意识未造成损害。即使没有语言的参与,失语症患者仍然能够产生某种有表象的、非言语的意识活动。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提出挑战:意识活动既统一又相对独立,并非只有人类才有意识,意识并非仅以语言为基础,并非脑的所有活动都与意识有关,很多脑活动都是无意识的。  相似文献   

11.
人的思维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层面上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有意识的活动为主,但同样离不开无意识活动的参与.本实验研究就是通过运用暗示教学技术,帮助大学生建立无意识心理倾向,开发其学习潜能,进而使其能够加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本科生为被试,优差不同的汽车属性信息为实验材料,通过对信息量大小和无意识思维位置的操控,具体探察无意识思维对决策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意识思维相比意识思维具有更大的认知容量,更有利于整合大量的信息;但对简单决策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在复杂决策时,也需要意识思维先进行信息的规则转换,才能有效地使用信息,产生较优的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言无意识的语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语感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随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日益显露出来,但是至今缺少理论上令人满意的界定和论证。从语言的出现造成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的定位,以及无意识心理在人的意识活动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入手,可以看到语感就是我们对语言的无意识,由此,就可能深入探讨语感在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学习两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隐喻性思维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隐喻性思维有其"意识性"的一面,也有其"无意识性"的一面。本文主要从认知和语言两个方面来说明它"无意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Children of ages 5, 6, 7, 8, and 10 years, and adults were asked whether people who are sound asleep and not dreaming could or would: (1) see, hear, listen, notice, think, wish, pretend, and feel things (primary-consciousness activities), (2), know that they are asleep, and know whether they are or are not engaged in primary-consciousness activities such as perceiving and thinking (reflective-consciousness activities), (3) deliberately decide to or try to perform mental or physical actions (control activiti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cognition that people do not engage in conscious mental activities when unconscious is still developing during the late middle-childhood years. We speculate that a developing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may assist the development of an understanding of unconsciousness and vice versa, and that sensitivity to the phenomenology as contrasted with the content of mental states may be a late acquisition in the theory-of-mind area.  相似文献   

16.
既定的修辞理论对修辞的定义,预设了修辞只能是自觉的行为,这在理论上不严密,在实践上更容易出问题。符合语言事实的说法应该是:修辞话语建构包括自觉行为和不自觉行为,同时存在着不自觉和自觉的分离、交叉和转化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三生教育”关乎人生整体,触及人生根本,因而它本应置身于哲学的审视之下,这是极重要之前提。以此审视当知: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唤起人们对人的生命的尊严、高尚和神圣的自觉,核心是理解人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生存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学会生存,核心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人的生存活动的创造性和历史性;生活教育乃人文教育,实质在于引导和启迪人们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其关键当在以文化提升人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无意识这个概念是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却并不是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在西方哲学史及科学史上.莱布尼茨阐释过的“微觉(次要知觉)”概念、尼采所说的“意识只是表层”、叔本华的“人类灵魂中存在野蛮的兽性”.实际上指的就是无意识;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无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赫尔姆霍茨相信从感觉原子中得到的经验世界的构造要求无意识推断的存在;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弗洛伊德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以前人的理论为基础.检验并应用这些假说,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形成了一门以无意识心理研究为主的心理学。本文旨在讨论弗洛伊德主义中无意识思想的来源,分析无意识思想的起源以及对弗洛伊德主义形成的影响,文章最后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