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祜送别诗主要可分为送人赴任诗、送人归家诗、送人游历诗。送人赴任诗随着被送之人赴任地赴任官职不同,表现方式和情感基调也不同。送人归家诗写的明朗,其中省亲诗尤其注重孝道。送人游历诗则相对悲情。张祜送别诗中地域特色明显,其中对于三峡、岭南等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征的描述都显得细腻、精彩。通过对张祜送别诗内容和地域特色的分析,可以发现张祜送别诗的情感比较淡泊,这与中晚唐送别诗气质相符,也与张祜偏爱对送行目的地进行描述及好用典故相关。  相似文献   

2.
"诗的孟浩然",是指孟浩然人即是诗,诗就是人,人品与诗品高度统一。孟浩然"诗意地栖居"在唐代开元盛世有佳山秀水与先贤胜迹的襄阳、"先人留别业"的涧南园,使生存变成真正的生活,人的生活成为诗。孟浩然的一生,是人生的诗化,诗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王涯历任六代朝臣,也历尽宦海沉浮。他以宫怨与闺怨为主的怨女诗占其存诗的一半。王涯以宫人之怨表现出他对帝王之变与官宦之争的愁怨,并以征人之志与闺人之怨表达出他空有铮铮铁骨却无赫赫战功的愁绪。无论是宫怨诗,还是闺怨诗,它们都是情景交融、辞丽情深的。另外,闺怨诗还比宫怨诗少一分怨,多一分情。  相似文献   

4.
清人薛雪在他的《一瓢诗话》中畜产说:“畅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苦瘠,丰腴人诗必华赡,抑郁人诗必凄怨,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修人诗必峻洁,谨敇人诗必严整,猥鄙人诗必委靡。”这就叫做文如其人。  相似文献   

5.
唐代边塞送别诗或为送人赴边的壮歌,或为边地送人的奇曲,这两类送别诗超出了一般送别诗仅叙个人情谊的狭小范围,将原本私人化的送别与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起来,从而使一向低回悲切的送别诗唱出了积极进取的高亢之音,产生了乐观向上、催人奋发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诗是一种文体,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品诗、析诗、追根溯源能给人启迪,给人智慧,给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政治、宗教、经济等角度分析了多恩诗的内容。认为多恩的诗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过程中,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义本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索的严重扭曲及其对个人心态的巨大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承前性和开拓性两方面对唐诗中丰富多彩的鸟的意象进行研究 ,从爱情诗、言志诗、身世诗、忧患怀人诗、物候诗等角度论述唐诗对前代鸟的意象的继承性 ,从描绘歌颂型与讽刺揭露型论述其开拓性。  相似文献   

9.
诗是生命与语言的互动。生命主要指人的个体生命,就是存在中的此在。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并非凭空御虚地存在,它必须在语言中找到自己的栖居之所。生命与语言双向互动,诗的本质是生命,语言的本质是诗,生命与语言的达成,有一个重要中介,那就是思。思即诗,诗即思。语言在思中才始成其为语言,才始进入自己的本质存在。这样的语言在根本意义上是诗的,语言在运思中成为人的生命诗意栖居的场所。生命与语言在思中互动,正是人生根本意义上的诗。  相似文献   

10.
"兴于诗"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诗教经验交流(淮安现场)会议"开始,由"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发,论述了诗与诗教的重要性.本文从诗对人的内部精神世界的功能:立德、启智、健心、育美、燃情五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又从诗对人的外部世界的功能:观、群、兴、怨四个方面作了简扼论述,并在此两功能基础上,强调了诗对内对外的创新功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梦家,后期新月派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情趣丰富,广泛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陈梦家叙人伦的诗中,爱情诗占很大的比重,这与西方诗相似,有别于中国古典诗歌。陈梦家的爱情诗世界色调斑斓,既有相思离别、痛苦失望的哀怨之曲,也有平等自由、幸福甜蜜的和谐之音;既有时代青年对独立自主、纯真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超越时代的对爱情的哲思。  相似文献   

12.
刘勰的辞情观主要表现在:第一,既强调情、诗、人之间的一致性,又看到了情、诗、人之间的相背性;第二,一方面认为作品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存在一致性,另一方面又注意到了二者的矛盾性和虚假性,也就是情真不一定诗真,情伪不一定诗伪。第三,情感和语言的发生,一是来源于自然界,二是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人类艺术最早起源于人对形式及体式的追求,诗人对诗的形体的重视出于人的构形本性和艺术的本性。诗体具有制订做诗法的意义,既是呈现诗这种特殊文体的表象特征的“诗的图式”,是诗区别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表面形式的重要标志;更是呈现诗的形式规范及写作规范的“诗的法则”,是诗歌写作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写作迥异的重要原因。诗体在历史上曾受到极端重视,  相似文献   

14.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1917年写的《与天奋斗》诗。曾激励无数人英勇奋斗。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曾篡改该诗原意,用来挑起群众斗群众。给一些人理解该诗的真正含义打上了偏见的烙印。本文从“与天”、“与地”、“与人”奋斗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考证和分析。发现该诗既是当时的时代号角,又是对人类“奋斗”不息精神的歌颂。具有永恒的哲理性及艺术上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清代杨方晃所编《磁人诗》旨在保存自唐至清磁州籍人士之诗,是一部重要的地方诗歌总集。清代《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均著录此书,《国朝畿辅诗传》引用《磁人诗》多达二十余处。民国《雪桥诗话续集》亦提及此书。《磁人诗》之文献价值与广泛流传于此可见一斑。遗憾的是,今人著述多对其语焉不详,《中国古籍总目》失收是集。上海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原刊本《磁人诗》,弥足珍贵。此书在保存地方文献上有其独特价值及意义,尤其可补《全唐诗》、《全宋诗》、《全金诗》等全集对某些诗歌的失收。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千山剩人函可和尚因诗而得罪,因罪而诗奇。其诗题材广泛,笔墨朴素,情感细腻,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兴亡之恨打拼入诗,故感人至深。其浓浓的乡关之思、淑世之情及人伦之感,是构成其诗的基本内容。其人不愧为情僧,其诗不愧为奇诗。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西思想背景迥异,但差异不应成为无法逾越的天堑。关注人的现实存在境域,追问人的理想生存状态是海德格尔的死亡观、诗意栖居与陶渊明的诗理相通处,在返真之路上,诗、思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9.
古典酒诗的生成有其内在的依据。一方面,古典诗中人生情愫的释放与渲泄与人的酒后之言结缘最深,饮酒与诗创作有一种天然的默契,不管是欣喜之情、超拔之意,还是渗透人生方方面面的忧郁情愫均可在酒诗中被确认。另一方面,人的醉境意绪与灵感在很大程度上可被认同,醉境与诗之间有着特定的神奇效应。饮酒还塑造了古代人的化心理、价值观念、人格个性和审美情趣,由此而赋予了古典酒诗以独特的化品格:旷达、狂放、奇异、天真、风雅。缘于此,古典酒诗才日益显现出其不凡的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诗美是诗得以存在的本质原因。诗美是在诗创作与欣赏等多级审美运动中产生的 ,是客观的现实美通过有机体发生裂变的结果。诗美的构建过程即由物 (世界 )到人 (诗人 ) ,由人 (诗人 )到物 (文本和世界 ) ,再由物 (文本和世界 )到人 (欣赏者 ) ,由人 (欣赏者 )到物 (文本和世界 )的信息传递加工过程。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上对诗美的构建进行了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科学性思考 ,认为创作和欣赏诗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重建诗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