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学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两汉经学的反动。二者的不同表现在治经目的、治经态度和治经方法上:一为治世,一为治心;一讲究师法、家法,一偏向疑经、辨伪;一重训诂,一重义理。同是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又有分歧:朱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陆学认为“心即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注和考据。“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了解宋学特征,而且更有助于从本质上把握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涵,从而对其做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2.
90年代的学术史风景与“80年代的教训”紧密相关。80年代把“哲学史”的研究分为“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旨在抑“经”的历史客体性,扬“我”的现实主体性。“六经注我”是“后红卫兵现象”,必须对其在学术上造成的后果进行清算。这一阶段学术史成为问题一方面取决于学术的重负、学科的分细、趋向于宏观与微观两端,另一方面取决于从封闭到开放,面对着全球“现代—后现代性”文化语境,长期承受高压的“主体性”一下子膨胀起来。90年代学术史面对着“整理国故”、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读“经”救国、尊孔济世等新历史语境。这里有两个关系误区:一是学科对象(“本文”)与“学术史”的关系,两者都成为“史”,但后者对前者是历史中的“我”与“经”的关系;二是当前的“我”与前二者的关系即学术史的客体性与主体性的关系。学术史研究存在着“研究之研究”与“研究本身”的不可颠倒的“本”、“末”关系,对海德格尔的文献研究是为了本文的解读,而本文解读仍不是取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陆九渊倡导的"六经注我"不是学界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属于一种文本诠释方法,而是一种为学的路径.陆九渊对"读书"、"格物"、"穷理"、"道德本心"诸问题的分析,透显了他力图使"尊德性"与"道问学"相统一的学术理路,而"六经注我"、"虽出古书,不敢尽信"、"发明本心"等命题以及"减担法"的提出,则表明了陆九渊心学诠释学的德性优先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美学》中出现的“历史和美学的观点”并非“偶而一用”的批评方法,实际上广泛运用于全书的艺术研究中,它与黑格尔主张的“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统一”这一美学方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视为黑格尔美学方法论的另一种表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对黑格尔美学有明显的批判继承关系。无论从表述形式还是从具体艺术研究实践中体现的诸多共同特征、类似观点都可以看出,恩格斯所提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来源于黑格尔,它不仅是文艺批评方法或文艺学方法论,我们还应从美学方法论的意义上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孟子是从“性善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最早将人的精神品质作为人格美的内容的,从而拓宽了审美对象的外延,孟子的“养气”说则为人格美的实现提供了具体途径。认为孟子在中国美学史上首次揭示的美感共同性与审美活动的社会性问题,则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审美观。孟子提出:“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审美意识见解,为艺术批评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论,也为后世美学添加了新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6.
李泽厚同志在他的思想史论中对中国共产党、中同马克思主义提出一些错误看法,此文与之商榷:一、非李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不懂马列,而是深入研究和发展了马列,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二、不同意李说中国共产党只接受马克思的战略策略理论,而没有接受他的经济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理论也是高度科学的;三、党的三大作风是在建党学说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李针对此将中国共产党说成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封建道德主义,作者用事实和理论与之论辩;四、文中提出李的重新审查马列,反映他用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来否定马列。  相似文献   

7.
李泽厚同志在他的思想史论中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出一些错误看法,此文与之商榷:一、非李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不懂马列,而是深入研究和发展了马列,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二、不同意李说中国共产党只接受马克思的战略策略理论,而没有接受他的经济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理论也是高度科学的;三、党的三大作风是在建党学说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李针对此将中国共产党说成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封建道德主义,作者用事实和理论与之论辩;四、文中提出李的重新审查马列,反映他用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来否定马列。  相似文献   

8.
朱熹花费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学习与诠释《论语》,后与他诠释的《大学》《中庸》《孟子》汇为一编,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名刊行。四种书中,朱熹对《论语》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共撰成有关《论语》著作四种,今传世者三种,以《论语集注》影响最大。朱熹在《论语集注》中,采取了明显的“六经注我”的诠释方法。本文通过对《论语集注》的举例分析,说明朱熹“六经注我”的特点,并指出这种诠释方法对当下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派 ,抗战语境中的文化流派。借助“历史形态学”提供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该派认为 ,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地缘国家”为归属 ,“个性焕发”、“国命整合”为基本内容的民族主义。改造中国文化 ,就在于吸收浮士德无限进取的精神 ,呼唤英雄主义 ,改造国民性。笔者提炼了该派学说的基本理念 ,认为其学术性格中对“时代的意义”的强烈关注 ,以及广阔视野的“理想主义”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现代诠释与古籍整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诠释”是西方新学中的重要学术理论命题,来自对西方二十世纪文论与美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欧美现代诠释学派的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现代诠释,对我国的古籍整理和古代理论形态的转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具有雍容、灵动与洒脱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散步美学”;散步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在对中国艺术意境的描述与阐释中,宗白华具体而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出现在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中,主要是因为宗白华不仅有丰富的东西方艺术体验与修养,而且还有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渗合融化”的理想、视野与实践。让人怅惘的是,散步美学的方法虽令人向往却无从摹仿。  相似文献   

12.
美学(Aesthetics)由上世纪末的“显学”沉寂为本世纪的“边缘”之学,然而,这恰恰构成为美学的幸运境遇,因为意味着美学超脱了意识形态的沉重纠缠和精神教父的虚假自诩而走上一条思想自主和品格独立的逍遥之路,这也许驱使美学皈依到自己的本原的学术家园。遗憾的是,一方面,由于当下的美学探究依然难以超脱西方旧形而上学的思维阴影,另一方面,机械唯物论和经济决定论的狭隘方法论顽固地影响到我们研究策略的选择,再一方面,学术界追逐意识形态风潮和服从世俗的价值杠杆的心态也潜在地震颤了美学的宁静操守。正是由于种种的原因,招致美学研…  相似文献   

13.
蒋孔阳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第五代——“创造美学”的代表人物,其“创造美学”的形成得力于他的方法论观念和方法论建构基础上,从逻辑分析与历史描述相统一,抽象思辩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思考与现实关怀相融合三个方面论述了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方法论特色。  相似文献   

14.
康德美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去超越美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美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美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美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美学两套话语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彭加勒数学方法论的几个有特色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文中指出,彭加勒所述的数学家按照直觉能力进行识别,依照美学的考虑作出选择的方法论原则可以称为“半美学半直觉”的原则。同时由于彭加勒的数学方法论过分(?)于心理学范围,必然对数学创造中的逻辑持拒斥态度;最后指出,彭加勒的数学方法论由于完全建立在他丰富的数学创造实践基础上,因而无不渗透着作为一个发明者的切身感受和体验,这是他的方法论特色之一,也是他的理论影响至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1980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对作品传播、接受过程的考察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种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接受美学”的影响。不过就“接受美学”这一理论本身而言,过去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到了其对于阅读与读者的重视,而对其文学史观却重视不足。重写文学史,本质上是要重新建立一种社会历史观,所以在精读“接受美学”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着力呈现其共时态与历时态相结合的文学史观,或许对于今后文学史的撰写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从一定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在美学史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美学本身,美学史本质上就是美学这门科学。事实上,对于美学史的研究是不能离开对于美学的研究的,对于中国美学史的一般方法论的研究,也是不能离开对于美学的一般方法论的研究的。因此,我们就把中国美学史的方法论与美学的方法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但我们所要着重考察的乃是它们的一般方法论而不是它们的具体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四日至二十日,由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文艺学研究方法论学术问题讨论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综观这次讨论会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第一,文艺学研究引进与运用系统论等新方法是否必要。对这一问题,大家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文艺学研究中引进与运用自然科学的新方法有利于社会科学的拓展,是有益的、必要的。因为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给包括文艺学、美学研究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尤其是面对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新的研究方法以及它对文艺学、美学的巨大影响,表明了有关方法论的探讨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而且具有紧迫感。怎样吸取自然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在美学史里我们所研究的就是美学本身,美学史本质上就是美学这门科学.事实上,对于美学史的研究是不能离开对于美学的研究的,对于中国美学史的一般方法论的研究,也是不能离开对于美学的一般方法论的研究的.因此,我们就把中国美学史的方法论与美学的方法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但我们所要着重考察的乃是它们的一般方法论而不是它们的具体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文教资料》2007,(4):60-61
姚斯作为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认为文学作品的存在史是文学研究的真正内容,并试图以“期待视野”作为方法论顶梁柱。他的这种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为中心构建文学史的尝试,使得我们在研究《红楼梦》时能够有一个新的视野,从另一个角度体会这一巨著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