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下旬,中国楚文化和新本《老子》首次在美国达慕思大学召开的为期7天的《老子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交流和研讨。这次会的中。心议题是交流和研讨近年在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区——湖北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纪山楚墓群中部店一号楚墓发掘的楚墓竹简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成果《郭店楚墓竹简》一书及其新本《老子》是湖北荆门市博物馆主编,该馆馆长刘祖信,副馆长王传富和荆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彭浩主笔编写,中国文物出版社近期出版。此次国际专题研讨会上,中国楚文化学会会员、湖北省楚文化学会理事、副研究员、湖北荆门市博物馆馆长刘祖信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丰富多彩的楚文化,是我国酉周至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楚艺术,又是楚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回顾楚艺术的研究历程,是在考古资料不断丰富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以及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资料,多学科相互结合进行研究,使楚艺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向前推进。因此,今后的楚艺术研究,仍然应当加强楚艺术的基础研究工作,并着重注意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楚文物的问题什么是楚文物!简单而言,楚文物就是楚国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遗留下…  相似文献   

3.
东周时期南方楚地巫风炽盛,巫术的执行者巫觋在楚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楚墓出土的漆木器"镇墓兽"为楚国巫觋死后载魂升天法器的新说,并藉此从考古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地不仅巫文化分布范围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巫术与政治权力结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从楚器看楚文化的传流刘彬徽考古发现的大量精美而富于地域特色的楚文化器物,随着楚国走向衰亡而失去昔日的光辉或竟至消失。但是否都是如此呢?否。正如已有学者据新出帛书竹简,证明楚文化在学术思想的传流并未中断①。在楚器上的楚文化传流也应同样存在着。然对于楚器...  相似文献   

5.
楚文化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楚国舞蹈则似俏艳以枕清波而舞的水莲。有关楚舞场面的实物资料很少,一件是上海博物馆藏品刻纹燕乐画像椭木否上的舞人形象,另一件则是长沙黄土岭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人物漆奁,窥其一斑,可见楚国舞人的特点是袖长与体弯,舞态可谓“偃蹇...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高至喜先生的《商周青铜器与楚文化研究》已由湖南岳麓书社正式出版发行。嫡周青铜器与楚文化研究》一书收人高至喜先生自1964年以来发表的论文37篇,是高先生辛勤研究成果的结集。高至喜先生于1964年从北京大学第三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结业后...  相似文献   

7.
包山楚简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山楚简于1987年元月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保存状况之完好,为历年来出土楚简之中较为重要的一批,是研究先秦时期楚国历史与文化乃至社会状况的珍贵史料①。这批竹简共448枚,除极少数竹简因器物重压而原本残断外,绝大多数完好...  相似文献   

8.
<正>张正明先生是我国楚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我与张先生虽未曾谋面,但先生却是我十分崇敬的一位学者。这里,我想以几个片段说说张先生与湖北大学楚文化研究的关系。湖北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有着楚文化研究的基本人员与研究力量,这与张先生的关心、扶持分不开。张先生与湖北大学分别从事楚语言研究、楚国货币研究、楚史及楚国风俗史研究的刘先枚教授、黄德馨教授、宋公文教授均有交往,对湖北大学楚文化研究给予关心、  相似文献   

9.
徐少华先生是一位长期从事先秦历史,特别是楚史与历史地理研究的学者,其新著《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一书,由郭店楚简考析、上博楚简研究、清华竹简探论、相关问题释疑四个单元组成。该著作以探讨早期儒家学说的内容与思想为主旨,同时保持了对于楚国历史与地理的极大关注,其著述对楚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乍一看来,楚俗与《诗经》风马牛不相及:楚俗为楚文化的一个分支,属于南方巫文化系统;而《诗经》却属于中原史官文化系统。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将楚文化(楚俗)中的文学作品《楚辞》与《诗经》相比较而言,前者为浪漫主义之源,后者为现实主义之始。两者确确实实泾渭...  相似文献   

11.
“经传分治”是郭沫若研治《周易》的重要方法,具有超越前代的眼光与视界,成为推动《周易》研究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并为《易》学研究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郭沫若“经传分治”治经方法的学理基础与文化根脉需要系统把握,对其依靠主观臆想、“精神考古”得出的某些结论,则值得进一步的审视与检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楚国的"令尹"进行了重新认识,辨析了"令尹"这一名称产生于西周,非楚独创,它也不是楚宰辅的专有名号;对"楚终战国之世未尝置相"这一结论利用文献和新的考古材料分阶段地进行了重新论证,即春秋时期有《左传》为证、战国早中期有考古文献为证、战国中后期有秦末农民起义政权职官设令尹的反推论证,比以往的论证要更加完密。  相似文献   

13.
早期楚文化探索之检讨张昌平早期楚文化在时间上应是指楚文化特征形成之前阶段的考古学文化,而早期楚文化研究的外延实际上则大得多。表述在狭义历史学上的几个核心问题是楚族来源、楚都丹阳、国家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等,考古学对于早期楚文化的探索则主要是针对早期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汤漳平 《寻根》2014,(1):41-48
福德正神俗称土地神或土地公,究其渊源,应来自我国先民的自然神崇拜,而传人闽南地区的土地公崇拜,很可能是来源于先秦的楚文化。从近数十年出土文献资料发现,在多座楚墓的祭祀竹简中,有相当数量是祭祀各种名号的土地神。闽南人多称其由河南固始移民而来。固始本为楚相孙叔敖的封地,  相似文献   

15.
正(1916年-2005年)杜乙简,大理洱源人,白族学者,著名书法家。1938年考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师从甲骨文学者董作宾先生主攻考古、金石;从事考古及古文字研究,编著有《甲骨文简编》《殷历谱》等著作。解放前后,曾在滇西多所中学、师范任教,讲授文史。生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徐中舒先生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于中国古代史和巴蜀文化史研究。基于1949年以后巴蜀地区的考古新发现,徐先生运用新的史学观,于1959年和1960年发表了《巴蜀文化初论》和《巴蜀文化续论》。在"两论"中,徐先生论述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关系,梳理了巴蜀民族、部族之间杂居迁徙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轨迹,进而得出中华各族"原来就是一家","中国"是因文化而立国的结论。徐中舒先生的"两论"与同期蒙文通、缪钺、冯汉骥、任乃强、邓少琴等先生关于巴蜀文化的研究争鸣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巴蜀文化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7.
《性自命出》与《乐记》是反映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其中《性自命出》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中的儒家文献,“郭店一号楚墓竹简儒书各篇,与今存传世文献相比,在思想、内容、文字上,与《礼记》最为接近”(陈来:《史料困境的突破与儒家系谱的重建---郭店楚简与先秦儒学研究》,收入氏著《简帛与简帛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页)。而《乐记》也正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所以二者在思想上的交集可以更加丰富地反映当时儒家思想的面貌。本文拟以两篇历史文献为基础,探讨先秦时期儒家的乐教思想。  相似文献   

18.
“大知观于远近”──读《三星堆文化》有感张正明读了屈小强、李殿元、段渝三位先生主编的《三星堆文化》,颇受教益,有感而草为此文。1986年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既令人大喜过望,又令人大惑不解。大喜过望,是因为出土文物之多且精出乎人们意料;大惑不解,是因为出...  相似文献   

19.
长江文化研究拉开帷幕本刊讯:酝酿筹备已久的"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5年8月在长江中游楚文化的腹心之地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召开,这是国内学术界以至国际学术界的一件盛事。这次会议由武汉楚文化学会、湖北省文化交流协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20.
东周之世,由于传统礼乐制度的渐趋破坏,法律调控逐渐成为各诸侯国管理国家、维护社会正常运行的一种主要社会调控方式。楚国是一个注重法律调控社会功能,重视法度建设,法治文化非常发达的诸侯国,但由于楚文化的地域特色、民风世俗的传习以及特有的民族心理的沉积等多因素的交织,其法律调控凸现出浓郁的地域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法治与礼治在相互冲突的同时,前者又受到后者的影响;法治中融合了诸多德治的因子,德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治的不足;法治与人治并行调控社会,战国后期,人治有愈演愈烈之势;此外,法治中承袭了许多神治的文化因素,神治成为法治的一个重要补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