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立峰 《广东教育》2002,(11):45-46
选题与开题,在这里指三个方面:第一,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二,课题方案的制定;第三,选题的开题评价。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校实践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做法与思考。一、研究课题的选择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提出问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不断展开和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就中学生而言,能够在自己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成果。实践表明,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并不难,而且往往“问题”还很多,关键在于不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研究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的功能,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目前,技校学生因人生目标、学习能力和社会因素等原因的影响,学习意识淡薄、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自学性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技工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发展。如何解决技校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技校学生现状、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不是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告知学生,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要改革数学问题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中要充实一些与生活贴近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并应用数学方法改善工作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现代学习方式也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凡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就是有效问题。良好的提问艺术能较好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然而很多初为人师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常常出现很多问题,使提问效果适得其反。本文就初为人师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要避免的问题做一定的探讨,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8.
问题与学习具有复杂的关系,好问题的标准不是对传统教学中对问题认识的简单否定,而是应当让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与特定学习形式的要求相适应,在创新精神培养为主要教育价值取向的今天,应当加强与高级学习相适应的问题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标准下,使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一、主动学习.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 1、有兴趣兴趣是自信与勇气的源泉,是创造的基础,任何创造与发明往往都首先来自对问题的深厚兴趣,对某个问题感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有的化学课可利用与实际问题相关的录像或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如学习碱金属的焰色反应可用国庆焰火的录像来调动学生,通过学生对五彩缤纷的焰火使其对碱金属性质的探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提高远程开放教育质量,学习支持服务是重要的因素。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中建立,完善,推进,支持,健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若干问题,加强教学与助学的媒体建设,加快开放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以进一步在理论与实践上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实质上创新教育是从培养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总是围绕问题解决来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最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会交往,在交流中获得认知的发展。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投入学习理论对建构虚拟学习社区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投入学习理论和投入式学习,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定位和目前虚拟学习社区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为了更好发挥虚拟学习社区的作用,保证虚拟学习社区教与学的质量,应该吸取投入学习的原则和经验。具体应该做到:把握知识转化规律,促进认知建构;加强资源建设,互通学习领域;转换师生角色,丰富情感体验;加强合作交互,达到社群认同;提倡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和基于问题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探究式学习是对远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积极主动的钻研、探索和研究,以求得对问题的科学解决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也是由“自学准备、阅读理解、质疑解疑、验证检测评估、知识运用与创新”等环节组成的既相对完整又往复循环的一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以问题为中心而展开的主题学习活动,选题是个关键环节。《教育文汇》2003年第4期上,赵学华老师在《研究性学习:我们应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一文中,对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进行了探讨,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但是,赵老师认为研究性学习应“选择非公共性知识的问题”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现试述之,与赵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6.
理论学习是我们加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我们改造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全国又掀起了一个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普遍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到学习效果,影响到人的思想建设,进而影响到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课程改革,实施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转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经指导后,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主动学习方法,它要求学校、家庭及社会都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进行综合实践的机会。同时,要求把教育中心转向全体学生,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上,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动态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亲临社会实践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并提出处理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构想,等等。显然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开展开放式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即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注意避免小组内以某个人为中心的片面学习方法,提倡小组内人人参与的开放式自主学习策略的开展,并遵照一定的学习原则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型教育是以“发展知识的运用能力”为目标,是一种问题解决、问题定向、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这种学习过程,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它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教学原则。现将“细菌培养”一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探究性学习课题 合情推理中的归纳推理。 二、探究性学习目标 运用数学知识对归纳推理的实质进行反思、发现、探究、概括,来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勤于思考,锲而不舍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20.
包永梅 《辽宁高职学报》2004,6(3):95-96,101
针对2001年国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对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分布三个阶段进行:一是自主学习阶段——发现问题;二是合作学习阶段——分析研究问题;三是探究学习阶段一走出课堂,深入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