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皖籍图书馆学者群体的探讨,探索其成才机制,分析其基本特征,阐述其突出贡献,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并得出对新时期图书馆学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人史料建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史料建设对图书馆学人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需要开展以扎实史料为基础的实证式研究。图书馆学人史料包括基本史料、一手档案史料、口述史料和工具书性史料。作者建议对非图书馆报刊的图书馆学人著述进行整理汇编,新编纸质索引,逐步实现全文数字化,分工协作开展档案史料和口述史料建设,在学术评价制度上鼓励图书馆史料建设。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我国旧式的藏书楼开始向新式的近代公共图书馆转型。很多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藏书楼孕育出近代图书馆,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认为皖省藏书楼是中国第一个公共藏书楼。文章以皖省藏书楼成立之初颁布的《皖省藏书楼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为据,从办馆宗旨、藏书建设、经费及人员等方面来验证皖省藏书楼的公有性质,并得出皖省藏书楼是我国较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公共藏书楼之结论。  相似文献   

4.
应认真开展对中国图书馆学人的研究(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第二代学人为主体,第一二代学人同心戮力,迎来了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新纪元。自上世纪20年代中期起,第二代图书馆学人相继踏入图苑,开始了他们的图书馆生涯(杜定友等少数学人则起步于20年代初),为方兴未艾的中国图书馆事业竭尽心智,这正是中国图书馆学逐步“西化”的时期,诚如刘国钧所言,自1917年“新图书馆运动”发起以迄20年代中期,“七八年来,图书馆学始则规模东瀛,继则进而取法于日本所追逐之美国。今则本新图书馆之原理,以解决中国特有问题之趋势已皎然可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图书馆学人博客建设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图书馆学人建立的博客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学人博客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图书馆学人博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郑丽芬 《图书馆》2023,(3):98-104+111
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大多有过在美国各东亚图书馆从事馆藏建设、分类编目及参考咨询工作的经历,他们将中国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与美国现代图书馆学技术相融合,为美国汉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治学门径。民国时期留美图书馆学人与美国汉学家形成了知识共同体,考察二者的关系,对于汉学和图书馆学具有知识史和学术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国钧先生任职金陵大学时期的专业建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钧先生是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家,在图书馆学界久有“北刘南杜”之称。其实,作为一个留洋归来的南京籍学人,他的专业建树和学术文化业绩大都是在任职金陵大学时期奠定的。在他供职于母校金陵大学的十七八年间,形成了以图书馆实务为主业,但决不因此与教书育岗位脱离、决不因此忽视著书立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第一代图书馆学人是中国图书馆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对开创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综述了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的群体形象特征,归纳总结了其活动共性。  相似文献   

9.
刘国钧先生是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家,在图书馆学界久有"北刘南杜"之称.其实,作为一个留洋归来的南京籍学人,他的专业建树和学术文化业绩大都是在任职金陵大学时期奠定的.在他供职于母校金陵大学的十七八年间,形成了以图书馆实务为主业,但决不因此与教书育人岗位脱离、决不因此忽视著书立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为考察对象,本研究从图书馆数量统计、载文统计分析、同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关系、图书馆学人群体及其贡献、政治人物对图书馆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等五个方面,梳理了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发现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起步较晚,整体较为落后,发展不平衡,但是也出现事业发展的两个高潮,类型结构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各类型图书馆的代表,同时涌现出了刘国钧、何日章、张知道等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图书馆界有较大影响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1.
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图书馆职能定位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阐述了精英教育阶段高校图书馆三个方面的职能,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职能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图书馆要努力成为精品课程共享中心和优秀教学成果转化中心,为优质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的主题及突出亮点,以及学者翘楚云集的国际化、未来图书馆的信息化和全民参与的社会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梁思庄先生在西文编目、参考咨询、国际交流、培养人才等方面为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晚清至民国时期私立图书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晚清至民国时期图书馆法令中有关私立图书馆条款的考察,揭示作为图书馆事业一部分的私立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原因;通过对文华公书林、东方图书馆等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私立图书馆的考察,反映私立图书馆对图书馆实践和理论的贡献;最后从私立图书馆的宗旨出发,揭示其折射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简要回溯欧美图书馆学的中国本土化历程,结合《南京大学百年学术精品·图书馆学卷》的编纂出版,探讨了美籍来华学人克乃文、韦棣华,以及第一代自美国留学归国的图书馆学者沈祖荣、李小缘、刘国钧等人对于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杰出建树。  相似文献   

16.
参观日本图书馆的所见所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卓 《新世纪图书馆》2012,(3):80-82,15
论文基于作者对日本51个图书馆参观、学习和访问的经历,介绍日本图书馆优秀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服务设施,以期和图书馆同仁分享发达国家建设图书馆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为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少明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1):132-135
介绍我国早期图书馆和博物馆之间的历史联系和共生共长的历程。列举早期图书馆在收集、保存、陈列、展出文物,创办公立博物馆,培训博物馆人才,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事业走向进步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认为早期图书馆附设的博物馆应被视为我国整个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域图书馆新馆群体建设启示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新馆的整体性建设,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通过揭示苏州市域在图书馆新馆群体建设中,其建筑类型的“苏州展示”、新馆建设的“苏州范示”等“特殊性”,“启示”蕴涵其中的、当代中国新馆建设中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