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主线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通过采用"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相似文献   

2.
马立军 《大众科技》2013,(4):220-222
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剖析,分析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市场岗位对学生能力需求现状,提出研讨式教学、暑期学校和学生导师制等三种创新教学模式,为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物流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生进行专业岗位群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其典型岗位群具体岗位通用职业能力的分析,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蒙飚 《大众科技》2022,(3):149-152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针对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如何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如何对接产业链、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等问题,文章通过开展产业经济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梳理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构建一套"岗位引领、任务驱动、成果导向"的专业群转型升级模式,以此推动"人工智能+"课程升级和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宋静波 《科学中国人》2014,(4S):101-102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如何实现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点。本文以?小小急救员?为例,分析中高职教育在职业岗位类型、工作任务与职业主要能力构成的区别,明确中职教育中对前置课程的要求,设计课程知识、技能学习内容,实践证明?小小急救员?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在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中,遴选产业发展前景好、岗位需求量大且具有典型代表的保险营销员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梳理典型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完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再造课程、重构课程体系、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最终实现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9)
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铁路运输企业需要的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并根据岗位需求对课程方案进行重设,满足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热点,针对目前课程标准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岗位(群)和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标准衔接创新思路。以《车身和舒适性系统检修》课程为试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职业资格证书、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方面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9.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个新兴专业。本文从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目标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提出了高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实现五个对接,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培养施工员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要牢固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职业技能,适应建筑施工生产一线需要,从事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工作,要具有较强实的践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案,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基于建筑施工过程的分析调研,由校企共同确定施工员及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构建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的目的主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本文主要是对高职的电子信息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高职教育教学中电子信息专业创新教学的实施办法,最终提高高职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从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课程标准的研制出发,分析将职业能力融入课程标准的必要性,探讨了基于职业能力的"煤质检验"课程对应职业岗位调研并形成课程标准,为高职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煤化工技术专业等相关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谭文培 《科教文汇》2014,(21):104-105
英国通过资格与学分框架(QCF)实现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澳大利亚通过TAFE课程的开发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美国通过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课程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他们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开发制度、科学的课程开发依据和系统的课程开发流程、注重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导向性以及强调文化课与专业课衔接、教育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衔接的诸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4.
英国通过资格与学分框架(QCF)实现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澳大利亚通过TAFE课程的开发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美国通过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课程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他们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开发制度、科学的课程开发依据和系统的课程开发流程、注重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导向性以及强调文化课与专业课衔接、教育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衔接的诸多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5.
谭丽娜 《科技风》2013,(21):183
近几年为了不断适应企业会对人才的需求,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积极研究中高职衔接的具体措施,文章首先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结合实际对如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而高职学生就业岗位更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本文试从我国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设置的现状着手,提出项目式教学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的提高进行分析,阐述了课程必须以关注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依据,提出了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的几点恩考。  相似文献   

17.
何静 《科教文汇》2011,(25):73-73,120
服装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主要是"技术专业"。要针对服装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特点,努力建设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优势专业。  相似文献   

18.
刘省贤 《科教文汇》2009,(20):105-106
课程改革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应从分析企业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入手,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项目为载体,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实“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室内给水排水工程>是我院安装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设备工程系全力打造的优质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的推动作用;也为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起保证作用.该课程在安装类专业课中起到了前铺后续、有机衔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兰英 《今日科苑》2010,(6):210-210,212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高职院校近两年来秘书专业就业情况的追踪与抽样调查,根据就业状况及毕业生反馈信息,来了解目前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毕业生对专业课设置的反馈信息及实习单位对该专业毕业实习生的评价情况,分析目前上海市高职院校秘书专业学生的专业对口程度及就业前景,并为以后对高职院校秘书专业培养计划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