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让报道更有深度,这是新闻记者在写作之时冥思苦想、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的确,深度意味着力度,深度意味着可读性,深度意味着报道的成功。那么如何求深,怎样才能使自己写出的报道体现出深度呢?笔者认为,从大量的新闻实践和名作名篇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梅  王倩楠 《今传媒》2016,(1):16-18
2015年以来,数家传统媒体纷纷调整或撤销了其深度报道部,从而使深度报道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深度报道一度被视为传统媒体的救命稻草,此次对深度报道部的动作,被认为是传统媒体自断命脉的做法.其实不然,对深度报道部的调整,实则意味着传统深度报道的终结,新型深度报道的开启.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新型深度报道要适应新的媒体形式,必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作为深度报道中曾大放异彩的调查性报道,在大数据时代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深度报道在西方,“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大同小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深度报道在西方崛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李普曼。他的专栏文章总是告诉读者“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因而人们说他“教会了一代美国人如何思考”。在我国,“深度报道”、“述评性新闻”、“政论性新闻”大同小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度报道在我国兴盛。我国新闻界1986年至1988年把深度报道单列成一个品种,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深度报道有时以消息——述评式消息的形式出现,有电头、导语;标题或一行,或多…  相似文献   

4.
老龄化问题的深度报道是狭义上的新闻报道与老年栏目的交叉区域,它可以理解为新闻报道对老龄化问题的触及和发现,也可以理解为老年栏目在老龄化问题上对新闻报道手段上的借鉴。 开发老龄化问题深度报道,并不意味着抛弃老年栏目的原有定位,而是充分吸纳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来表现原有的内容,让老年栏目更专业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龄化主题深度报道这一类型的栏目要成大气候,这对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采编人员除了要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素养以外,掌握深度报道的方法论也是必要的。 一、从老龄化社会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郝冉 《大观周刊》2012,(30):318-318,299
文章从 电视深度报道的概念、电视深度报道产生的背景、电视深度报道的特征、电视深度报道的分类、电视深度报道的功能几个方面对电视深度报道做了阐述,并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对如何做好电视深度报道谈了自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孙愈中 《声屏世界》2008,(10):56-56
常见的深度报道有评述型深度报道和调查型深度报道。从内容上分,有解释性报道、成就性报道、话题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典型性报道:从形式上讲,除了单篇报道之外,还有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组合报道等。  相似文献   

7.
纸媒的深度报道是一种内容为王的体现,而从当下的媒介环境来说,纸媒的深度报道也是为应对电子传媒信息传播速度的竞争发展而来的。从深度报道的采写内容上来说,厘清事实就是深度、深度报道不是追求文本文体创新、深度报道的"时效"更多的应该是指读者的阅读心理时效等问题,有利于纸媒深度报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许彭 《新闻世界》2011,(5):46-47
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创作广播深度报道应该结合深度报道的特点来进行。笔者认为可以从选择典型、显著的新闻事件;挖掘事实的深层内涵;注重现场采访,全面收集各种音响素材;注意从现象中过滤并提炼信息;叙议结合,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评论功能五大方面来做好广播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时代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报道而言,它通过系统的背景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意义、影响、发展趋势等。在数字化传播时代它又该如何发展呢? 现实传播环境:深度报道仍大有可为 我国的深度报道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社会日益复杂化。新旧体制交替,新旧观念不断撞击,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收入分配不平衡等矛盾加剧。这一切复杂的社会现实使受众困惑,他们不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发生、意味着什么、与自己关系如何,于是有了深度报道产生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杨国军 《新闻传播》2010,(4):110-110
深度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详尽的报道。目前深度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不仅是报纸辟出大量篇幅,刊登深度报道,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台也开办了类似《新闻调查》等深度报道专栏。深度报道在新闻评奖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涌现出不少深度报道的精品。  相似文献   

11.
李霞 《今传媒》2014,(6):120-121
深度报道,按照《新闻学大词典》的解释,就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目前,深度报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重要新闻报道形式。然而,自媒体时代,微博以其短小精悍的语言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传统媒体也开始顺应趋势纷纷加入了微博发布的行列,所以将微博发布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成为了目前深度报道新趋势。本文拟从微博与深度报道的互补性,如何利用微博进行深度报道两个方面试分析如何发挥微博优势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前深度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不仅是报纸辟出大量篇幅刊登深度报道,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台也开办了《新闻调查》等深度报道专栏。深度报道在新闻评奖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涌现出不少深度报道的精品。研读这些成功的深度报道,对照那些不太成功甚至失败的深度报道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深度报道的成功,归根结底是要在"深"字上下功夫,而这一个简单的"深"字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哪些报道可以称为深度报道呢?笔者认为:从服务读者角度出发,挖掘和拓展报道深度和广度满足读者需求;极度接近事实真相.还原新闻事件背后的真实面目;从单一新闻事件的个案引发思考,推动社会制度变革和法制进步,深度报道的外在形式很多。在新闻专业理论中,对深度报道也有很多相近的解释。《新闻大辞典》中称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纷纷制作出台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可以说,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是当今各种新闻媒介激烈竞争的产物。本文从分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特点出发,结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探讨如何搞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希望对电视新闻的深化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今日的新闻,明日的历史”。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新闻如档案般重要,又可引申为由于新闻天天见,人们对它不以为异。然而,从行业自身来说,无论写消息,还是做深度报道,均应始终朝乾夕惕,不能等闲视之。一作为一个领域、一个对象,专业新闻与深度报道无疑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特征。它可以说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社会化大分工、大生产日益精细化的结晶。它的出现意味着新闻传播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职业、行业、产业或事业,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一种商业。换言之,  相似文献   

16.
宋永琴 《今传媒》2011,(8):78-79
电视剧视像叙事,深度探求为图像带来了经由视觉又超越视觉的审美体验。深度既意味着意义的获取,又决定了审美介入的程度。从观者审美心理来看,"瞬间"感知是实现深度理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新媒体的冲击下,深度报道已成为纸质媒介的杀手锏,怎样做好深度报道,并加强深度报道的影响力,成为纸媒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从选题、采访以及写作等方面对深度报道进行了简单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反映社会重大事件以及社会问题的一种途径,从事件的表象深入事件的内部,揭示事件的实质和意义.深度报道还进一步深入探索和追踪事件的动态,剖析事件的本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深度报道面临着很多发展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深度报道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从媒体融合探索深度报道的转型之路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如何做“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和加强深度报道,是提高办报质量、扩大党报影响力的重要路径。深度报道的深度从哪里来?如何突破障碍发掘深度?怎样穿透表象呈现深度?  相似文献   

20.
Web2.0时代网络深度报道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的特性是否削弱了网络新闻报道的深度呢?本文从对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的理解出发,阐释了网络深度报道的基本特征,指出尽管其具备某些传统的深度报道的特点,但显然更富鲜明的互动性、动态性和多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