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美术欣赏是幼儿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感知美术作品(包括名人作品、幼儿作品、工艺品、雕塑等等)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欣赏作品,理解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觉得美术欣赏活动是一个薄弱环节.被孤立起来.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对幼儿美术欣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体验其形式美和内容美.增强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活动。它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开展多元化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选择适宜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是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关键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丰富幼儿美的体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习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通过这一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感知和发现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美,从而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美感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可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然地呈现出艺术作品,并把美术欣赏…  相似文献   

4.
1.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其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对于审美经验缺乏的小班幼儿,更要通过多形式的美术欣赏活动培养和丰富幼儿的感受力,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小班幼儿处于有意识涂鸦期过渡到意象期,这时他们的观察力和小手肌肉还在不断完善中,因而美术欣赏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幼儿美术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美术欣赏能够培养幼儿艺术素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探索幼儿美术欣赏审美心理对促进幼儿美术欣赏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美术欣赏的审美心理现象包括生活化的联想、丰富的想象、活跃的感知、直接的理解、强烈的情感等五部分。整体感知、审美判断、全面体味、领悟构思、创作表现共同组成幼儿美术欣赏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7.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陈睿 《幼儿教育》2012,(33):33-36,46
审美想象是幼儿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绘画作品的选择会对幼儿的审美想象产生影响。本研究以8幅绘画作品的形式和主题为自变量,以72名5~6岁幼儿的审美想象为因变量,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审美想象受欣赏作品的形式和主题影响。研究者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审美体验策略。审美体验是美术创造活动的基础。通过审美欣赏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知识,为幼儿美术创造性发展积累经验。1.选择欣赏的作晶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中外经典作品、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山水风景画、静物素描作品、不同风格流派作品等,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商标广告,卡通图片;还可以是不同国家、地区的儿童美术作品等。欣赏过程中,教师通过调动孩子的语言、动作、思维,让幼儿与作品对话,注重从美的形态和法则引导幼儿去感受,进一步理解作品,丰富其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刘佳 《教师》2011,(31):104-105
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与内容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接触优秀美术作品,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而在现实教育中...  相似文献   

12.
正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基本类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适合小班幼儿欣赏的内容一定是源于小班幼儿身边、经常接触的又有一定代表性的素材。色彩缤纷、款式多样的袜子,是小班幼儿十分熟悉的生活物品,其充满了艺术美感,适合小班幼儿感受与欣赏。因此,我们选择各种漂亮的袜子作为小班幼儿的欣赏内容,希望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和体验生  相似文献   

13.
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与内容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接触优秀美术作品,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4.
何莉香 《甘肃教育》2011,(12):45-45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内容。其中美术欣赏是绘画、手工教学的准备和启蒙,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欣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识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为他们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提供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5.
蒋淳 《考试周刊》2014,(45):175-175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密切相关。教师应该从儿童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分析儿童的欣赏习惯与欣赏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文学欣赏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审美的眼睛、审美的耳朵和审美的心灵,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正确的做法是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幼儿及幼儿文学的特殊性出发,遵循文学欣赏的规律,从审美的角度来进行:1.体现文学审美的整体性和形象性;2.注重文学欣赏的情感交流;3.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相似文献   

17.
冯雅静 《早期教育》2012,(12):51-53
美术欣赏是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画面欣赏和故事欣赏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艺术作品。本文从多通道促进幼儿审美感知、游戏体验激发幼儿审美想象、多元表现鼓励幼儿审美创造三方面探索幼儿美术欣赏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让幼儿在多元感受、多元体验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产生多元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陈鹤琴先生认为观察是开启幼儿智慧的一把钥匙,同时,他还认为爱美是幼儿的天性,所以,他非常重视在观察指导中发展幼儿欣赏美的能力.观察与审美结合的意义何在?在幼儿观察活动中又如何进行审美性指导呢?我们试图从审美性观察与幼儿心理索质的关系、审美性观察与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以及在自然、社会和美术欣赏中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但长时间以来,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片面强调幼儿美术的技能训练,很难体现这一目标的完整实施,欣赏评述课的现状令人担忧.怎样才能上好欣赏课?笔者在实践中提炼出下列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发现活动中提升小班幼儿感受与欣赏美小班美术欣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感受与欣赏放在了艺术领域的首位。但在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中,欣赏活动少之又少,表现为在教师组织下的对范画或审美对象进行即时的观察和固化的提问,流程相对简单和程序化,小班美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