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诗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 ,展开想象 ,挖掘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是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以《暮江吟》为例 ,谈谈对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运用学过的预习方法 ,放手让学生主动预习。《暮江吟》这首古诗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 ,因此在布置这首诗的预习时 ,我不提出预习的内容 ,而是让他们运用以前掌握的预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预习。上课时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第十册古诗教学体会风台县实验小学李克侠,王献龙第十册共进古诗七首,其中唐诗五首,宋诗两首。这七首诗中除了杠甫的《春望》是五律以外,其余都是七绝。这些诗都是统炙人回的传世8作,要教好还几首诗,使学生深深地题受真内容,我认为教学中回汪意以下几点:一...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14课《古诗三首》,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编者把这三首七言绝句编为一组,列为讲读课文,揣度其意图,是教育学生: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特征。第一首写出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第二首描绘深秋山村的特色,“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三首展现了一幅夜泊枫桥的幽静孤寂的画面。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十二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二、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三)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二)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安排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课《古诗二首》中有一首诗《小儿垂钓》。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蓬头稚子学垂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ZI课《古诗两首》,第一首便是《古风》。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 一、关于诗的题目 诗的题目是《古风》,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案》(以下简称《教案》)简单地解释为“‘古风’...  相似文献   

7.
钟丽 《海南教育》2008,(6):77-77
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精美的诗歌呢?下面结合小学语文十二册《古诗三首》谈淡诗歌教学。 一、诗歌教学理念的设计 第十二册《古诗三首》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古诗,教学时要以新课标有关学生学习古诗的评价要求和阅读能力的评价要求为依据,以评促学,评中导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精美的诗歌呢?下面结合小学语文十二册《古诗三首》谈淡诗歌教学。 一、诗歌教学理念的设计 第十二册《古诗三首》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古诗,教学时要以新课标有关学生学习古诗的评价要求和阅读能力的评价要求为依据,以评促学,评中导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古诗教学可使学生丰富词汇、增强语感、陶冶性情、拓宽视野、激发想象。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选编了古诗三首,即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维的《鹿柴》、王安石的《梅花》。这三首五言绝句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很有特色。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已有一定的基础,此时的古诗教学,应在学生读懂诗意的基础上,重点领会古诗的意境,想象、品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听诵结合,明了诗意古诗教学,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疑点求教.现行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1课《古诗三首》第一首诗《鹿柴》(王维)的“柴”应读什么音?第七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注音是“Zhài”,可是我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一书,关于“柴”只有“Chái”一个读音.那么,在教学中“柴”应该读什么音才正确?请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11.
《望庐山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第2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作者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富于变化。他的许多诗描绘了祖国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望庐山瀑布》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相似文献   

13.
《山居秋瞑》(王维)、《登高》《蜀相》(杜甫)、《石头城》(刘禹锡)、《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七课《近体诗六首》中所选的六首诗,这六首近体诗都可称为经典。在教学中,我力图以这六首诗为例来引导学生探究鉴赏古诗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望庐山瀑布》一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七册21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学生在第12课《瀑布》中已学习了许多有关瀑布的知识。本教案设计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为主要教学环境,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点,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选编了《登鹳鹊楼》与《江上渔者》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是唐宋名诗,被人们广为传颂。现对这两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地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本文是一首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古诗,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好范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雨大、急的特点,以及品味诗人豪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辑录的古诗,都是我国历代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教学时,必须摒弃那种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使学生逐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本文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中的《古诗三首》,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为例,谈一谈小学语文六年制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建议。一、重视预习,初步感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于学习上亦如此。古诗写于久远的历史时期,存在了许多难以…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二十一课《古诗三首》,选编的是三首唐诗。这几首诗的内容都是写边境上的战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体裁都是五言古体诗。它们都具有形象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感染力的艺术特色,是我国唐诗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有一篇课文《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和想象意境的形式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朗朗上口,全诗重在写景,诗的意境优美,是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佳作。这两首诗的题目为《望庐山瀑布》和《绝句》。我立足教材,深入文本,多角度地解读。一、立足文本,分析单元主题思想这篇课文编排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的主题皆为写景篇目,抒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目的结合小学语文第8册第六课的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绝句》 ,课前收集诗人杨万里、杜甫所写的其他古诗及课内外已学的古诗。通过课堂讨论交流 ,深化课文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活动过程(一 )启发谈话 ,复习揭题1.同学们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在这灿烂的文化园中 ,有一个美丽的古诗园。古诗园中的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丰富多彩 ,引人注目。我们刚刚欣赏了第六课唐朝诗人杜甫、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诗 ,谁能背一背 ?(指名背 )谁能把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