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 ,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会把它们都转化成连乘形式 ,一次性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分数连除或乘除计算。2 难点 :把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转化成连乘算式进行计算。教具准备 :投影仪、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1 视算 :23 × 3412÷ 3516 ×24÷ 452 听算 :37 ×2 411÷434 × 1235 ÷ 343 计算 :145 × 911 223 ×118 × 59评讲后在复习题下面板书“一化双改”和“先约分再计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9页例6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让学生喜欢数学。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等能力。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活动,感悟口算技巧1.师出示第一组口算题:0.2×0.5,2×0.05。(学生口答)师:能不能说出道理来?生:0.2×0.5,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两位小数;2×0.05,整数乘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2.师出示第二组口算题:0.27-0.2,0.27-0.02。(学生口答)师: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求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应用题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它对今后应用题的学习将起着至关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步混合运算是在第四册的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主要是解决同时脱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灵  王博 《湖南教育》2022,(3):68-70
<正>在小学阶段,数运算具有类同的知识结构,因此,小数运算教学过程中,可以联通小数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小数运算的知识结构,迅速将小数运算纳入已有认知中。因此,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笔者对教材进行了改编,注重引导学生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方法的迁移,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数运算知识的结构网络,实现数运算知识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5.
一、全面分析教材,切实把握编写意图。 “九义”教材第五册“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编者编排了求两个积(或商)之和(或差)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以及已知三个条件和只含有两个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这部分教学内容,既是学生已在第四册学习过的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在知识上的扩充,又为第六册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混合运算”例1-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答式题的能力,并能熟练计算。2.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训练把握运算顺序。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适时迁移。(1)用投影仪出示:24+8-64×9÷3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上面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后,再说出运算顺序,最后进行口算。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  相似文献   

7.
<正>"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既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运算的能力,又是深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由于学生已有两步计算的基础,知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先算除法",那能不能将这一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呢?  相似文献   

8.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三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混合运算、应用题、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三部分。本单元共有10个例题,8个练习,需要16课时完成。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研究较复杂的混合式题和三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混合运算(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六册学习的混合运算是小括号中只有一步计算的题目,如:(440-280)÷(300-260),本册学习的是小括号中含有两级运算的题目,如例1:100-(32+540÷18),在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然后,出现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即例2:4…  相似文献   

9.
文字题可分为简单文字题和复杂文字题。简单文字题只含有一步计算,运算方法明显,学生容易掌握;复杂文字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文字题复合而成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难于理解。如果把语文中的缩句法运用到数学文字题教学中来,学生就易于掌握。 例如:“4乘以9.5的积加上27.6除以6的商,结果是多少?”首先教学生找出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学生根据已有的语文知识很快找出主语——积,谓语——加上,宾语——商,教师板书“积加上商”。然后要求学生在句子中找出积是什么?(4×9.5),商是什么?(27.6÷6)。最后让学生把积(4×9.5)与商(27.6÷6)分别代入缩的句子里面,就得4×9.5+27.6÷6。  相似文献   

10.
一、挖掘速算“基因”,提高计算能力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不仅要求学生计算的正确、迅速,而且要求合理、灵活。为此要引导学生按看(数据特征)、想(运算定律、性质)、变(运算顺序、符号)、算(计算结果)、查(计算差错)五个步骤进行计算。例如,8087-87×360÷60+391一题,要引导学生看到“87×360÷60”速算“基因”,想到乘除混合运算的结合性,利用它来改变运算顺序:8087-87×360÷60=8087-87×(360÷60)这样就可使运算简化。  相似文献   

11.
所谓“巧引”,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除困惑,掌握知识。一、复习铺垫时的“巧引”复习铺垫旨在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并且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巧妙进行引导,“引”在要害处,“导”在关键时。如教学第五册被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先让学生复习口算:20×3、200×3、2000×3这几道题,算完后引导学生观察:被乘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并且引导学…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呢?我们认为,应该抓好十个“点”。 一、铺路设桥、以旧引新,为学生迁移学习提供最佳的“固定点”和“生长点”。 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所获得的知识结构是紧密联系的。紧紧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即把新知直接固定在旧知上或抓住新的知识在旧知识(原有认知结构)上的“生长点”,使学生  相似文献   

13.
练习是传授新知、巩固深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可分以下五个阶段设计练习题。 1.旧知迁移。这一阶段的练习题主要是新知准备题或新知导入题。例如,讲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相遇问题例1时,教师设计如下三道题。(1)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2)用简便方法计算出18×4+12×4的结果。(3)甲乙两个小朋友开始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两人同时相对行走1小时后还相距多远?两人同时相对行走2小时后还相距多远? 这三道题中,第(1)题可为新授后总结出“速度和×时间=距离”进行铺垫,第(2)题为比较例1的两种解法提供了方便,第(3)题具有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初步理解“相遇”的意义和条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课例简析]“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例1是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复习题,再现学生已掌握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引导他们分析课例1的运算顺序.例2是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可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和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相似文献   

15.
式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对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却始终困扰着许多一线的教师,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与实施,更使大家一筹莫展。现以“整数四步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探索,以图抛砖引玉。教学内容:整数四步混合运算(浙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第八册)。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整数四步混合运算式题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正确计算。2.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主动探究,经历探索四步混合运算的过程,并由此感悟计算的策略与方法。3.通过四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严密地、合理地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教学“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首先抓好铺垫复习和新知识的导入环节 ,应精心设计联系新旧知识的中介题。(一 )以旧引新 ,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瞄准知识的发展点。由于学生在以前学过“求比一个数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而新知识是“求比两个数的和多 (少 )几的数”的应用题 ,因此 ,可据此设计一组与新知紧密联系的复习题 ,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又能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出示“苹果比桔子多 1个或苹果比桔子少 1个” ,…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内容,当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例题和黑板上的思考题后,初步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这时教师要求他们分步计算,讲评下面两题。第一个学生板算第一步(下面学生也同时只计算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提高解答式题的能力 ,并能熟练计算。2 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训练把握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适时迁移1 用投影出示 :24 8 -63×6÷9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后 ,再说出运算顺序 ,最后进行口算。学生口答后 ,师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生读)口算 :47 -10 528÷7×6师小结 :前面我们学过…  相似文献   

19.
迷津导航     
1、怎样数学混合运算? 小学教学第四册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计算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混合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解决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问题。在教学时可按以下思路: (1)把第三册的脱式复习好。第三册中的脱式计算顺序是个难点,学生不易接受。为了更好地学习混合运算,必须先掌握好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扫除障碍,为学好后面的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2)数学脱式顺序。教学中先列出16×4+6×3,让学生试算,再引  相似文献   

20.
1.认真分析教材。 (1)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求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第二部分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