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要求品德教育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模式化走向个性化,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被动走向主动,即要切实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在课改大潮的冲击下,我们大胆实践,在思品课中尝试活动化教学,为广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多样化的舞台,为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实效性开辟了一条新路。一、采用活动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1、在“活动中体验”,促进道德的内化过程所谓“内化”就是把课堂上所传授的道理和所激发的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进而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应试教育下的思…  相似文献   

2.
陈金训 《考试周刊》2012,(50):131-131
思品课是让学生把握道德认知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思品课教学将德育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使思想品德课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目的。在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的现在,思品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用计算机屏幕直观地表现出来,辅以声音、文字,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李燕 《云南教育》2000,(19):19-20
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应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中应有的作用。如何在思品课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握“尺度”   这里所指的“尺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每一年级、某一阶段教学中应达到的目标,只有把握好这个“尺度”,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例如二年级下学期思品课教材在第一部分中安排了文明礼貌教育,教材从讲清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对人有礼貌到使用礼貌用语,继而提出不打扰别人、爱护花草树木、保持环境卫生等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  相似文献   

4.
小学思品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良好道德和政治觉悟。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较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只教给学生“美德袋”,而忽视了学生个体身上的内化过程,即道德思维过程,造成了思品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我认为思品教学应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注重学生道德思维的训练和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一、加深道德认识,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思品教材中的内容编排一般是一课一理,理即是道德知识。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容,懂得该怎么做,而且要能分析其中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道德知识的深刻本质。道…  相似文献   

5.
优化思品课教学环节之我见樊玉华思想品德课,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培养相应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就向任课教师提出了一个优化教学环节的问题。一、优化教学内容尽管思品课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已为各年级的每...  相似文献   

6.
“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一般表达形式看,导行在目标层次上是高于明理的,明理是前提,导行则是目的,是思品教学的“重头戏”。因此,我们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应将思品课的导行与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途径、各种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家庭、社会、学校互相支持,齐心协心,形成教育合力,将“导行”落到实处。一、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优化组合思品教…  相似文献   

7.
《小学德育纲要》指出:“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观点鲜明,讲清道理,注意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其学科性质、任务和原则,思想品德教育必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影响力和思品课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什么是思品课期望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把思想道德要求变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素质,这就是内化。使内化了的思想品德素质在生活实践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外化。思品课德育效果可以看作是师生双边活动下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的一种综合反映。但是就一堂课来说,达到彻底的“内化”与“外化”几乎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促进内化。因而促进内化的水平是衡量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个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不但明确地阐明了思想品德课内容的源泉,也明确地指出了思品课施教的宗旨和方向,即教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并最终要回归生活。因此,思品课的教学就要在联系生活、反思生活的过程中,营造出充满生活气息的思品课堂。  相似文献   

10.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道德知识,也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道德观念,关键是看学生是否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修订后的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强调: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着力改进以往思品课教学中“三多三少”  相似文献   

11.
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下简称思品课),我们是否更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能让思品课堂变得更完美,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品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统一,以提高教育效果。但是,据笔者对思品课教学效果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思品课教学普遍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略述己见。问题一:道德认识存在技明显的问题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是思品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思品课要引导儿童分析一些道…  相似文献   

13.
遵循四个原则开创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格局佳木斯教育学院满小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落实这一任务,我们认为思品课在立足于明理、激情、导行的学科特点同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进行教学。一、“点面”结合这一原则是...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导行六法陈福(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行”即道自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道德信念和情感的指导下所采取的行为,“导”是教师依据思品教材的“观点”和“道理”等,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其付诸学生实践的教学活动。在思...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用)》指出,思想品德课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贯彻落实好这个基本要求,是我省在使用新的九年义务教材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过去几年中,从实验地区试用九年义务教材和去年大面积使用九年义务教育一册教材看,大多数思品课教师都能依照“明理、激情(育情)、导行”的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把握教学要点,实现教学目的。但是对怎样完整而准确地把握思品课新教材的教学口标,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思品课教学目标应包含哪些方面?从大纲规定的课程任务看,有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小学思品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辨是非,自己教育自己,是思品课的关键。为达此目的,我是按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1.结合教材,讲清道理,提高认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把书本上的社会公德概念和浅显的政治理论常识,完整准确地教给学生,并做到观点正确,说理明白,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发正确  相似文献   

17.
“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即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即行),引导他们做到言行一致。”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足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结果。而知、情、意、行在形成人的思想品德过程中的作用,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转化的。道德认识(即知)是产生道德行为(即行)的依据,而道德行为(即行)在实践过程中,又巩固和发展了道德认识(即知)。思品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知行统一,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深化思品教学。  相似文献   

18.
思品课导行艺术举隅○何善锋(永丰县古县中心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大纲指出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明理—激情—导行”是思品课对他们进...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要看教师是否赢得了学生的心灵,要看学生是否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实现了道德内化。成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才干,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师传授的道德观点,并主动地将道德观点转化为道德情感、意志、信念、乃至行为实践,变他律为自律,变“必然”为“自由”。实现道德内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所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受教育者主体的一种内化过程。思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教育影响内化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外化为道德行为。因此,思品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我教育。任何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只会使思品课中的知、情、意、行严重脱节,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如愿以偿地发现,探究学习是小学思品课中实现主动内化,凸现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实效的一种良好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开展探究学习的。一、合理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