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让学生体验"数学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从具体到形式的抽象过程,是现代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强调的重要理念。所谓"数学化",是指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陈铁梅 《江苏教育》2013,(11):22-25
儿童立场,应是学校管理者的立场。它表征在学校管理者的活动观、开学观、空间观、学生观,以及学生的成长观、求知观和个性观等各个方面,它包含着七种元素,内隐于学校管理者的心底。  相似文献   

3.
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创建是学校育人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把学校办出特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是国家有关部门对学校发展提出的工作任务,也是老百性就其子女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创建是每个学校管理者需要好好思考和实践的现实工作。  相似文献   

4.
"儿童在中央"即教育的儿童立场,传递出基本的教育态度,从品德学科课程理念的视角重构——课程中心到儿童中心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视角重构——"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学生立场的视角重构——"被学"到"让学"的转变三个层面诠释了教育需要从儿童出发,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必须依靠儿童的内涵。教育者应坚定"儿童在中央"的立场,从儿童出发,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让儿童绽放鲜活的课堂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努力把学校建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理念上,从传统的重"竞争"转变为更重"共生";策略上,从传统的重"教的立场"转变为更重"学的立场";实践上,从"课堂的变革"到"学校的改造"。结合学校实际,培养"善学习、能动手、有理想的知行合一的初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基于"教育哲学"和"儿童立场"提出的"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基于儿童立场进行课程的设计,通过资源整合进行课程实施,关注生命发展进行课程评价。本着基于儿童、回归儿童、成就儿童的教育情怀,全面建构"七号课程",用课程挖掘儿童生命成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7.
正在现今的学校管理中,着实存在着诸多"善意的伤害"和"越俎代庖"现象。其根源往往是因为管理者缺乏对儿童心理世界的关注,或者是没有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习惯性地用成人的认识与感受代替了儿童的认识与感受。如此,本应是儿童的立场便就异化成了成人的立场,学生只能默默无奈的"被爱",弱势地位不言而喻。这使我想起了去年"六一"节前夕发生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8.
邢晔 《江苏教育》2013,(11):25-28
在学校管理层面上,教师比儿童更为重要。一切为了儿童,就必须给教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价值实现。只有这样,教师——"长大了的儿童"才能够、也才愿意更好地带着儿童成长。关心教师就是关心儿童,发展教师就是发展儿童。这,应该成为教育管理者最重要的"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需要用儿童的方式引导学生像参与游戏一样主动投入生动发展。"童心语文"是游戏精神理念指导下的语文,主要观点是:在教学立场上倡导"学为本",以发现的乐趣吸引学生;在课堂形式上"巧转化",以活泼的形式贴近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要"探理趣",以语文的视界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芸芸众"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特征、认知起点和表达方式。如何源自儿童需要又创造儿童需要?如何基于儿童现实又发展儿童可能?如何使得学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需要教师始终坚守儿童立场,从"童心"出发,用"童眼"观照,让学习过程顺应儿童的思维,帮助其实现通向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广阔性及无限可能的生长。2014年9月下旬,苏州市教科院举行了苏州市小学数学"使用新教材、建构新课堂、推进新课改"专题研讨活动,笔者承担了苏教版三上《间隔排列》一课。下面以此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1.主题情境校本化设置。(1)出示学校"怡然庭"一角(如图1),引导学生观察架子上摆放了哪些物品,随后从"无序"中抽取出"有序"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59个教学班,近2900名师生。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学校以"办一所儿童喜欢的学校"为目标,坚持"用爱托起生命的灵动"的办学理念,致力于"让师生有力量地生长"。近年来,学校坚持"儿童第一、儿童立场、儿童深度"的童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由三个"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总结和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念,这里,我想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念发展及实践借鉴两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一、形成更先进性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基于"教育哲学"和"儿童立场"提出的"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通过明晰"自己"的价值定位,明确"儿童"的培养目标,明了"课程"的实施路径。本着基于儿童、回归儿童、成就儿童的教育情怀,全面建构"七号课程",用课程挖掘儿童生命成长的潜质。  相似文献   

14.
"至理数学"是指数学教学要从学科、儿童和教育的立场出发,通过追寻数学背后的"道理",促进儿童对数学的"理解",进而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和精神。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主阵地,其间有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交流能力的培养、小组互助合作共进、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有基于"儿童立场",才能让学生避免处于一种被动和接收的状态中。一、问题剖析1.儿童立场"被安排"。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老师虽有较强的课程意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少课堂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老师的教学设计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为了学生的"好学",老师分解难点,讲解重点,设计各种生动活泼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为宗.以"无为"为法的<庄子>哲学,演绎到管理之学便是以"不理理之".从其历史内涵上讲,它是对于礼俗社会的理想化表达.尊重和维护管理对象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其思想理论的基础、核心;"以不齐之"是其所推重的管理思维,而"无己"、"无功"、"无名"——一言以蔽之即"无待",则被视为管理者的理想境界.在这一境界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在自足其性的基础上获得了高度的自由.这一哲学的根本价值不在于提供若干可资操作的行动方案、管理技术,而在于站在更加超越的立场上从事现实批判和文化解毒,使我们能对社会的罪恶和文化的毒素保持必要的警醒.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08,(25):22-22
岳伟在《人民教育)2008年第8期上撰文说,现实的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每一周到每一堂课,儿童都在为一个遥远的未来准备着。这种重未来轻现实的功利主义教育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儿童文化堵截于学校的高墙之外,使儿童远离了快乐和幸福。面对教育的危机,人们发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强烈呼声。教育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目的是让儿童从各种束缚、压抑、控制和奴役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语"教"最终要落实到"学",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不管我们追寻什么样的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资源,关注儿童的发展总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教在儿童"学"的起点上,就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改变以往固定的思维方式,从儿童的角度审视教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备教材与备学生,两者不可偏废。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教材成为教师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鲁迅先生曾在《我们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中提到"本位应在幼者"。他提出了"儿童本位"这个观念,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是教育的立场,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立场。基于这一认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从儿童的立场展开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巧妙融合,把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一、基于儿童,开启探索发现之旅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视野的课程内涵不是跑道而是"草坪",一块学校文化滋养出的牧养儿童天性、灵性觉性和慧性的草坪。基于此,学校文化映照下的课程建设要坚守儿童立场,进行融通共构和校本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