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这节课的学习材料、研究材料都来自活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智力开发的价值,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要"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还明确要求学生能对地理图像进行描述、阅读、说明、分析、绘制、运用、收集图像以及使用电子地图等。这些技能和内容的掌握不仅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其生活及终身发展都极有裨益。教地理,学地理,都离不开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的。下面我以必修一第三章为例,谈谈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第三章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有效教学?广义上讲,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1])。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就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下面仅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为例,探讨达成有效教学的一些途径。1定位知识点,建立大模型,理顺本节前后逻辑联系本节隶属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章,包含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两部分内容。教材编写意图是通过本节内容引  相似文献   

4.
<正>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本单元通过"谈论日常作息时间"这一话题,让学生学会用at加具体的时间点来表达时间,描述自己和他人一天的作息。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听说为主。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主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5.
陶春竹 《考试周刊》2014,(91):149-150
<正>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第3节的内容。第6章共有4节内容。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讲述了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本节讲述的是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因此,本节内容是前面两节的延续;同时,为学习下一节"细胞的癌变"打下基础。本节的核心内容是: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本节内容为我们认识生命过程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一节由理论、案例及应用等内容组成,并以一个传统地图实践应用的案例引入正文,这样编写的初衷是为了点出地图独特的功能,引出被喻为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系统在类似实践应用中将有更为灵活强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提要》依据:1.国家教委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2.省教育学院编写的《阅读与写作学习材料》、《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编写原则:从单元到具体课文确定重点内容和学习要求,尽可能地形成总体意义上的知识网,给复习以系统性的提示。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想]本节教材的编写虽图文并茂,但以叙述性为主,可读性较强。如果讲教材必教之无味,听之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因此,本节教学精选数个探究性问题,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适时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增加信息的引入量,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课堂容量。本节内容的教学宗旨不仅仅在于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发展",重在学会这一类案例分析方法,故通过本设计中的"探究活动8"提炼方法,通过"课后探究b"进行能力迁移。另外,在各问题探究之后得出较规范的答案也很重要,利于培养学生的聚敛思维和表达能力。[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鲁人版教材八年级第七单元第十五课第二节,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节,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想象的能力和求异思维,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创新力。共由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第一层"让创新思维闪光"是本节教学难点。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要让想象变为现实,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善于观察、展开想象、求异思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课时要求是一课时。教材十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且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中最好的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强烈兴趣。"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教学的载体,是驱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和推理,并据此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资源。对此,教师要提高对教材"再度开发的"能力,优化整合各种有效学习材料。一、关注现实——撷取生活性的学习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  相似文献   

12.
<正> 1 教材分析"从生物圈到细胞"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必修模块1第1章第1节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学和高中教学衔接的关键一课,关系到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核心概念的建构。因此,学好这节课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教材图文并茂,通过"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的地位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达成"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紧密相连"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共识,从而建立起发展性概念并形成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姜兴伟 《地理教育》2015,(Z1):81-8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通过对前一节"地图的阅读"的学习,已使学生对地图有初步了解,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地形图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地图类型,故具有地图应有的性质和功能,即地形图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学习中是较为基础和重要的一节。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思路】本节为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三个经典实验,总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本节内容安排为两个课时,本案例为第一课时内容。核酸的结构、科学探究的步骤都是学习过的内容,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以人类早期对遗传物质的推测为问题源头,通过对上述实验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军 《甘肃教育》2014,(23):105-105
正常言道:"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教学也是如此。备课不仅仅指编写教案,它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确定目标、准备教具、选择教法、设计练习、编写教案等一系列环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一、备好教材——瞻前顾后,纵观整体结构,沟通内在联系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研究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所教内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高中生物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基因的分离定律又是学习遗传规律的入门课。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简洁缜密,不仅贯穿着严谨的知识体系,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科学思想和丰富的研究方法,透射着科学智慧和科学精神的光芒。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却成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与障碍。究其原因,其一是这节教材编排在"减数分裂"与"遗传的物质基础"之后,  相似文献   

17.
张洪杰 《地理教育》2014,(Z1):19-21
正一、知识构建鲁教版"人口迁移"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标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二是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是能够联系实例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当地人口迁移的特点。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从本节标题看,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人口的  相似文献   

18.
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数学绘本就可作为学习材料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将数学绘本《保罗大叔分比萨》作为主要学习材料,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理解、问题解决、文化视野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节内容编排在《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中,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一个基础性的重点,本节从力的概念人手来研究分析重力,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便于学生接受,笔者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自己动手设计了几个小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背景去年5月份我面向全区八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说理",这节内容是八年级十一章的第二节第一课时.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很多地方都用到说理方面的知识,但学生对说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说理都不是很理解.这一节的学习是为后面的证明服务的,因此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尝试用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在备这一课后,我产生了迷惘.本节课确实不太好上,推理的难度要求很高,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普遍推理能力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