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新闻报道为切入点,研究新时期中国弱势群体的表达诉求,探究媒体与弱势群体的内在关联,反思媒体对弱势群体不恰当的报道方式,指出媒体力量在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上的责任,为媒体更好地发挥职能提供参考,为妥善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媒体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现状 1.关于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社会学认为弱势群体指的是"一般性社会状况下产生的,因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而绝对贫困或物质匮乏、易受伤害和攻击的特定群体"或"社会经济转型的社会结构分化中产生的,处于系统性和结构性不利状况,受到主流社会排挤的社会群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日益增加。本研究以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期间国内七大主流媒体于2021年12月1日至5日的报道为语料来源,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并分析高频词、词丛及索引行等来探讨媒体对中国残疾人的形象塑造及社会关注点,旨在为提高残疾人及相关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提供对策。研究发现,媒体主要塑造了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及作为弱势群体面临困境的三大残疾人形象,透过媒体折射出社会关注点主要聚焦于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及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4.
边吟 《视听纵横》2008,(4):50-51
转型期社会弱势群体是我们社会中的基本劳动群众,是我们政权的重要支撑和基础。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以及它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天然联系,使得电视媒体成为发现和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媒体在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上发挥作用的力度、着力点和发力方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作用效果,影响着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进而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媒体是弱势群体发声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媒体是否能赢得弱势群体的信任呢?这取决于媒体自身能否为弱势群体构建一个可信赖的话语空间。本文以《南方周末》2009年全年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媒体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6.
关注弱势群体、真实全面地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给予弱势群体真诚的人文关怀,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媒体和社会的责任.基于国内弱势群体报道现状,本文以《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为切入点,研究其弱势群体报道模式,为其他媒体更好地发挥职能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7.
英国格拉斯哥媒介小组在其三十多年来的媒介研究中,关注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对精神疾病的塑造,以及对儿童性暴力犯罪的报道。他们的部分媒介研究证明了媒体报道社会问题时,容易把不相称的注意力放在“边缘人”身上,总是呈现弱势人群对社会强有力的、非理性的威胁。媒体通过制造“道德恐惧”来强化遵守社会主流规范的重要性。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媒介研究与受众研究,唤起了英国社会对媒体责任和对弱势群体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基层媒体而言,更是引导舆论导向、传递民众心声的重要途径。由于媒体所具备的社会公信力决定了在民生关注、社会救助方面的特殊价值,在社会救助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关注弱势群体、传播社会正能量,才能充分体现出基层媒体的责任和担当。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和周围因素的制约,基层媒体在开展社会救助报道中仍有不少困难存在。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提高互联网环境下基层媒体开展社会救助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主流媒体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我想应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主流媒体对受众比一般媒体有着更大影响力,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受众是媒体的生存之源和存在之本,主流媒体的传播价值取向依然是为受众服务,只不过有着更高的要求。纵观当今国内外各大媒体在从一般强势媒体向主流强势媒体转变的过程中,或以深入民心的报道,为弱势群体大声疾呼;或以高瞻远瞩的见解,引领精英文化。这些所谓“强势媒体”之所以能够在受众中建立主流媒体的品牌效应,就在于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受众群体,建立了为受众服务的媒介意识。所以,一个真正的主流媒体,既要为弱势群体大声疾呼,  相似文献   

10.
卢丽婉 《东南传播》2021,(3):108-109
社会的发展,弱势群体不容忽视.整个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本文关注人文视角如何贯穿于弱势群体报道中,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与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增加他们的福祉,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进步.并进一步就媒体传播中对弱势群体播报的人文价值取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幸倩 《新闻前哨》2010,(6):56-58
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舆论环境,“草根”的生活在网络中得到人们的追捧和认同,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也被网络带到了公众的面前。弱势群体的弱势本应得到社会的救助,然而在媒体对弱势群体中的公众人物进行报道时,善意的初衷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2010年社会流浪者“犀利哥”的媒体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探究媒体在弱势群体报道时如何更好地体现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9,(1):1-1
去年11月21日,在“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传媒发展与变革研讨会”上,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在演讲时说,媒体应该站在全社会的角度,对于利益的多元化表达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使社会不至于由于多元化的某种倾斜而颠覆,这就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追求。因此,媒体应该多为弱势群体说话,因为弱势群体表达的声音较弱,媒体应帮助其提升弱势群体的声音,起到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益新闻是指以慈善和公益为报道内容,与公共利益密切有关的新闻,包括呼吁救济弱势群体、动员社会大众参与公益事业等报道。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报道下的公益新闻普遍表现为:传递实情,呼吁救助。直到近些年,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传统媒体报道形式被注入了更多的互动性、参与性元素。从单纯的报道者到组织者,媒体在公益新闻中实现了角色转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媒体是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社会弱势群体借助社会化媒体实现自我表达与赋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媒介赋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民意表现形式,不仅是信息传播形态的改变,同时是社会权力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博弈。在互联网用户中,草根阶层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自我表达和赋权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公共服务理论和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电视媒体依托新闻报道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创新空间和现实路径.本文认为,我国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是促进社会团结稳定、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价值取向是社会公平正义;当前我国电视新闻报道应在报道理念、话语表达和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不断创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弱势群体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扶助弱势群体渐已成为一种值得倡扬的社会风气。而新闻援助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是大众传媒人文关怀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媒体越来越成为困难群体选择获取帮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就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使自身陷于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一类群体。新闻媒体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报道弱势群体能够有效地呼吁社会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报道仍存在着缺乏深度、商业化现象严重以及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媒体的经济利益和报道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增强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监督机制,能够促使弱势群体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弱势群体就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使自身陷于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一类群体.新闻媒体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报道弱势群体能够有效地呼吁社会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报道仍存在着缺乏深度、商业化现象严重以及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媒体的经济利益和报道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增强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监督机制,能够促使弱势群体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群体和其各自间的利益关系也更加丰富和多元,社会分层日益明显。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如何引导弱势群体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理性行使话语权,是各类媒体亟须重视、妥善引导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到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实现媒体良性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媒体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重报道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 1月20日,某报以《14岁少女身染五种性病》为题,报道一名尚未满14岁的女孩外出务工误入淫窟,被迫在一发廊卖淫,被解救出来时查出已经身染五种性病。 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为无力保护自己,身心更容易受到伤害。正因如此,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让他们遭受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