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民间,人们把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华夏三大“冥阴节”。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时间在农历三月,西历四月五日左右。“清明”本为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它是农业活动节气的一个标志:《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相似文献   

2.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大约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左右为清明节。按古代风俗,这天人们要上山祭祀,为祖先扫墓。唐朝白居易有诗为证:“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清明野望  相似文献   

3.
柏科 《老年教育》2009,(4):48-48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2007,(4):56-56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公历的4月4、5或6日。清明不仅是节气,而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气过后,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这个时候,白桐花开了。二候"田鼠化为鹌"。田鼠又回到了地下的洞里。三候"虹始见"。雨后的天空中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啦。  相似文献   

6.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有个清明节。《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农业生产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气;在风俗习惯上,这又是一个祭祀的节日。从先秦开始,人们就在这一天扫墓祭祖;到唐宋,更盛行开来。因此,唐宋诗词中有许多以清明扫墓为题材的佳作。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由这首诗引出来的趣话恐怕是最多的了。先是有人把它删削为五绝,而且满有理由:清明时节雨,(春雨当然“纷纷”)行人欲断魂。(行人当然在“路上”)酒家何处有?(已…  相似文献   

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便来临了。上面两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8.
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习俗:扫墓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王皓璇  王之光 《培训与研究》2007,24(5):133-134,F0003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重要内容,许多传统节庆都与之相关。在权威词典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译“节气”和“清明(节)”的翻译策略和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清明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节气 ,“清明”由来已久 ,大约起于周代 ,有明显记载的是在汉代。《后汉书·律历志》中正式列入清明节气。古人解释“万物生长 ,此时皆清净明洁” ,所以叫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写出了清明时的一种特殊心境和氛围。清明自古有许多风俗 ,有些相传至今。古时清明首先寒食禁火 ,在清明前的一两天 ,有个寒食节。寒食节时 ,家家户户不准生火 ,只吃前几天做成的冷饭冷菜。后来清明时上坟扫墓成为主…  相似文献   

11.
诗意清明     
时间的使者纵马而来,转眼间清明节又悄然而至了。清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是其他节气和节日所没有的。从节气上说,清明一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耕春种,一年的忙碌从此开始;从节日上讲,它是祭祖之日,这天要踏青扫墓,祭拜祖先,追忆先人。晚唐诗人杜牧在《清明》中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清明  相似文献   

12.
清明政治     
清明,是一个节气,一个民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予寻春丰出城。“思人怀远,意境幽长。  相似文献   

13.
<正>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只有清明节是按照阳历算的,也就是每年阳历的4月4日(或5日、6日),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地球绕日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黄经零度被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就是一个节气,由此产生了二十四个节气。所以,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几乎是固定的,前后相差不了几天。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太阳都会经过黄经15度,清明这个节气也由此被确定。在中国,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  相似文献   

14.
种瓜点豆     
<正>设计意图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清明时节,气温回暖,草木萌动,万物欣欣向荣,人们也开始早播,处处是春耕大忙的景象。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正反映出清明是播种的好时机。我园有丰富的户外自然资源,小池塘、农家小院、果林等都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经历过播种、照顾、品尝、收获,每一次都快乐且难忘。每逢清明节气,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开展播种活动,感受从古至今人们种植的智慧和乐趣。  相似文献   

15.
楹联 ,写尽了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 ;楹联 ,解析了茫茫宇宙的深刻哲理 ;楹联 ,增添了多彩人生的真情雅兴。我在这里想略表一下妙趣天成的节气联。有一副28字的节气联几乎是传世之作 ,联曰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春分、秋分两个重要节气及所在月份嵌入联中 ,又道破了闰年的玄机 ,可谓恰到好处。又如有一副24字的楹联 ,嵌入了六大节气 ,语气顺畅 ,如行云流水 ,毫无造作之感。联曰 :天气大寒 ,霜降檐前如小雪 ;日光端午 ,清明水底见重阳。“大寒”、“霜降”、“小雪”、“端午”、“清明”、“重阳…  相似文献   

16.
仲春、暮春交际有一节气,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万物生长,空气洁净又清明,这便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清明。清明最初是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节气,那怎么变成节日的呢?这就要说到寒食节了。  相似文献   

17.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便来临了.上面两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8.
<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时节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我们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容边小学同学们的诗歌、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中来了解同学们在清明时节的活动和感受吧!  相似文献   

19.
清明絮语     
清明,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关于"清明",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词汇,因为祭奠和怀念。花木芳菲、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之感,使得整个四月,仿佛都是湿漉漉的一身雾气。  相似文献   

20.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惟一演化为节日的节气。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扫墓,或缅怀先烈,或祭奠亲人,因而清明节又是一个兼具人情味和文化氛围的节日。古往今来,人们写的清明诗之多,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仅以古人为例就有多种,其中有一类便是寄托哀思的:“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这首《清明野望吟》诗中便可窥见一斑。民间流传的一首《清明吟》更把生离死别之情刻画得十分动人:“又是一度清明至,道路泥泞人伤悲……老天有情雨作泪,墓前祭古酒一杯。凄雨和泪悲肠断,活者常为此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