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视角下的大学生个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各个领域的和谐,因此校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应有部分,而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对建设和谐校园意义重大。文章据此对个性发展的内涵、学生个性与和谐校园的关系及培养健康个性的途径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培养出合格健康的社会公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与学习氛围、思维习惯、学生个性、健康心理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学生全面进步、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谐校园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校园须做到:校长——形成教育智慧;教师——打造和谐团队;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个性,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性产生于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离不开学生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让学生在集体中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就必须加强学校管理建设.创建和谐校园,而创建和谐班集体则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6.
一、建设校园文化,"以人为本"促和谐   建设校园文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就是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给学生搭建和谐发展的平台,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也相互匹配和谐发展.同时,学校设立家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使学生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建设校园文化,"以人为本"促和谐   建设校园文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就是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给学生搭建和谐发展的平台,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也相互匹配和谐发展.同时,学校设立家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使学生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谐校园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构建和谐大学校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处于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状态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一环,构建和谐校园要坚持一切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高校应该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大学生群体的构建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群体对个体的积极作用表现为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有社会责任感,使群体具有凝聚力,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秀娟 《教师》2014,(14):16-17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个性的和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亲近学生,架起师生和谐的桥梁,尊重学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1.
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内在要求,加强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也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要以生为本,关注、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激励学生个性张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构建和谐班级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班集体,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个性得到张扬。  相似文献   

13.
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学生方面,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协凋、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倡在培养学生自主和谐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的自主和谐持续发展,实现双赢;从学校角度讲,应确立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并通过建立"三园学校"即数字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形成和谐发展的动力,建立和谐发展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建立和谐发展的办学机制,让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社会受益.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育由于日益强调学科和专业的培训,使得传统道德养成、社会文明素养的培育出现大幅度的滑坡,在校园乃至社会上都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高校教育领域中,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重建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更关系到人的个性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的整体面貌.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打造和谐校园的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内部各要素之间,校园与外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提高而形成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和状态.通过树立和谐的办学理念,创立和谐的教育环境,构建教育主体之间及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和谐的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创建和谐班集体正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和核心。创建和谐班集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健康、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舒畅、愉悦的心理氛围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主体活动,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审美化班级文化是一种以情感为中介,以和谐为基本特征,以陶冶学生性情和培养学生正确、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目的的班级文化.它的根在校园.它与校园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薛亚萍 《教书育人》2009,(12):104-105
个体心理的健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学生心理的健康是校园和谐的基础,社会的和谐与社会每个成员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校园的和谐与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心理上的和谐。所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就要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乐观、豁 达、宽容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0.
和谐班集体建设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薇 《文教资料》2009,(15):211-21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和谐班集体"就是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创设的一个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的班集体.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从多角度对构建和谐班集体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