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盾构机对于隧道开挖具有重要意义,而盾构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具有重大危害,因此必须监测.以罗汉山2#竖井~福州火车站站区间采用矿山法加盾构法施工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盾构过程中沉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沉降点累计最大沉降值为-7.12mm;日隆沉最大值为+4.23mm,均在地表沉降范围之内,建筑物监测点累计隆沉最大点累计沉降值为-9.39mm;日隆沉最大点隆沉为-3.29mm,盾构掘进的过程中,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刀盘位置及盾尾的位置,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范围基本与隧道埋深相当.  相似文献   

2.
盾构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对隧道周围地层产生扰动,从而产生地层损失和路基沉降,路基沉降分析是盾构隧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Peck公式,逐步推导出单洞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路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对Peck公式进行修正,并结合福州地铁一号线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修正后的Peck公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铁路轨道沉降和变形可能影响正常运营,为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轨道沉降和变形,保护铁路运营安全,对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段的区间线位及工程风险进行研究。文章以某市地铁1号线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为依托,采用计算软件对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最大沉降量为11mm,超过了6mm的容许沉降量;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沉降情况,提出了施工建议。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福州某地铁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的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实测值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盾构隧道在下穿的施工过程中对轨道沉降、轨道水平偏差以及轨向偏差影响的一般性规律,探讨了不同盾构隧道埋深条件下的轨道沉降与变形规律。研究表明,轨道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掌子面到达前、盾构通过期间及盾尾通过后的3个阶段;最大水平偏差一般出现在掌子面到达隧轨相交处位置;最大轨向偏差一般发生在掌子面到达轨道线路之前或通过轨道线路以后1倍的盾构隧道直径左右的距离位置;同时表明,在不考虑地下水位的情况下,盾构隧道埋深越大,轨道线路沉降与变形越小,列车运行越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富水软岩地层中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结合成都地铁某盾构区间地面沉降的工程实例,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提出了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盾构隧道穿越广深铁路轨道群的施工实际经验,介绍了所采用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技术,并指出了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和预防措施,对类似的地质条件下跨地铁段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对施工安全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一号线施工中沉降量的实地监测,对各监测断面的最大沉降量及横向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并采用与FLAC 3D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的方式,探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规律,得出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规律类似于正态分布曲线,隧道中心轴为沉降量最大位置且向两侧逐步减小,沉降量随时间变化形成反"S"曲线的规律,为后续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随着盾构的掘进,周围土体应力产生变化,使地面、建筑物随之变形。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人为的地质勘察、地基处理、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因此,盾构施工必须进行地面及建筑物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9.
以福州地铁一号线(罗汉山站~福州火车站区间)为依托工程,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群引起的路基沉降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铁路轨道路基以及隧道轴线方向地表的沉降规律。并与工程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沉降规律基本一致。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埋暗挖隧道下穿建筑物往往引起建筑物沉降变形,对既有线路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威胁。介绍某地铁区间周边部分危楼建筑物风险处理的技术措施。经对比分析,采用洞内双排超前小导管施工方案,实施方便,对工期影响较小,且经理论验算,能满足周边建筑物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市进行地铁隧道施工时,不可避免要面临始发施工场地受限等施工难题。以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马钟区间左线盾构区间盾构机分体始发为例,详细介绍盾构设备选型、始发方式、吊装选择、始发基座以及反力环和楔形环设计、注浆控制方法。探讨盾构机分体始发的应对措施和控制要点,通过选取合理的施工参数及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成功完成区间分体始发施工,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确保施工区域房屋及居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南宁地铁一号线南湖段下穿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隧道开挖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得到盾构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的分布规律,讨论盾构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及拱顶位移的影响,分析掌子面压力对地表隆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压力对地表变形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地表沉降及水平位移明显减小。当掌子面压力大于0.1 MPa时,会引起掌子面前方土体产生向上的位移,地表隆起量随掌子面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广佛地铁盾构施工穿越锚索区域为背景,研究盾构穿越锚索处理技术。结合现场具体情况,通过对电力腐蚀法、跟管钻进套取法等多种技术方案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旋挖钻机回旋切割加固处理与盾构推进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技术措施的成功运用,妥善规避了盾构过锚索区域的风险,缩短工期近25 d,并形成了一套更快捷、更灵活、适用范围更广的盾构穿越锚索技术,可为类似盾构施工情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泡沫技术在土压平衡盾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压平衡盾构是软土地区地铁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盾构在穿越流塑性差、含水量高、渗透系数大的砂性土层时,存在土体受扰动发生液化,推进速度慢、刀盘形成"干饼"等一些技术难题.使用泡沫不仅有利于保持开挖面土压力平衡,而且机械负荷及刀盘扭矩能够明显减少,解决施工难题,并保证开挖面的稳定和砂性流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地铁项目施工中的地质环境与条件对其影响较大,本文依托石家庄地铁1号线西三庄站~水上公园站区间盾构施工,浅谈全断面砂层中盾构机穿越施工技术,旨在为以后盾构施工遇见类似的工程提供指导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时,路基土体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后,能够减少隧道结构与其周围土体之间的刚度差异,均匀土层应力分布,增加土体抗力,并可有效地控制盾构穿越时所引起的地面变形.结合工程实例,对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地基加固的设计方案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工程措施,以确保盾构施工过程中铁路列车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盾构过浅基础房屋的沉降控制一直是地下工程的难点。在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盾构穿越浅基础群房,房屋基础沉降控制是最大的技术难点。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注浆加固、盾构机参数调整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基础沉降,确保了房屋结构安全及正常使用,成功地解决了此难题。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已成为地下工程的世纪,以往在隧道施工方面,往往靠引进国外技术,2007年2月27日,由中铁隧道集团总公司和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完成的"软硬不均地层及复杂环境隧道复合盾构的研制与掘进技术"项目获得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项技术的产生,打破了我国现有盾构掘进技术的落后局面,具有原创性的复合式盾构机设计思想的提出,成功解决了地层纵、横向均呈软硬不均及近距离下穿越大量敏感建筑物这一盾构隧道施工长期没有解决好的世界性难题。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誉,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此项目的主要领军人物,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万姜林,带领全体科研团队历经5年,克服种种艰苦的作业条件,成功破译了具有前瞻性世界级难题的盾构技术。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正在主管厦门机场路隧道工程和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工程的领军人物——万姜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盾构掘进引起施工期土体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施工荷载和土体损失。结合曲线盾构隧道施工特点,本文旨在推导由土体损失及施工荷载(开挖面附加推力、盾壳与土体间摩擦力和盾尾注浆压力等)引起的地层竖向变形的计算公式,并研究隧道曲率半径对地层沉降的影响。创新点:1.通过建立曲线盾构隧道掘进模型,推导出三维土体损失引起土体变形的理论公式;2.通过改写Mindlin解,提出作用在空间曲面上的面分布力引起土体变形的理论公式。方法:1.基于半无限体中任意单位空隙变形引起土体变形的镜像法原理,并根据实际三维空间域的积分思想,分别对盾尾处及开挖面处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进行推导计算;2.基于改写的Mindlin解,推导并计算曲线盾构隧道施工时各施工荷载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3.与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及已有文献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结论:1.盾尾整合间隙、摩擦力、注浆压力和开挖面附加推力引起的曲线隧道轴线上方土体的竖向变形曲线不再像直线隧道一样关于隧道轴线对称。2.由于曲线盾构隧道掘进时超挖的需要,各影响因素下总的地表沉降值及横向沉降槽范围都比直线隧道大。3.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大,各影响因素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的峰值有所增大;总的沉降峰值和偏移量均随隧道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引用广州地铁萝香区间盾构机掘进通过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案例,对盾构穿越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发育地层的施工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盾构机掘进参数控制、同步注浆控制、施工监测与二次补充注浆的方法,成功通过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列举了一些施工中的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