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精准化的有效落实,是辅导员自我提升的发展需要,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校应从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生工作实际出发,从明确目标和提炼特色、健全机制和加强管理、激发学习和提高效能等方面开展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增强辅导员育人实效,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自2012年开始举办,现已举办了八届。大赛比赛内容是辅导员实际工作的缩影,符合辅导员素质发展要求。大赛的举办为高校辅导员构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较好地实现了以比赛促学、以赛代训、以赛代练的办赛宗旨。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为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综合发展和素质能力提升提供支持。本文通过探讨辅导员"专业化"目标体现和共同体构建的影响,对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作用作出了反思,并就加强平台建设、动态学习规划、持续自我探索等方面对基于素质能力大赛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要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要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必须要密切关注其自身需求和素质提升。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历,提出辅导员自我需求的主要内容和提升的主要途径,以促进辅导员整个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管理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归因与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隐蔽性、群体性、传递性、层次性、阶段性等特征的辅导员工作倦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看,主要致因是:辅导员职业忠诚淡漠化,自我实现需要与学术忠诚泛化发生冲突;职业角色模糊化,多重工作负荷与单一职业定位发生冲突;职业培训简单化,需求复杂多类与培训简单短暂发生冲突;职业评价平面化,绩效考核平面与分类分层激励发生冲突;职业发展狭窄化,职业理想多样与生涯规划缺失发生冲突。培养专业忠诚、加强生涯规划、完善绩效考核、提升自我效能是辅导员克服工作倦怠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特征,认为辅导员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自我学习、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进而指出应用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滞后的主要表现为岗位职责不明,角色定位不清;职业化和专业化滞后,职业地位边缘化;发展空间狭窄,职业前景不明朗;自我效能感、职业认同感偏低,最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如何走向职业化,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提出的问题.以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实践作为例证,高校辅导员必须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更新思想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及提升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我,以适应职业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新入职辅导员加快角色转变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的必然要求。新入职辅导员加快角色转变,应实现从学习模仿者到引导示范者、从操作执行者到组织管理者、从求职学习者到终身学习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方法采用职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绩效,量表对安徽、广东、江苏省内187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总体较好,尤其是学生组织活动因子表现明显;②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龄和学历方面有一点差异,但经过检验没有达到显著化水平;③职业自我效能中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效能以及维持纪律效能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最终结论是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分析,导致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有:辅导员职业忠诚淡漠化,自我实现需要与学术忠诚泛化发生冲突;职业角色模糊化,多重工作负荷与单一职业定位发生冲突;职业培训简单化,需求复杂多类与培训简单短暂发生冲突;职业评价平面化,绩效考核平面与分类分层激励发生冲突;职业发展狭窄化,职业理想多样与生涯规划缺失发生冲突。培养专业忠诚、加强生涯规划、完善绩效考核、提升自我效能感是辅导员克服工作倦怠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因此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预防其职业倦怠感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职业幸福感的分析认识,同时对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通过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加快辅导员职业化和专家化步伐三个方面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学习化社会是通过全体成员的学习需求的不断满足和学习目标的不断达成,实现贡献社会和自身的和谐发展。学习化社会具有学习终身化、自主化、网络化和开放性的特征。学习化社会中,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找到满意的工作仍是学习的价值定位之一,但由于人们价值追求的多样化,通过学习找一份好工作也不再是人们的唯一目标。通过学习,实现自我价值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如有的老年人退休后的学习是让自己更充实;年轻人的拓展学习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现代人甚至为了更好地休闲娱乐也需要学习。这一切都反映出学习价值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住宿书院制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一种全新学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发生很大变化。本文以此为背景,首先对住宿书院制管理模式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住宿书院制背景下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住宿书院制背景下辅导员自我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关键是要靠高校自身推动。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决定了高校提升辅导员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校本培训。辅导员的特点表明行动学习适合辅导员校本培训。本文尝试提出了基于行动学习的辅导员校本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对辅导员定位存在着模糊认识,在大环境影响下辅导员自我定位也较为模糊,自我认同感不佳,看不到前景及自身的努力方向,进而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如何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自我职业认同感,最大限度发挥其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作用,具有了现实意义。通过各项措施让辅导员成为学习型、专家型、研究型人才,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队伍归属感、从业使命感,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发展的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应重视和发挥辅导员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新时期地方高校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型改革发展,给地方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学习成才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事务工作的管理者与服务者,高校辅导员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提升和完善自我,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辅导员是学生政治思想上的领航员,学业上的导师,品行上的典范,生活中的益友.本文从大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辅导员在工作中可能遇见的情况,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学生工作中的一些工作重点和思路,说明辅导员的工作对大学生摆正人生位置,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及健康成长、成才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的领导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影响到其岗位工作的执行效果与长远发展。基于辅导员领导力的概念确定,运用服务型领导理论与基于改善社会的领导理论,从自我认知、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和影响力五个要素,构建民办高校辅导员领导力模型,探索民办高校辅导员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8.
媒介化生存下,网络形象的自我塑造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辅导员网络形象塑造在缺场交往与在场缺位的错置、职业形象与自我形象的交织、现实自我与理想镜像的冲突、理性引导与情感传播的张力中面临着时空、角色、发展和交往等多种困境。提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媒介化生存语境下辅导员队伍的网络形象,从辅导员网络形象自我塑造的意识、能力、规划和技术手段出发,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面对高校辅导员群体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要通过构建优秀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归属感;提升综合素质,契合大学生个性需求;创新工作方法,主动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明确职业主体性,提升职业认同感;搭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发展机制;引入学生评价辅导员工作实绩体系,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等调适路径,促进辅导员走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培训是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培训范式的科学设定是提升辅导员胜任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关键。本文通过借鉴培训需求"三层次分析法",在设定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考量要素基础上,对辅导员培训体系的缺陷进行了实然分析,构建了多维度的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培训范式:专业化发展导向的培训流程,全程式培养目标的培训平台,胜任力提升原则的培训内容,团队式学习驱动的培训方法,质量化效度标准的培训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