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古代最伟大最辉煌的史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最悲壮而又最出色的乐章。《鸿门宴》则为《项羽本纪》的最重要而又精彩的段落。  相似文献   

2.
《史记》是一部融汇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史学著作。以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文为例讨论《史记》在融汇史学和文学价值上的努力:一是材料选择具有合理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二是历史事件和人物刻画具有高度统一性;三是文字描写既有生动性又有求实性。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观赏性使得《史记》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原始先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三篇本纪的开端,分别引用了殷、周、秦起源的神话传说。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蕴藏着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研究探讨这些神话传说,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又可以挖掘其蕴藏着的文化元素,从而探究原始社会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史体,"纪"首先指条理化、综理性的叙事模式,早期文献如《禹本纪》《吕氏春秋》,它们以"纪"名篇,主要是基于条理化、综理性的考虑,其中固然有时间的因素,但还谈不上编年。随着时间观念的明晰及介入,这种综理性的叙事发展为编年叙事应该出于司马迁的创制,《史记》"本纪"开启用"纪"来编年叙事的先河。不过,在《史记》十二本纪中,编年叙事中还夹杂早期"纪"体的特征。也就是说,十二本纪并非严格的编年体,有些本纪只叙事,而并不编年。《史记》十二本纪在文体方面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从编纂的角度看,十二本纪存在以王朝和以帝王为单位两种形式,具体表现为由王朝本纪到帝王本纪演变的趋势;二是从编年的角度看,十二本纪呈现编年与编世并存的现象,亦即司马迁将"世家"掺入"本纪"书写之中;三是从文体的角度看,十二本纪的书写还融合传体笔法,将记言文献与记事文献融合,大都呈现"帝王传记"的特征。《汉书》"本纪"遵循《春秋》体例,建构"本纪"大事记的书写范式,不仅改变《史记》"本纪"的叙事模式,而且也改变《史记》"本纪"的传记特征,从而深刻影响后世正史的本纪体例。同时,由于《汉书》"本纪"采取《春秋》大事记的体例,它往往需要相关列传来补充、完善事件的过程性,故《汉书》也建构"传以释纪"的叙事模式。整体言之,司马迁写作十二本纪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论述考订帝王的事迹来考察兴盛、观察失败,这种叙事愿望单纯依赖《春秋》笔法是无法完成的,而只有借助《尚书》《国语》《左传》这样的史体才能实现,因此,《史记》本纪与此后正史"本纪"有着很大区别,即呈现叙事完备的帝王传记之特质。  相似文献   

5.
作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散文,《史记》(尤其是其中的"纪"、"传"部分)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再现了多彩的历史画面。从《殷本纪》中"第一谋士"伊尹的粉墨登场,《周本纪》中武王于牧野之战后"封功臣谋士,  相似文献   

6.
何谓《史记》之本纪,有"天子曰本纪"、"本其事而记之"等说法。本文提出新的见解,即"本纪者,本天地之法则,建帝王之纲纪也",并从天地与纲纪、天子与纲纪、德力与纲纪、人心与纲纪四方面加以论析。最后以为《史记》本纪是司马迁关于国家学说最为集中而具纲领性的意见表达,具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的可贵价值,因而成为了《史记》全书之"纲"。  相似文献   

7.
题解: 本文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标题是选文时加的。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史书,所记史事自黄帝起至汉武帝止(约公元前3000年—前90年),计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文是《秦始皇本纪》中的一节。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其父司马谈曾任汉太史令(掌管历史和天文的官),开始计划写《史记》。司马迁  相似文献   

8.
倪豪士所译的《史记》注重它作为历史典籍的学术价值和史学的严谨性,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司马迁《史记》原作的行文顺序的遵循,更体现在术语的翻译上。本文通过对《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作为语料,分析倪豪士对术语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9.
《史记》中本纪所记载的主要对象是帝王,项羽未完成帝业,为何也列入本纪呢?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他认为在灭秦的历史中,项羽实际上起了支配政局的作用,所以把他列入本纪,且置于《高祖本纪》之前。《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描述了项羽的英勇善战,歌颂了他在推翻暴秦统治战争中的功绩,也指出了他凭一己私智,用武力征服天下,终于失败的过错。  相似文献   

10.
正司马迁信不信天命?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史记〉选读》涉及司马迁的天命观,教学《六国年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自序》等文章,会多次遇到这一问题。问题难以回避,事实上又不存在"信"或"不信"这样的简单化结论,这个问题就有作简要讨论的必要。司马迁概括《史记》的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  相似文献   

11.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是司马迁对《史记》取材的概括.这一原则在《五帝本纪》的取材中表现为"择其言尤雅者".《五帝本纪》典型地展现了这一原则的贯彻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表明了司马迁的学术态度.同时,这个过程也反映了《史记》取材的艰难.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的多篇文章中都对汉高祖刘邦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在《高祖本纪》中,司马迁的评价无疑是褒大于贬,但在《淮阴侯列传》和《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的评价则更为客观,《史记》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刘邦,给后世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不愧为"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3.
<正>《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文学巨著,它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又开辟了我国传记文学的新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司马迁不仅尽情歌颂了英雄贤才的盛德业绩,还在其间演绎了几出儿女情长的好戏。一、两种经典爱情叙事模式1.英雄儿女式的铁骨柔情《史记》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张英雄图谱,上演了不少英雄豪杰的故事。项羽,是其中非常突出的叱咤风云的人物,而《项羽本纪》中的"霸王别姬"一节可谓荡气回肠,动人心弦。太史公以其旷世之笔写出了千古之文章:  相似文献   

14.
论项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羽是历史上一位悲剧英雄人物。项羽灭秦,建立了盖世奇功,楚汉相争,有一范增不能用;最后乌江自刎,英雄落幕。司马迁在《史记》中精心撰写了一篇伟大的传记《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刻画项羽的英雄形象,而于叙事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和秦汉之际的历史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是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  相似文献   

16.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尽管它对女性的描写着墨不多,却也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形象。 一是《吕太后本纪》中的吕后 她是历史上有名的野心家,处心积虑地培植吕氏  相似文献   

17.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垓下之围》,是上海二期课改高中语文试验课本(第一册)中选用的一篇文言文。《史记》是悲剧英雄的画廊,《史记·项羽本纪》笼罩着浓烈的悲剧气氛,西楚霸王项羽是悲剧群像中的典型,《垓下之围》再现了那个充满血与火的悲壮氛围,是项羽这一典型悲剧人物历史生涯的最后一幕。在这一幕中,作者以饱满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三个令人心灵震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光辉的历史和文学巨著。它以文学的笔法,栩栩如生地塑造人物,起到了总结历史、拨乱反正、防微杜渐的作用,同时以它独特的历史和美学的思辨感染着读者。《史记》全书的善恶、是非标准“颇谬于圣人”的例子俯拾皆是,其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即是一例。堂堂的开国皇帝刘邦在他的笔下是一个狡诈的无赖,而自刎于乌江的项羽却是盖世英雄,并专为他立《本纪》,使之流传后世。但是对项羽这个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史学界和文学界对其或褒或贬,莫衷一是。下面我仅就《史记·项羽本纪》谈谈对项羽这一形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史记.孝文本纪》与《汉书.文帝纪》比照,可以看出“迁书体圆用神”“班氏体方用智”的差异,亦见从《史记》创设的本纪到《汉书》成为后世史书范例本纪过渡的完成。文中记事表现出刘恒就位时的人心向背、其思想借鉴中所闪动的历史底蕴的余光和能自主协调政事的胆识。司马迁对汉文帝形象的塑造,对认识秦始皇、汉武帝的作为有重要的比照价值。  相似文献   

20.
项羽、刘邦是秦汉时期楚、汉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二人事迹在司马迁著的《史记&#183;项羽本纪》、《史记&#183;高祖本纪》中蝉联,形成鲜明对比,清楚地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因果关系,向世人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和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