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是中学语文学科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目标之一,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环节。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审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环节,由于语文美育具有诱导性的特点,教师无疑就是学生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只要教师拨动学生的心弦,通过移情,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说明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教育作用,指出了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讨论了诱发学生审美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写作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进行的,学生的作也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制约,因此,写作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一是激发需要心理,引起写作冲动;二是唤起自信心,培养写和热情;三是培养审美情感,开掘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4.
白景英 《成才之路》2011,(23):38-38
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误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篇之作,无论是文字的推敲、情感的表达,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如何诱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得以再现“形象”、激起情感、领悟义理,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审美共鸣?我们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诱发技巧。1.设置美感情境。审美情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培养。审美想象力的培养首先要从引情开始,转而入境。阅读欣赏时,环境气氛的不同,心境的不同,对于作品的审美感受程度也不一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设置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情境的设置,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文中体…  相似文献   

6.
黄惠群 《文教资料》2008,(17):124-126
审美教育,就是美育.本文尝试从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激起审美情感、诱发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等五个方面对审美教育加以论述,以培养、塑造学生的情感心灵,使受教育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愉悦身心,锻炼意志,形成美德.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是与人的意识紧密联系的内心体验,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积极的情感是促使智力发展的翅膀,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周锦狮 《学语文》2009,(4):50-50
“新课标”指小“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感”,由此可见,审美情感是巾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一个重要层面。因此.语文教师就一定要重视激发、陶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教学实际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巧妙移情,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之中呢?这里以《长亭送别》为例,分三个阶段做以说明。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诱发学生审美注意。运用“移情”手法进行情感熏陶的关键,是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准一个最佳的激发点。在一节课的初始阶段或是学生未具体接触作品之前,语文教师应该首先积极投入情感,进入审美的境界。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创设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作品通过外在形式,直觉式地引起学生的初级审美体验。具体的做法有很多,例如设计形象鲜明,饱含深情的导…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过程,是通过一些优秀作品如诗歌、散文、故事情节等表现出来的情感愉悦过程。这个过程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初始阶段———审美注意与审美期望。审美初始阶段:指即将进入审美养成的预备。在预备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诱发审美注意,从自然美包括日月星辰、山水花鸟、草木鱼虫、田野园林等,引导学生把人的思想感情与大自然的美融为一体,通过语言和思想感情的升华,唤起学生丰富的美感享受。从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最初的惊羡、一瞬间的感受,引发一系列后续的积极审美的心理活动。比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用…  相似文献   

11.
审美情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古诗词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精品,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呢?本文从美读、美情、美析、美想、美德五个方面剖析了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利辉 《文教资料》2010,(23):61-62
语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加强语文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从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教师的言、谈、举、止、情等,品味关键性词句,着力指导美读,启迪思维诱发审美想象和联想等几方面具体探讨了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真正树立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感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育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诱发、视野的开拓、热爱祖国语言感悟的激发,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一向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的培养,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一个不知美为何物、没有美感的人,他的情感是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14.
侯艳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1):111-113,130
审美体验是审美化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对学生情感-态度系统及意义世界的形成、学生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的培养和阅读教学价值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非功利性"接近";激发情感与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动态"建构";反复揣摩,细加研味,引导学生进行整合"领悟"等手段诱发、唤醒进而加强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实现阅读教学"以人为本"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美育问题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目前的素质教育给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怎样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本文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美的氛围,加强朗读,诱发通感,披文入情,直观效应,激发情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胡美娟 《广西教育》2010,(28):27-27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探究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使学生情感处于流动状态,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以具体文本为依托,凭借文本媒介的感染力和诱发力发挥课程的审美功效。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专注于艺术文本的情感观照,摒弃了物质功利的妄想,情感在心无旁骛的自由空间中得以净化。媒介空位的存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文本的主观意向性召唤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文化想象,拓展了其思维视野。文本的品读有助于受教者保持超越性的人生态度,高扬从容乐观的旷达精神。审美教学促进了情感体验和理性思维、理想追求和行为实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做到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健体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化学领域美育素材的丰富性为化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材料的生趣和美学价值会产生强烈的心智活动,由此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增长知识提高修养;能启迪智慧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心灵变得纯净、情感得升华、审美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美,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从而获得审美体验以及积极健康的情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得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总之,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及审美教育,并对培养儿童美好心灵和塑造健全人格起着积极作用。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在欣赏、表现、演唱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而且能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情感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