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认为这位同学说得不对!文章中赞美的不是母爱.是父爱!因为,从树上飞下来的这只老麻雀不是母亲,是一位父亲!”一个男同学突然站起来,很有礼貌地反驳发表看法的女同学。“大家看.文章中说‘它呆立着不动。准备这一场战斗。’我们都知道英勇善战是男人的本色.所以我认为.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位挺身而出的老麻雀是一位父亲.文章中赞美的也应该是伟大的父爱!”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以一种异于常人的情感体验,书写了一群非常态的母亲形象,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的伟大形象,她所塑造的母亲,自私、病态为其标签,对母亲与儿女关系的刻画更是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学生天地》是一本面向中小学生的优秀读物,一直以来受到广大小读者的喜爱,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引人注目。在今年4月的《学生天地》初中版上登载的一组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以极大的震撼力,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位母亲在打给编辑部的电话中说,她家在陕西,她的孩子很不听话,经常顶撞母亲,自从读了这篇文章后,孩子好些天闷闷不乐,若有所思,之后便制作了一张精美卡片,送给自己的母亲,以表达对自己平时所作所为的懊悔之意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使这位母亲很受感动,特向编辑表示感谢。还有一位在湖北打工的小青年,读了《学生天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女作家,残雪在写作时尤其关注女性意识的解放。在《五香街》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虽特点各异,但都有着与男权文化相异的思想,她们大胆地言说着在传统文化中作为禁忌的性话题,大胆地展示自己真实的看法。她们的思考体现了女性更为本真的一面。在小说中残雪还以批判的目光重新审视了母亲这一形象,赋予母亲一种夸张的日常化特征,这大大迥异于传统的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5.
<正>龙应台老师的名字早有听说,却迟迟未看她的书,一直到这个暑假,才和母亲聊起龙应台。母亲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告诉我,龙应台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亲,看龙应台老师的书,会很有收获。但,没有看过,我没有感觉,直到母亲把她的书递到我的手里,我才真正走进了这位作家。《孩子你慢慢来》,是她当母亲的时候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与舍伍德·安德森这两位同时代的美国作家,身处不同国度,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塑造的"母亲"形象却面临着相似的"失语"状态,而这两位相似处境中的母亲却走向了不同的结局。对比探究两位作家所塑造的两个形象,有助于读者准确解读作家的创作思想,进而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不同文明所决定的母亲身份的差异性,以及性别差异对作者对待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抗争的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光辉的形象     
《周恩来》是一部塑造伟大爱国者、伟大共产主义者的优秀影片。影片历史地、真实地、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世界伟人光辉的形象。周恩来是各族人民崇高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兰州市六中李晶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选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在所有这些女性形象中,有三位母亲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高尔基《母亲》中革命者巴维尔的母亲...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女性作家在经历了"文革"的伤痛之后,呼唤人性的复归,塑造了一批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与此同时,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一部分作家解构母亲神话,发现母亲的世俗性,反思母亲的人性恶,并追寻理想的母爱。她们对母性的重新书写为文学史提供了复杂、真实的母亲形象系列。  相似文献   

10.
路遥小说塑造了当代文学史中经典的女性群像,但作为文学重要母题的母爱叙事几乎处于“空白”,叙述中即使有母亲在场也处于“失语”状态。一方面作家客观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处境,另一方面也是作家成长经历中缺失的母爱体验使然。作家笔下尖酸刻薄的城里母亲形象和宽厚朴实的农村母亲形象的塑造及作家的情感倾向是受到乡土情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社会课。课题是“你从哪里来”。课文告诉小朋友,人是母亲生的,母亲从怀孕到生小孩子很不容易,我们要关照孕妇,孝敬母亲。为了上好这一课,这位执教老师还特地请来了一位孕妇,回答小朋友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母亲怀孕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这位孕妇从走进教室到离开教室之前竟没有人请她坐下讲!一位教低年级数学的老师,刚把“萝卜”、“白菜”(用纸做的教具)贴到黑板上,“啪嗒”一声,一只“萝卜”掉在地上。一位小男孩连忙跑到黑板下拾起来,双手递给了老师。没想到,这位老…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母亲写信向我们咨询,她儿子今年上高二,学习成绩不错,性格比较内向。这位母亲注意到儿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经常自言自语,比如:“怎么回事?”“有趣啊。”有时候喃喃自语,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有时候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发笑。母亲也和老师进行沟通,老师对这个学生的印象很好,很文静。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平时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异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位母亲根本不必担忧,这是一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这位高二学生性格沉静,不好动,平时多喜欢看书、画画,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的娄烨,塑造了大量鲜活的女性形象。但他的作品却很少看到"母亲"这一女性形象,"母亲"的缺席,对于女性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母亲形象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男权文化的影响,揭露了当下社会对于母亲这一女性形象的忽视。  相似文献   

14.
在鄂温克的作家中乌热尔图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小说中大量描写了鄂温克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从性别书写的角度细读他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塑造了森林征服者的男性形象,并用动物来隐喻男性的雄健和勇武.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淡化的、单薄的。乌热尔图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是以受难者的形象和作为儿童梦幻的形象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凯风》主题历来有不同的争论。过去多从作者的主观愿望分析,认为是颂母主题或悼母主题,从文本学的角度而言,此诗实则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这一形象是在作者理性精神的渗透下得以成功塑造的,从中流露出的作者浓厚的悲剧意识,不仅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也对后世同类题材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宝贵遗产,作为元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结晶,它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剧中所塑造的无赖形象更是真实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文章主要从无赖形象的共性、无赖形象的类型以及无赖形象的社会根源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人物类型。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细致剖析无赖形象,并从中得出对元代社会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处于东西方文化交集的少数族裔家庭的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需要保留和传承自己族裔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子女如何做人行事。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非裔女作家的《最蓝的眼睛》这两篇小说中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位母亲——勇兰和波莉的形象。本文拟通过这两位美国社会少数族裔家庭的母亲形象的对比,分析和阐明母亲对于子女在文化冲突中获得平衡和自身身份认同所起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欣华 《教师博览》2005,(10):42-43
来自青藏高原的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年轻母亲,用她那永不放弃的爱,感动了一座城市;而这座城市回馈她的,则是更多更重的爱。于是.这位年轻的母亲与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爱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何野萍 《文教资料》2009,(31):24-25
在《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大妈是作者约翰&#183;斯坦贝克极力塑造的一位理想的母亲形象.她勤俭朴实.任劳任怨,又有幽默感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了维护家庭整体,勇敢地与男权社会的男性对抗,并担负起领导全家的责任,用言行教导了下一代。  相似文献   

20.
《宠儿》、《丰乳肥臀》这两部经典文学著作都以塑造母性的伟大形象而备受推崇,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用什么语言书写,感人至深的母爱都在这两部作品中得以最好的抒发。两位母亲通过对自己孩子的种种关爱凸显了其伟大的形象,爱儿主题贯穿了整部作品,两位母亲的女性身份也得到了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