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我院对1990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27例进行了分析,其发病率占同期妇科腹部手术的11.1%。发病年龄以31—45岁居多,占87%。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并非特异性,常被误诊.我院术前误诊率为57.15%;故提出应提高诊断率.本文对发病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资料分析,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上升与人工流产的广泛施行有一定关系,此外,还与宫腔操作史等有关.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重视。在治疗上手术可做为主要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变轻重,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给予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采用对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得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产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因此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要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要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时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作用.方法:采用EUSA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前后的血清EmAb的OD值.结果:治疗30天后EmAb的P/N值为2.43±0.11,60天后为P/N值1.71±0.09,90天后P/N值为1.65±0.08,均高于治疗前(2.65±0.13).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P/N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了解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CD3~ 、CD4~ 、CD8~ 细胞水平,并取同龄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1)手术前与正常妇女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存在CD8~ 细胞比例升高,CD4~ 细胞比例和CD4~ /CD8~ 比值下降;(2)手术后病人CD8~ 细胞逐渐回降,而CD4~ 细胞和CD4~ /CD8~ 比值呈现回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异常,这种异常可在手术治疗后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腔内表面以外的部位生长 ,约占生殖年龄妇女的 5~ 2 0 %。本病患者在不孕症中占 2 5~ 4 0 % ,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避孕人群的不断增加 ,该病发生率明显在上升。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健康 ,应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腹痛剧烈、肛门坠胀、月经量多、经期延长、不孕等症状。  笔者近年来自拟脱膜汤对此症加减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现推如下 :  方剂组成 :人参 10g、黄芪 30g、灸术 10g、茯苓 10g、归尾全 10g、赤芍 10g、白芍 15g、生地黄6g…  相似文献   

6.
林明 《考试周刊》2015,(19):139-14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48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 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63.5%,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79.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提高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在泰州市中医院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共58例,分为两组:常规开腹+口服内美通组21例;腹腔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组37例,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效果、术后妊娠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GnRH-a组的有效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内美通组,且复发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GnRH-a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妊娠率,减低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5,(30):48-49
目的:观察及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孕三烯酮治疗组)41例和观察组(米非司酮治疗组)41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r-AFS分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及其受体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r-AFS分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VEGF及其受体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疾病发生中的相关血液指标具有更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 ,种类较多 ,临床上多数可引起痛经、不孕等诸多症状。现对我院 4 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活检做回顾性分析 ,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断与体会。1 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 1992 .1~ 2 0 0 1.12月子宫内膜异位切除之标本 4 98例 ,常规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 ,临床资料由病理申请单及询问病史所得。2 结果2 .1 临床资料  4 98例子宫内膜异位中 ,312例异位至子宫体 ,16 9例异位至卵巢 ,6例异位至宫颈 ,异位至输卵管、盆腔淋巴结、子宫韧带各 2例 ,异位至腹部手术后疤痕、肛门旁皮肤、脐部…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妇科的良性疾病。内异症的药物治疗可以使病灶部分暂时性消退,不能吸收或愈合。异位的内膜与治疗前一样,始终都具有代谢活性的再生长潜能。只要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旺盛,疾病复发就是可能的。因此,内异症治疗的目标应该致力于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育能力,延缓症状复发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良性浸润性疾病。早在20世纪已被人们重视,从70年代起发病率明显增加,近几年来由于诊断技术提高,如B型超声、腹腔镜的普及,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已成为妇产科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并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86例,同时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既可以明确诊断,又能够定位取活检送病理,根据病理结果或病情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于无生育要求的病人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这样既可以治疗彻底,又可以保留完整的子宫,根据年龄及激素水平给予适当的激素治疗既可以有效防止复发又可以防止恶变.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创伤小,并能同时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我院对子宫切除患者采取术前三日内护理疗法效果满意。现取1993年以来100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年龄35岁,65岁。子宫肌瘤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子宫内膜癌及绒癌各5例,恶性葡萄胎1例。子宫全切除69例,子宫次全切除24例,子宫次广泛切除7例。 术前准备 除术前心理护理外,均于术前三日行会  相似文献   

14.
应患者咨询,华川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雷文成就妇女月家痨病的病因、病理、特征、预防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作一解答。为何中医学科中没有“月家痨病”这一称谓?该病为民间医学的俗称。亦有称之为“月家痨、月痨、月奸病、干耳病、月子病”。各地称谓有别,均属中医积聚范畴。引发此病的原因何在?凡妇女生产(正产、流产、刮宫、引产)后,子宫内膜、肌肉层、浆膜层都有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8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结核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6年来两院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的13例病人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13例均为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常被忽略,对伴有月经异常的病人应考虑做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结论:子宫内膜结核是女性生殖器结核中的主要部位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诱因,探讨其诊刮病理.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接治的52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致患者围绝经期发生子宫出血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探讨诊刮治疗方法.结果:在本次研究的52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中,有41例患者属于功能失调子宫出血,占78.85%,有11例属于分期和增生期子宫内膜改变,占21.15%(其中,5例属于单纯性增生,4例属于复杂性增生,2例属于不典型增生).结论:在围绝经期诱发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增生,同时患有其它疾病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的重要因素,而有效诊断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方法是诊刮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育龄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局部MMP-9、TIMP-1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育龄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及20例正常月经健康女性排卵后期(即对照组)子宫内膜MMP-9、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育龄期功血女性以排卵型为主(30/35),其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在出血部位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部位及对照组(P<0.05),TIMP-1在出血部位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部位及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局部MMP-9与TIMP-1失衡与育龄期功血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郑鸿  张富涛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4):60-63,75
通过分析影响人工授精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临床妊娠率的方法.方法:对行IUI治疗的不孕症夫妇148例共242个周期,分析患者的年龄、促排卵方案、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每周期内IUI次数、IUI周期数、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IUI妊娠率的影响.结果:女方年龄、助孕周期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精液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IUI妊娠率有关.结论:女方年龄、助孕周期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精液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影响IUI妊娠率,一周期内双次IUI、促排卵药物使用无法提高IUI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妇科的常见,多发病。我院于1989-1994年12月对150例内异症进行治疗,其中对病情较重伴有盆腔包块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配合丹那唑治疗127例,对病情较轻单用丹那唑治疗23例。现有50例随访资料完整,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最小年龄21岁,最大53岁,平均年龄33.6岁。发病最多年龄为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