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词从晏欧到秦周,经历了百年左右的创作过程,很多作家力图创新,可惜他们只注重在形式上搞突破,而在内容上却不肯摆脱“词为艳科”的传统束缚。其间东坡曾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写  相似文献   

2.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一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近五十万字,是石声淮、唐玲玲两先生继《苏轼文选》(由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也是数十年来学术界在东坡词研究方面的又一巨获。东坡词在宋词和整个词史上都占有极重要地位。东坡以前,词基本未出“艳科”范围,所谓“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度”,几为填词唯一风格。至东坡先生出,“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  相似文献   

3.
词“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浩怀逸气,超然乎尘俗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柳氏为舆台矣。”的确,北宋词坛,自东坡一出,词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苏词中那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激昂排岩,不可一世”的风格,“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可见,“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并非过誉。所以人们一直来都奉苏轼为豪放词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苏轼还足可  相似文献   

4.
<正> 以往人们研究词的发展史,往往将小令词的发展与慢词的发展不加区分,同一而论.这样一来,在词史研究中就出现了一些纠缠不清的现象.如有人说:"自《花间集》至柳永,始终不脱词为艳科的范围."(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又如胡寅说:"词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诸种文学史亦多持此论.这  相似文献   

5.
宋词发展到苏轼的创作,起了很大的变化:“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胡寅《题向子諲酒边词》)。苏词开辟了词的新蹊径,“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王灼《碧鸡漫  相似文献   

6.
苏轼不仅“以文入诗”,而且“以诗文入词”,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绮丽之词风,开创了与婉约词家截然不同的豪放一派。正如胡寅在《洒边词序》里所说:“(苏轼之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了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一方面,苏词在题材上冲破了闺中词、怨妇音的旧框架,抒写重大社会题材;另一方面,苏轼词风矫健,善于以浓墨重笔描绘古今之英雄人物、虚实之雄奇图景,而且高远之志、  相似文献   

7.
《人间词话》有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在此。”可知境界乃诗词之本。北宋一代大豪苏轼之词便胜在其境界。“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如天地奇观”,“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复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苏词境界之高于同时代词人,乃至前无古人后无来,究竟是何道理?其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云:“(轼)尝谓辙曰:‘吾视今之学,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这里,苏辙指出,在黄州之前,苏轼认为苏辙的章与自己还是不相伯仲,但黄州之后,苏辙便“瞠然不能及”了。由此可见,黄州时期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南朝诗坛绮罗香泽之气充斥弥漫之际,鲍照以其特立独行的创作异军突起,享誉诗坛。他传世的二百多首诗歌,反映了刘宋社会的许多重要方面,充满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艺术上亦别立一体——“奇矫无前”、“开人世之所未有”,但由于“才秀人微”,却被“取湮当代”。  相似文献   

9.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南宋胡寅曾经说过:词曲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第一首豪放词,他对此词很欣赏,在给朋友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首词通过出猎联想到北方和西北…  相似文献   

10.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一扫晚唐五代词的绮罗香泽之态和绸缪婉转之风。其词意境博大深远、感情真挚凄厉、风格自然清新,摆脱了“花间”之町畦,开了豪放派词的一代先声。李煜词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艺术语言美、意境与传神、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1.
一历代论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艺术家)词,皆推崇他的豪放词风,公认他是上承范仲淹,下启辛弃疾的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我们说东坡创立了豪放词派,并不是从豪放词作的数量上来说的,也不是说豪放词在他笔下已十全其美,登峰造极。而是说他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极大的勇气、魄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雄豪俊爽的作品,屹立于纤巧轻靡之风盛行的词坛之上,开宗立派,“自是一家”;他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与文学发展的趋向,“以诗为词”,在整个词体上进行了大胆的再造,形成了词史上的一次解放与革新。文学史上,历来将词分为传统的婉约与“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两大派。但这仅是粗线条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正>苏轼作为一代词学大家,历来深受众人关注。宋人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早已指出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新天下耳目"。但是,苏轼在婉约词创作上的突破和贡献却往往被我  相似文献   

13.
(一) 宋代词坛婉约、豪放两派,词人辈出,蔚为壮观,犹如鲜花争妍,绚丽多姿,各呈异彩,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殿堂。 苏轼首开豪放派的先河,与婉约派分庭抗礼。南宋胡寅在《题酒边词》一文中评论道:“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十分中肯地概括了苏词豪迈磊落、恢宏阔大的风格特点,高度评价了苏轼对宋词发展所作的贡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赋诗赞道:“吾喜长短句,最爱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更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道出了苏轼词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他的散文名篇前、后《赤壁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十五年,即在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职的两年以后。 这篇怀古咏史之作,人们历来都认为写得凌云健笔,大气磅礴,寄慨万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其实,这首词以写景、写历史人物为纬,以发抒感慨为经,而中心则是抒写  相似文献   

15.
谈苏词二首     
苏轼是我国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以“豪放”著称。其实这所谓“豪放”,也只是与温庭筠、柳永等那种专写绮罗香泽,以缠绵旖旎著称的“婉约”派相对而言。事实上,苏轼词的风格是多样的,有的空灵隽雅,有的萧洒飘逸,有的豪放粗犷。《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是“豪放粗犷”一类的代表。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主题、以及在风格上“豪放”到这种程度的作品,在苏轼词里也不是很多的,然而它却真实地反映了苏轼思想的一个侧面。本文就想结合这两篇作品,对苏轼的这个思想侧面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究竟创作了多少首词?有哪一个专家学者、哪一部研究专著说清楚了?通过精细的考察,准确的辨析,笔者认定《竹枝歌》、《襄阳古乐府》、《黄泥坂词》等40首被打入另册的东坡词,大都为长短句,属“自度曲”,是东坡“为歌而作”、体现东坡个性的词。今天,我们应以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重新整理,让大量长期淹没在东坡诗文中的东坡词独立出来,回归正籍——《东坡乐府》词集,显现出东坡词的全面目和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史有表态,入乐可歌,又属长短句”的原则,经过长期的考辨,补定苏东坡诗中词40首。这些诗中词早已存在,大都有词牌可依,而且历代学者(包括东坡本人)及其编印的“东坡集”都将它们作为“词”收录进去。有人持有异议。一言难辩,只好就东坡“诗中词”争鸣的具体篇目,一一考辨,提供新证以答复之。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词在风格上有多种多样的创新.他一改词之绮罗香泽之态,给词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的词作,或豪放,或婉约,或旷达,均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一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是我认识东坡新词的两把钥匙。再次通过考察和辨析,我认定: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我不会采纳。但是,具体词人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中的词“,诗化”的词。为此,我将与音乐藕断丝连的部分东坡诗,按着“史有表态,入乐可歌,又属长短句”的原则,从诗中分离出来,归入《东坡乐府》词集。我还将为东坡四十六首新词做笺证工作。是成是败,让历史评说。  相似文献   

20.
晚唐五代词人孙光宪的花间别调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别具一格,实为创新。在艳情题材之外开辟出诸如咏史、咏物、边塞、农村、风物的创作新天地,在柔媚风格之外表现出阔大旷达、清疏秀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