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前,一个小岛上有两个国家,他们用来进行贸易的货币互相通用。也就是说,甲国的50元跟乙国的50元具有相等的价值。但是后来两国发生了矛盾。虽然两国百姓可以互相来往,但是甲国的国王下令:乙国的50元只能兑换甲国的40元。  相似文献   

2.
传说在德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 16世纪时,这个国家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小国组成的.其中有两个相邻的小国,原先很友好,人民相互自由进出,连货币都可通用,并且价值相等.后来两国闹矛盾,虽然人民还可以自由来住,但甲国的国王下令,乙国的钞票若拿到本国使用,100元只能作本国的90元.乙国得知这一消息后,也不示弱,迅即下了一道同样的命令,以牙还牙.即甲国的钞票若拿到本国使用,100元只作本国的90元.  相似文献   

3.
伊朗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轴国家,是中国中东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是连接亚、欧、非的重要桥梁.近年来,中伊两国展开频繁的经贸合作、能源以及文化交流,但农业领域的合作较少.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研究中伊两国农业合作,既可以了解伊朗农业发展现状,也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分析了伊朗农业概况以及农业生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SWOT理论分析中伊两国农业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论证中伊两国合作的可行性并为合作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的提出与理论基础(一)课题的界定广义地理解,优势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个体的先天潜能被开发出来成为优势;二是后天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相对优势;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变劣势为优势(或者说从积极的方面认识劣势,扭转劣势)。“优势教育”是一种新教育观。“优势教育”观认为,人不可能各方面完美发展,只能也应该让学生用有限的精力开发某方面潜能,发挥某方面优势,其他方面,合格即可。“优势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论,它以发展特长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良好的自我观念。  相似文献   

5.
<正>1.优先安排法。若在排列、组合问题中出现特殊元素,应将其优先安排,即"特殊元素"打头阵,称其为"优先安排法"。例1某部队有10名优秀战士,从10名优秀战士中选择4人去四国参加救援活动,其中A不到甲国,B不到乙国,共有多少种派遣方法?解析:因为A、B有限制条件,所以,可按照A、B两类来分类。  相似文献   

6.
在做题过程中,学生们经常难以区分"意义"和"方法"。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通常是引导学生区别它们的字面意义。比如,"意义"也可称为"作用",是问"要不要""为什么"的问题;而"方法"也可称为"办法",是问"如何""怎样"的问题。其实,意义和方法是一回事。比如说,有甲乙两种事物。正是因为乙对甲是有意义的,所以乙才能成为实现甲的方法;也正是因为乙是实现甲的方法,乙才能说对甲是有意义的。从这个方面上来说,意义就是方法,方法就是意  相似文献   

7.
由于线上教学学生的不可控,线上教学会出现不同于线下教学的诸多问题,线上教学平台多样化、优质资源共享化和数据自动化是优势,而学生课堂上“监管难”“观课难”“动手难”却是劣势。拓展线上教学的优势,降低线上教学的劣势,是取得线上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朱小闯 《教育文汇》2012,(12):15-16
报载,上海市第八中学提交申办"男子中学"方案,希望以"男校"的方式挽救"男孩劣势"。消息披露后,引发舆论热议。"男子中学"能不能挽救"男孩劣势"?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男孩劣势"。校长卢起升说:"男孩劣势"首先体现在学业上,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身心成熟普遍比女孩晚,一个8岁男孩的专注力、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阿诺德的人,不用吹灰之力就发了大财。可是得告诉同学们,他不是得了大奖,也不是中了彩票,更不是偷、抢。而是靠两个小国之间的不团结而发大财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16世纪时,有个国家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小国组成的。其申有两个相邻的小国,本来睦邻友好,人民相互自由进出,连货币都可通用,并且价值相等。后来两个国家闹了矛盾,虽然人民还可以自由来往,但甲国的国王下令,乙国的钞票若拿到本国使用,100元只能作本国的90元。 乙国的国王得知这一消息后,也不甘示弱,迅即下了一道同样的命令,以牙还牙,即甲国的钞票若拿  相似文献   

10.
广笑府     
《河北教育》2007,(5):47-47
时间问题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出一道关于时间的问题?"话音刚落,有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放学?"三种学生甲:我们班有三种学生。乙:哪三种?甲:第一种是留级的"留学生";第二种是他爸交了很多钱才来上的"高财生";第三种是上课特困的"特困生"。  相似文献   

11.
高职“80后”辅导员如何深入“90后”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和"90后"是被社会普遍关注的两个特殊群体,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80后"辅导员和"90后"学生已经成为主体。因此,应着重分析高职院校"90后"学生的特点,结合"80后"辅导员的优势和劣势,探索做好新时期"90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学生遇到“甲数是16,乙数是甲数的4倍,乙数是多少?”和“甲数是16,甲数是乙数的4倍,乙数是多少?”问题时,总出现16×4还是16÷4两式相混的情况。更有甚者,学生常有“见倍就乘”这种从表面字确定算法的错误想法,究其原因是对题目中数量关系不甚理解所致。我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1、搞清基本数量关系 在倍数关系上有三量:一倍数、倍数和几倍数,它们的关系是一倍×倍数=几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几倍数÷一倍数=倍数。让学生能根据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很快求出第三个量来。 2、结合题目从数量关系角度分析后再列式。  相似文献   

13.
马念胜 《新高考》2010,(3):46-48
一、高考回放 1.(2009年福建卷第37题)结合材料,读图回答问题。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相似文献   

14.
<正>孙绍振先生的《"自主"学习:绝对还是相对?》一文(载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9期)在充分肯定新课改成绩的前提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刻反思了当前教改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强调张扬学生的主体性而漠视教师主体的话语权,则"平等对话"无法进行,本应是两个主体间长短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缘起时间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北师大版教材把时分认识这个内容安排在两个阶段教学,在第一册安排了"整时半时的认识"和"快几时和几时刚过的认识";第二阶段是第三册安排了"时分认识"。时间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丰富多样;第二,钟表结构复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次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甲老师的一节第三册"时分认识"的课,教学片段如下:(一)谜语引入(略)(二)研究钟面1.教师提问: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请大家仔细看看,说  相似文献   

16.
在涉及到整数的乘、除运算以及含有分数、小数的基本运算能力上来看,中韩两国的学生要强于以色列的学生,韩国的学生正确率略高于中国学生;以色列的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和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数感表现方面上,略强于中韩两国的学生,从总体上来看,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数感存在显著的优势;各国学生均认识到数学的学习的重要性,但学习目标有所不同:以色列学生倾向于美好的未来,而中韩两国的学生倾向于升学压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一堂公开课上,我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开出,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  相似文献   

18.
不等式应用问题是高考应用题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类应用题大都以函数的面目出现 ,以最优化的形式展现 ,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涉及平均值不等式、函数、方程、数列等内容 .本文从最常见的所用不等式模型的角度进行分类整理 ,以便从典型突破 ,从而举一反三 .一、平均值不等式21a +1b≤ab≤ a +b2 ≤ a2 +b22模型例 1 有甲、乙两个粮食经销商 ,各自在同一粮食生产基地购了两次粮食 (假设两次粮价不同 ) .甲每次购粮m千克 ,乙每次购m元钱的粮食 ,试问 :甲、乙两个粮食经销商的购粮方式哪一个更经济些 ?解 设两次粮价分别为每千克a1 …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些学生做题时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原因之一就是"想当然",现举例说明解题如何远离"想当然".一、审到关键词句时不要"想当然"例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km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km/h,乙的速度为15km/h,经过几小时甲、乙两人相距32.5km?分析本题出现了两个"相距",第一个没有什么岐义,第二个含义就丰富了,是相遇前相距还是相遇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听课中,教师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 甲乙两数的比是3:4,乙数减甲数得10.5,乙数是多少?(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04页) 绝大多数学生是这样做的:画图: 先求出:甲乙两数的对应分率分别是3/7与4/7。然后求出:10.5的对应分率是4/7-3/7=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