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意象是作者所用来表现作品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段,具有象征性与暗示性.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充满了意象,<哈姆莱特>是其一部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中意象丰富.本文对<哈姆莱特>中的几个重要的描写环境的和描写人物的悲剧意象进行了分析,这些意象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渲染了悲剧氛围,从而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悲哀,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一种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悲剧或喜剧作品都非常着迷于复仇的主题,其复仇主题已突破了古希腊复仇悲剧浓厚的命运神祗观,并呈现出了与时代特征相辉映的更为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文艺品质。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这三部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为例,分别从情爱的复仇、法庭的复仇和王族的复仇三个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复仇主题的法律伦理、复仇模式、戏剧美学和人物刻画等方面作一个比较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它虽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悲剧小说,其中也包含大量的幽默内容,多与人物有关.以王熙凤、林黛玉、刘姥姥三位人物为考察对象,探析《红楼梦》中的幽默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一是塑造多面立体的人物形象;二是表现、深化了家族悲剧主题、爱情悲剧主题;三是在多个叙事场景化解尴尬,活跃气氛.  相似文献   

5.
《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关汉卿通过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窦娥冤》的悲剧主旨是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相交织。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德莱塞作品中的悲剧思想的内涵和德莱塞作品悲剧文学思想的历史价值的角度对德莱塞的悲剧思想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作一次系统的探析,以求达到更深入地了解德莱塞长篇小说悲剧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英国著名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一生创作了数部著名的小说.他的作品尤其以强烈的悲剧精神和命运感而著称,悲剧观是其创作的指导思想.阐述哈代的悲剧现在《无名的裘德》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超自然气氛的描写等多个侧面来揭示哈代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现代小说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将鲁迅小说置于他的人生悲剧理论之下考察,可以发现鲁迅小说集中有部分作品能够称为悲剧性小说。从悲剧人物、悲剧结局、悲剧根源和悲剧取材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可以加深对鲁迅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该文拟从作者成长经历的影响,《呼啸山庄》的创作背景,作品中人物的社会原型,作品中人物亨德利和埃德加造成的客观原因以及凯瑟琳本身的主观原因几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对哈代小说婚恋悲剧的研究主要围绕小说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进行。在本文中,作者一改传统做法,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作家写作的社会婚恋现实和个人婚恋经历,分析了哈代小说人物婚恋悲剧的七大心理特征,并阐发了其启发意义,为研究哈代作品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则清《何文秀玉钗记》是一部少见的优秀悲剧作品。剧作主人公何文秀的命运与贪官污吏横行的明中后期社会现状密切相关,剧中人物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冤案的发生是社会现实驱使下的必然现象。在悲剧人物的塑造上,作者有意识地赋予人物形象多元复杂的一面,使得人物性格开始趋向真实、立体。与西方悲剧不同,该剧深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戏曲悲剧,体现了我国传统以“中和”为美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2.
姚雪垠在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中,常常以悲剧的形式给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染上一层悲壮的色彩。在已经出版的三卷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许多悲剧情节和人物。可以推想,在以后的几卷中,随着革命斗争过程中农民义军战略性、政策性失误的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书中每个人物都具有悲剧性,既有家庭、社会、礼教造成的社会悲剧,也有人物性格造成的性格悲剧,还有人始终不能摆脱的命运悲剧,更有人性的缺陷、弱点造成的人性悲剧,而贾瑞就是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以及人性悲剧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周剑 《职大学报》2013,(3):53-55,29
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塑造了副主教克洛德这一形象,书中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体现了宗教与爱情永恒冲突的主题,被赋予了爱情悲剧美的内涵。这些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凸显了作品的反封建、反宗教的人道主义主题,无情地揭露了中世纪宗教的黑暗,宗教脱离了人更会走向反面与极端,成为制约人的枷锁。  相似文献   

15.
卡波特作品《冷血》以其独特的非虚构小说形式解读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在分析产生主人公佩里现象的基础上可以发现,这一悲剧人物是美国特定社会下产生的不和谐而导致其成为博弈出局者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虽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但其中也有许多描写地比较成功的小人物。如龄官与贾蔷、司棋与潘又安这一系列形象,虽着墨不多,却有着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内涵,而发生在他们中的爱情悲剧在全书整体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可以从这些奴仆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中以小见大的观照《红楼梦》"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主题。分析其悲剧原因,对于人们的为人处事、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第一部社会小说《雾都孤儿》中运用了大量的哥特式写作手法来刻画环境、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构造情节、烘托主题,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度。本文将从哥特式场景、哥特式人物、哥特式情节以及哥特式主题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因子。  相似文献   

18.
怎样认识和评价乔治·奥威尔和他的政治寓言《动物农场》呢?奥威尔的悲剧是其世界观和阶级立场局限的必然。在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冷战结束的今天,更客观地评价其作品的历史、现实意义,有助于对国际共运、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些问题有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之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为例,从主题人物刻画、环境烘托、写作手法以及创作视角等方面分析了欧美成长小说之不同。主题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以乐观的态度和完美结局来表达成长主题,美国成长小说充满悲剧色彩;人物刻画上,欧洲经典成长小说主人公都是在向社会"妥协"中达到同化的,美国成长小说非常注重"自我"的表现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写作手法上,美国成长小说更加多样化;创作视角上,由经典成长小说的全知视角向多视角的转换也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作品从三个方面论述哈代小说中存在的悲剧意识:即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生命悲剧;然后从作家入手对其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