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人类基因组宣告,通过调控基因,即抑制衰老基因、促进长寿基因,人类有可能活到150岁甚至更老.但这仅仅是推论,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基因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类的衰老与长寿.这是因为人的寿命主要是通过内外两大因素实现的.内在因素是基因,外在因素是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寿命究竟有多长?长生不老能否实现?这样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个新的发现再次点燃了人们的希望,科学家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长寿基因,该基因不仅可以控制生命的衰老过程,还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使人们对长寿的奥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经过研究,科学家还有另一个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物质有关,科学家们称它为“死亡激素”。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寿命究竟有多长?长生不老能否实现?这样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个新的发现再次点燃了人们的希望,科学家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长寿基因,该基因不仅可以控制生命的衰老过程,还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使人们对长寿的奥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长寿预测     
衰老是长寿之敌长寿是人类长期以来追求的美好愿望。但是,从盲目寻找返老还童的药物转向从医学方面研究衰老的原因,这个时间并不算太长。在生命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寿命长短不一。就动物来说,长寿的可以活几百年,如太平洋的一种海龟就可以活几百年;而蜉蝣的寿命只有一天。就是同一种动物,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一个研究团队通过筛选超过10万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成功发现了能够恢复小鼠体内端粒长度的小分子,在抗衰老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小帽子",能够防止基因DNA密码的"磨损",在生物健康和衰老进程中至关重要。但在细胞  相似文献   

7.
刘卫 《百科知识》2007,(12X):4-5
除了遗传,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寿命的长短。而长寿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现在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在得到研究的验证。而且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低温与长寿     
秋水 《百科知识》2007,(4X):16-16
除了遗传,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寿命的长短。而长寿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现在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在得到研究的验证。而且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主要谈了以下几个问题:1、基因组的内含子的作用;2、基因相间排列;3、端粒长度与细胞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主要谈了以下几个问题:1、基因组的内舍子的作用:2、基因相间排列.3、端粒长度与细胞寿命.  相似文献   

11.
低温与长寿     
除了遗传,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寿命的长短。而长寿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现在前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07,(8):126
西班牙马德里国家肿瘤研究中心、马德里大学、巴伦西亚大学和巴伦西亚天主教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显示.有两种人们已知其具有防止癌症功能的基因。当其水平提高时,还可延缓衰老。该研究小组负责人称,科学家们已知.抗肿瘤蛋白质P53(也称Trp53)及它的一种调节物ARF,参与了阻止和消除细胞损伤的过程。但新的研究证实,这两种基因活动的增加.还产生了“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它们的功能已经不限于抵抗癌症了。在对进行基因控制的老鼠进行的试验中发现,这两种蛋白质水平的增长不但可以消灭癌肿瘤.还可以延缓衰老。试验证实.使用了较大剂量的这两种基因的老鼠,比其它老鼠的期望寿命更长。考虑到罹患癌症和衰老这两个进程均与细胞受损累积有关,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13.
李慧妍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137-137,142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非编码结构,端粒酶完成端粒片段的合成并将它们添加到端粒上。端粒与端粒对于人类的衰老及很多疾病有很大影响很多研究结果将可用于疾病的治疗中。本文介绍了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举例说明了它们与衰老和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长寿充满了兴趣。国内外关于人体衰老学说有几十种,中医界历来首推的是补肾法与健脾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衰老的机理主要表现在:“生存能”释放枯竭;线粒体功能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染色体复制功能衰竭;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等等。衰老的一个很明显的表  相似文献   

15.
端粒:身体里的“生命时钟” 为什么有的人活得长.有的人活得短?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吗?人为地延长寿命有没有可能?寿命预测可不可行?这些问题,人类思考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16.
刘靖 《科技新时代》2002,(12):85-85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阻断机体衰老的途径,那就是端粒——一小段不含基因的DNA,它在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风信 《科学中国》2006,(3):13-13
细胞衰老是生物衰老的基本特征,是老年病发病的基本因素。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端粒)号称“细胞的生物钟”。细胞越老端粒越短。  相似文献   

18.
长寿现象只能靠基因才能世代相传吗?其实未必!爷爷长寿,孙子也多半会长寿,这种现象很常见,也符合科学逻辑:人的长寿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子孙。不过,这个逻辑真的是不能改变吗?没有长寿爷爷,就注定不会有长寿孙子吗?最近,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就在线虫身上做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增寿实验"。以前曾有研究发现,改变线虫的一些基因会延长其寿命。而这次实验,研究小组则避开了直接改变基因的做法。他们从线虫的生长环境入手,例如通过  相似文献   

19.
◆人们都渴望健康长寿。科学家发现,人体内的一些基因能够大大提高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这些基因内,隐藏着人类长寿的秘密。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衰老是必然的,人体会随着年龄渐长,各种生理机制也会衰退,于是渐渐老去。然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不管人和其他生物体到了哪个年龄,有些基因始终能够保持活跃,当人遭遇严寒、酷热或者水和食物匮乏的环境时,这些基因会调动人体内的自我防御系统,让细胞修复能力变得强大。不难想到,人们希望这些基因能长时间保持活跃,这无疑会大大提高生物体的健康,延长生物体的寿命。因此,这些基因被科学家命名为…  相似文献   

20.
《金秋科苑》2013,(17):112-113
一个人的衰老速度主要由基因决定,但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却可能起着加速或减缓衰老的作用。中国保健协会营养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认为,“健康是一口口吃出来的,长寿是一天天攒出来的。健康没有捷径,唯有管好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