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郑晴 《今传媒》2022,30(1):89-92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严谨求实的基本创作底色,再加上激情昂扬的情节,成功引发了青年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共识,并刮起了一阵"觉醒"风。这部电视剧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风格,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在叙事策略方面表现为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的微妙缝合、历史叙事与民间传奇的深度融合、侠义精神与中国军魂的复调交响。就其发展趋势而言,个体叙事与个性人物塑造受到重视,成为创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3.
杜若松 《新闻爱好者》2011,(12):140-141
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在叙事策略方面表现为个体叙事与宏大叙事的微妙缝合、历史叙事与民间传奇的深度融合、侠义精神与中国军魂的复调交响。就其发展趋势而言,个体叙事与个性人物塑造受到重视,成为创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张跃 《视听纵横》2009,(4):84-85
在我国,丰富的历史记载和近代战争的历史史实,既为战争题材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原型,也为战争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的率先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在将近六十年的发展中,制作体制和审美思潮的转变影响着战争题材电视剧的思维的转变,也深刻影响着此类题材的叙事策略走向。  相似文献   

5.
’94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研讨会选择在革命摇篮——江西井冈山市召开,其意义是深远的.同时也体现了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对江西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关心和重视,是鼓励也是鞭策.  相似文献   

6.
史诗化风格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作品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叙事策略.史诗化风格电视剧所特有的长篇历史编年体的宏大叙事结构,及其宏观的全局展示与微观的生活细节刻画相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相统一、当代视野与历史视野相融合的叙事方式,对建构史诗化风格电视剧所特有的雄浑博大、崇高壮美的审美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本,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于解释和叙述历史在新世纪有了崭新的意义。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剧中所塑造的平面化、呆板化、"高大全"式的不真实英雄,新世纪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更加注重利用艺术的审美观、利用大众对革命年代的怀  相似文献   

8.
赵静 《视听》2022,(5):80-82
根植于革命历史题材叙事与聚焦于影像视听元素表达,在新主流电影中从不是矛盾与对立的,而是补充与融合的.《长津湖》于战争历史抒写中塑造平民英雄,《革命者》以情感演绎而非情节推进作为叙事动力.新主流电影在历史抒写上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真实性"是其叙事基调.同时,在英雄人物塑造中侧重呈现"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绝密使命》以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影像语言谱写了红色交通线上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塑造了勇于牺牲、绝对忠诚的基层党员形象,弘扬了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拓宽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延续了20世纪末的创作热潮,一大批优秀之作不断推出,接连形成收视热点,成为我国电视剧领域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其中,以我党我军的领导者、高级将领和革命志士生平事迹为表现内容的革命历史人物传记类电视剧是独特的组成部分.这些电视剧作品,以电视剧的艺术容量和特有样式,再现了为国家民族作出过卓越贡献的我党我军的优秀领导者和仁人志士的成长历史、革命生涯,成功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将帅形象和革命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建党百年题材电视剧真实再现百年波澜壮阔的恢宏历史,真情抒写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弘扬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展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热情讴歌伟大信仰信念,在创新史诗叙事、强化精神意蕴、塑造典型人物、写实写意交融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推动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剧的美学建构,堪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重...  相似文献   

12.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自中国电视剧诞生之初就已经出现,并且始终是中国主流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出现了大量经典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对建构国家形象、培养人民的爱国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2021年时逢建党百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赢得了广泛热议和好评,获得了豆瓣9.3分的超高评分,是一部难得...  相似文献   

13.
新主流电视剧重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或群体英雄的人物建构,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与重塑。新主流电视剧《人世间》完成了中国主流叙事的创新性表达。本文将借以此剧从新主流电视剧的生成语境、外部表征与时代价值来探寻其现实主义的浪漫化表达。  相似文献   

14.
历史英雄的影像化书写,成为当前大众文化的消费热点之一。历史题材电视剧英雄叙事不仅占据着受众日益增长的观看电视剧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为他们提供了关于英雄的梦想、幻像、行为、思维模式和身份认同的原材料,形成当下"媒体奇观"的一个典型表征。  相似文献   

15.
闫伟 《声屏世界》2014,(10):37-38
<正>很长一个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必然围绕着领袖人物、政治事件、重要战役、宏大叙事等核心要素展开。虽然创作者绞尽脑汁地求新求变,但要在预先设定的诸多条条框框里求出彩自然不易。因此,缘于过分宏观、缺乏真情、难接地气等固有印象,越来越多的此类作品令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其敬而远之。如何通过创新让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实现收视突围,进而更好地引领百姓的精  相似文献   

16.
司洪岳 《东南传播》2012,(8):113-114
历史题材类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别,其创作题材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因而自电视剧诞生之初,此类题材便备受专业人士的关注,而生长于传统文化下的收视大众亦对其青睐有加,尤其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大众中持续"升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电视剧市场的两大群体,即电视剧制作者以及收视大众两个方面分析此类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12):40-44
近年荧屏"80后"题材电视剧,存在"青春/恋情——婚姻/家庭——育儿/养老"两次明显的主题转向。"80后"题材电视剧作为"80后"生活境遇的时代镜像写真,话题成为"80后"影像叙事的动力来源与基本策略。而话题背后隐喻的则是根植于社会大转型"80后"这一代特有的集体困惑与集体焦虑,具体而言表现在生存焦虑、身份焦虑和精神焦虑等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
呼唤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精品阮若琳据统计,从1992年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会议到1994年5月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奖的两年时间内,全国共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40部254集。199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奖,在18部获奖电视剧中,...  相似文献   

19.
王韪义 《视听》2023,(9):17-20
英模题材电视剧以英模人物为原型,体现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发展。《大山的女儿》是典型的英模电视剧,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和内涵发掘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挖掘了新时代中国式的青年英雄角色、新时代叙事策略以及新时代青年初心与使命的内涵。正是这种艺术创新,让该剧有了不同于普通英模类电视剧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新时代英模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20.
阮孟婷 《视听》2022,(5):71-73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电影化是"电影人"入驻电视场域,打造新世纪短剧的电影化风格的新路径.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借助短剧集发力,做出了诸多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艺术尝试,推衍出了独特的电影化影像范式.这种影像新范式集中体现在蒙太奇叙事、美学构建、隐喻意象三个方面,导演试图在新语境下探索现实主义题材短剧创作的叙事策略和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