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今年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副院长、教育科学博士尤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巴班斯基诞辰60周年。 1927年,巴班斯基出生在罗斯托夫州“五一”村的农民家庭。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少年的巴班斯基就在国营农场开始了劳动生涯。战后,他从顿河罗斯托夫州师范学院数学物理系毕业,一边在中学里担任物理课的教师,一边在研究生班深造,并通过了“中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这篇副博士论文的答辩。后来,在该校任助教、教研室主任、教学副校长。在这期间,他还担任过该校团组织脱产书记、党组织脱产书记。 1975年,巴班斯基来到莫斯科,曾被选为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领导教育科学课程教师进修学院,后来出任教育史和教育理论部的院士书记。1981年,任苏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教科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一1996年5月13日,吉林省教科院副院长袁韶莹研究员在北京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秘书长涅恰耶夫·尼古拉耶维奇院士,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的前身是苏联教育科学院,是根据叶利钦总统的命令于1...  相似文献   

3.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普通教育学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七年,他的实验室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实验是在小学进行的,但其教学论观点对幼儿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联二、三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的四次教育改革都出现了片面性,没有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教育。到七十年代,随着学校教学教育任务的极大扩大并进一步复杂化,人们越来越迫切地寻求教学与教育的最佳方案,试图克服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深入、全面地揭示教学教育过程的本质,选择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结构。在七十年代初,苏联教育科学的发展日益出现整体化趋势。苏联教育科学院前正式院士、副院长巴班斯基于1972年在总结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先进经验以及对各种教学论进行综合研  相似文献   

5.
应东北师大的邀请,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美国教育科学院名誉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心理学家达维多夫教授于5月7日至12日来东北师大讲学,就苏联教育五大问题做了学术报告。一、苏联教育改革的形势。自1988年2月以来的教育改革具有强调苏联国民教育民主化,实行教育人  相似文献   

6.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著名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家。他先后发表了150多种著作,有的已在美、英、日等十几个国家翻译出版,有的已成为苏联广大教师的“必读书”。《和教师的谈话》、《教学论与生活》、《教学与发展》是他的代表作。在他著作中,根据他多年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据1988年10月18日的苏联《教师报》报道,苏联“合作教育学”代表们于1988/89学年度初召集了第四次座谈会,地点在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参加者除前几次座谈会的主要代表(包括《教师报》主编В·马特维耶夫,教育评论家С·索洛维伊奇克)外,增加了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В·达维多夫,通讯院士В·津钦科和Б·涅缅斯基,全苏国家教委临时科研集体领导人Э·德涅普罗夫。В·沙塔洛夫,М·谢基宁和“元老”代表N·伊万诺夫虽因故未能出席座谈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学会等四个单位,最近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以“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为中心课题的学术交流活动。苏联教育科学院一般教育问题研究所的Л·Ю·戈尔金教授和高尔基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的A·A·伏洛夫教授,应邀参加了这次交流活动。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9.
1990年7月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B·B·达维多夫宣称,该院经苏联部长会议批准的科研机构网络如下: △学前儿童科研—实践中心(含学前教育科研所)。 △基础教育科研—实践中心,地址莫斯科。  相似文献   

10.
苏联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已进行三年多,人们对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苏联教育界对改革的看法,都十分关心。不久前,苏联《莫斯科新闻》记者娜塔莉娅·巴甫洛娃就普教改革的实质、劳动教学、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六岁儿童入学及新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问题,访问了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伊万·兹韦列夫,请他对上述问题发表意见。现将这次专访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最优化     
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教学最优化理伦,是苏联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将现代系统论的基本原则和系统方法论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他在顿河——罗斯托夫地区先进教师经验总  相似文献   

12.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当代一位有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学论专家。他是由一位乡村教师,发展成为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和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功勋科研人员的。1957—1972年,为了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他作为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的主持人,在小学里持续进行了十五年的教育实验。如果把事前的准备工作和事后的理论总结时间计算在内,这项实验共历时约二十年之久。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而且这一课题也正是教育实践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苏联中、小学的教与学,当时都偏重于死记硬背和机械练习,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教师的创造 苏联教育科学院在对待教师—实验家的经验方面,其出发点是:在每一个人的经验中都包含有某种共性的东西,特殊性的东西,个性独有的东西。共性的、普遍可行的东西能给以推广运用。例如,在发表《合作教育学》这篇文章的那些教师—实验家的经验中,力图把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迅院士В·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并把这些思想的阐明作为上述文章的核心,从而号召加强教育工作中的人道主义和师生合作精神,——这种做法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尤·克·巴班斯基是当代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苏联教育利学院院士,现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他把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入了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也就是说:从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动态观点出发,考察教学这个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学过程结构的优选,实现教学在一定制约条件下的最优化。他的理论给教学理论和实践添上了新的一页,在教育界颇有影响。本文意在着重介绍教  相似文献   

15.
据苏联《教师报》报导,苏联教育科学院今年五月间举行年会,选出该院新的领导成员。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原副院长М·И·康达科夫当选为院长。新选主席团成员如下: 院长——М·И·康达科夫;副院长——Ю·К·巴班斯基、Н·Д·兹维廖夫、А·Г·赫里普科娃;学术秘书长——И·Ф·普罗特钦科;教育学理论和历史部秘书院士——Г·Н·菲洛诺夫;教学论和各科教学法部秘书院士——В·Г·拉祖莫夫斯基;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信息量每隔八至十年就增加一倍,形成了信息爆炸的局面。它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的各个方面。面对这种新形势,有些教育理论家预言学校将消亡,有些则认为相反,学校教育应大大加强,入学年限应延长。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苏联当代重要的教育理论家尤里·巴班斯基认为,以上两  相似文献   

17.
1986年10月苏联《教师报》发表了教师—实验家第一次座谈纪妥《合作教育学》(译文载本刊87年第4期)之后,引起苏联报刊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其间,出现了第一次针锋相对的论战,反映在本刊1987年第5期译载的《创造的权利》和《科学与实践的结合》等文章中。1988年10月苏联《教师报》又发表了第二次座谈纪要《个性的民主化》(译文载本刊88年第4期),再一次引起论战,反映在本期所载的两篇文章中。一篇题为《合作教育学的现实性与虚构》,作者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В·Т·利乔夫;另一篇题为《合作教育学的现实性与利哈乔夫的虚构》,作者是苏联《教师报》主编В·马特维耶夫。现将两文同时发表,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В·А·Сухо-млинский1918——1970年),苏联教育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7年),乌克兰共和国功勋教师(1958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 他出身于乌克兰基罗沃格勒一个贫农家庭。1935年起开始从事教育活动。1938年毕  相似文献   

19.
Ю·К巴班斯基(1927—1987)出身于罗斯托夫州基辅区五一村镇农民家庭。卫国战争年代,少年巴班斯基参加国营农场劳动,获过“劳动忘我”精神奖章。战后,1945年进顿河——罗斯托夫师范学院数学物理系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此后为该院研  相似文献   

20.
在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进一步掀起群众性体育运动高潮》的决议中提出了一整套改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要给普通学校长日制班的经常性体育运动拨出活动时间。苏联教育科学院青少年生理科学研究所正在进行长日制学校最优作息制度的鉴定工作。本刊编辑部请科学实验领导人、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安东妮娜·哥奥尔基耶芙娜·赫里波克娃谈谈正在研究的一些动向。座谈开始,安东妮娜·哥奥尔基耶芙娜就说:“首先应看到,在孩子们的父母通常忙于生产劳动的时候,当前的长日制学校恐怕是普通教育最先进的一种形式。为了使孩子们合乎要求地成长,父母能安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