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笔者的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朝代名号的由来;一是史书中帝王的称谓有什么讲究。这恐怕也是许多学生会普遍产生的疑问。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整理出如下文字供同学们参考。一、朝代名号的由来朝代名号也称国号,即政权之号。这很早就有了。《史记·五帝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写的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1991年10月第1版),第200页的插图,是一枚“大顺通宝”,并指明是“大顺政权货币”。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建都西京(西安)后所铸币名“永昌通宝”,而“大顺通宝”则是张献忠“大西”政权所铸之币,两种“通宝”皆以年号为名。插图说明“张”冠“李”戴,当系将年号国号混淆所致。  相似文献   

3.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频繁。历代王朝的创建者在王朝创立伊始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讲的就是即使尧舜禹时代在新政权建立后虽同姓也要改变国号以彰显他的仁德。由此可见,确立新国号对一代王朝的重要性。那么历朝历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相似文献   

4.
初中《中国历史》第79页说:“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公元8年,外戚王莽乘机夺取西汉的政权,做了皇帝,改国号新。”这里说王莽“公元8年”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是只将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而没有顾及到月份的换算。《汉书·王莽传》记载,居摄三年十一月,改元为初始元年,“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  相似文献   

5.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纪年所采用的名号,翻检史书,年号随处可见。据考订,自汉初至清末,2100余年间,我国历史上大小政权的帝王共建立过909个年号。这909个年号中,相互重名者计255个,除此而外,尚有654个之多。其中最引人注目者为女皇武则天。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而且在其长时间掌权的过程中,频频改元,设立新年号,成为拥有年号最多的帝王。建元与改元  相似文献   

6.
"年号"二题     
中国古代王朝使用的“年号”,是一门文化底蕴极为丰富的专门学问,也是人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首先遇到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对“年号”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与说明;第二部分主要以北宋诸帝年号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年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常会遇到“贞观”、“开元”、“洪武”、“崇祯”、“康熙”等年号,有时还用它来代表某一帝王,如“乾隆帝”、“光绪帝”等。什么是年号?年号就是用以纪年的名号。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的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的,从此就采用  相似文献   

8.
梧桐 《初中生学习》2010,(10):41-41
天命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认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也有考证认为,“天命”只是满洲大汗的尊号,而不是年号,直到努尔哈赤第八子尊号为“天聪”的皇太极决定取天下,才学中原的正统皇朝建国号“清”,并建年号“崇德”。如此一来,“崇德”建元应该是清朝第一个年号。  相似文献   

9.
民族和国家都属历史范畴,“中国”主要是自秦汉以来多民族与国家间矛盾、融合、同化所形成的。“中国”的内含和外延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内部的民族与政权间的联系不仅有通婚、互市,也有征伐和劫掠。文明民族对落后民族的同化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看了黄牧航老师的“听课随笔”《摆脱历史宿命论——三听“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文,黄老师就这堂课概括出两个观点,第一是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时候,中国实行的是专制统治;第二是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很大的局限性。黄老师认为学生会自然得出结论:有局限的雅典民主也比中国的专制主义强,“按照这位教师的逻辑,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中国近代的落后,其实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注定了;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爱国主义传统,长期与忠君观念捆在一起,也与正统观念纠缠不清。君主与国家不能混同一体,一个政权与国家也不能等量齐观,存在本质差别。古代中国,爱国与忠君的结合,爱国与正统意识的结合,既产生过积极作用,也具有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雪霏 《语文知识》2006,(10):11-11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早在三千年前人们就开始栽种菊花了。菊花见于典籍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周礼》中就有“鸿雁来宾……鞠有黄华”的记载。历代文人都有吟咏菊花的作品流传至今,菊花早已成为中国古代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并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具体来说。菊花的象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学习历史的人大多喜欢研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统治时期的天下一统的盛世景象,而往往忽视了对战乱频仍时期的政权更替、民族整合、文化交流以及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事实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定律,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上屡验屡应,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的铁律,也引起过许多史学家的思考。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出现分裂的大动荡的时期,但也是民族磨合、文化互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史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教材的局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问题总是意犹未尽,加之教材编纂过程中太过强调汉民族的中央政权,故涉及到民族史部分的内容总会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判断。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鉴于现在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笔认为当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康衡 《新高考》2004,(11):56-57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的演变贯穿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逐渐建立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政治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也比较直观地折射出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衰弱的全貌。因此,古代政治制度历来是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古时朝代更替,新政权有“改正朔”“异服色”“别衣服”的改革传统,正所谓“新朝新气象”,即要确立新的纪年称呼——年号,确立皇室驾车马匹的正统颜色,确立衣服着装的正式款式,以此显示新政权的权威。其中,年号的变更是人们最习以为常的,每个朝代都将皇帝即位的第一年作为新纪年的开始年,我们称作“某某元年”。而着装的改变则会对人们生活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汉族统治的朝代,衣着款式变化不大,基本都是宽袍大袖、上衣下裳,清代的衣服款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乌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选修)第四章第五节中讲到,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学生普遍认为开元为唐玄宗的年号,唐高祖时不可能铸开元通宝,其实,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疑问,关键是未能弄清此处“开元”的含义。那么,此处“开元”究竟为何意呢?一般来说,我们常见到的古代“通宝”钱币,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时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南唐的大唐通宝、宋代的太平通宝、元代的大元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等。其中,冠以年号的通宝钱较多,尤其是清代,全是冠以年号的通宝。但是,开元通宝钱上的“开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建立过政权。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它们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不仅是政权之间的关系,更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尽管有不同类型,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商代之前,无纪年法,亦无纪年。西周成王以后,采取以君王在位年数为序的王位纪年法。其中个别诸侯升王改元,年数从新计算,这才产生了前元、后元之分。汉初为了术数的忌讳,怕遇到“12”这个数字,所以就几年一改元,于是有前元、中元、后元之称。汉武帝时,提出以“天瑞”今年,但一般都是先改元,然后追命年号,甚至有改元后没有命年号的。改元、建元都在年初,新君即位,不逾年不改元。但东汉以后,开年中建元、改元之例,才不管什么遗年不逾年了。唐代有皇帝创改元最多纪录,武则天的年号就有17个之多。明清时代,才一帝一年号。辛亥革命取消年号,以建国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改用公历,结束了以国纪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