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学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喜欢的,都期盼的.我们恨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但是,好学生在哪里呢?在我们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很难找到几个好学生,因为好学生的标准太高了,太难了.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算是好学生呢?对这个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关键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尺",关键看老师用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学生.如果运用一个不合适的尺子去衡量,肯定找不到好学生;如果只用某一把尺子去衡量,可能就会有很多学生不是好学生;如果用各种不同的尺子去衡量,就会有很多学生是好学生,甚至有的班级全班学生都是好学生.  相似文献   

2.
家有家规     
王海凤 《幼儿教育》2008,(11):42-4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人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话。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规则将会是什么样。但是我们到底要不要给不谙世事的孩子制订一套规则呢?  相似文献   

3.
和平是时代的主题,于个人而言,也许我们永生也不会与残酷的战争打交道了。那么,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以及其他以战争为题材的经典文艺作品,何以大量地出现于教材?仅仅是为了记住历史,汲取历史教训,传承英雄品质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对战争的思考就还是表层的,我们对这类文章教育意义的探索就还是肤浅的。就像每一段历史都与当时的每个个体相关联一样,战争也与千百万被卷进去的个人血肉一体。如果把战争与战争中活生生的人的经历、心理感受割裂开来,我们对战争的理解就是抽象的、片面的。教育视野里的“战争”,应该是能够看得见“一个个人”的战争,而不只是巨大的、模糊的历史画面。进一步说,如果我们承认,战争对个体来说,或多或少都是一场灾难,那么我们就无法忽略一个问题,即这样的灾难给心灵带来了怎样的伤痛。我们说,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关心的起点是同情。如果一个人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没有同情的理解、想象,他就不太可能学会以人道的方式去关心人、爱人。所以,教育不仅要关注战争中活生生个体的经历,还要走进个体的心灵,去谛听这些被战争深深改变了的心灵的诉说。这就是刘祥老师要面对的课题:如何带领学生以同情的想象去晤对战争中个体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4.
如果问一个火星迷"火星是什么样的",他可能会对火星的大小、质量、运行轨道等方面侃侃而谈,也可能会跟你说说火星上有没有水、有没有生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 我们不禁想问,在没有空间望远镜,没有航天探测器的时代,在极其有限的技术条件和知识背景下,古人眼里的火星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对于火星的认识,又是怎样一步步加深的呢?  相似文献   

5.
“我小时候一直被人认为是坏孩子,我也曾经离家出走过。如果没有10岁那年的一封信,也许我又离家出走了,后来我会成什么样呢?也许成了一个流浪者,也许进了我们那时的工读学校,这都很难说。”回望自己儿时的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6.
身边的风景     
正我的身边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既不是挂在天上的彩虹,不是地上的小花小草,也不是各种晶莹剔透的金银饰品……告诉你,这个最美的风景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的身影。早晨起来,清新的空气,洁净的街道,伴随我们走过快乐的每一天,每当此时,你是否会想到这是谁的功劳呢?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清新的空气从哪里来?洁净的道路从哪里来?但是,如此默默为我们奉献的人你会尊重他们吗?也许你会沉默,也许你会点头,可是我们身边会有多少人尊重他们呢?想起这些我就会愤愤地想起一件很令人心酸的事。有一次,我走在干净的路上,虽然没有垃圾,但还有头一天夜间下雨形成的积水,这些积水不时地被路过的行人溅起,被阳光一照,仿佛一朵朵闪亮的小花,我正走在洁净的道  相似文献   

7.
好学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喜欢的,都期盼的。我们恨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但是,好学生在哪里呢?在我们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很难找到几个好学生,因为好学生的标准太高了,太难了。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算是好学生呢?对这个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关键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尺”,关键看老师用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学生。如果运用一个不合适的尺子去衡量,肯定找不到好学生;如果只用某一把尺子去衡量,可能就会有很多学生不是好学生;如果用各种不同的尺子去衡量,就会有很多学生是好学生。甚至有的班级全班学生都是好学生。  相似文献   

8.
黄小腰 《大学生》2013,(19):72-72
正从前,有一个男生,写了长达16万字的情书向心仪的女生表白。女生看了情书,表示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这就是"十动然拒"的故事。我钦佩这个女生,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男朋友是什么样的,没有被感动冲昏头脑。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捧着足够出一本书的情书来向你求爱——或者不是情书,是十克拉的钻戒呢?如果是宝马香车呢?如果是两百平米的房子呢?你当然会"十动",但你能做到"然拒"吗?  相似文献   

9.
千人一面最是无趣,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一个话题,千种声音,一切有趣想法和鲜明观点都可以在这个互动平台上恣意发声。观点激荡、错落纷杂之态,即我们智慧萌芽之时。还记得小时候曾经问过"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吧?那你所听到的答案是什么样的呢?是洪水冲过来的?还是捡来的?还是树上长出来的呢?当时的你,是没有多想,就接受了他们的答案,还是对自己的身世心生怀疑?不过,好在这个问题在中学生物课堂上终于有了答案。学习过生殖系统这一章节的同学  相似文献   

10.
正处在高三"风口浪尖、水深火热"的同学们,也许,你也曾因为一次小失误成绩下降而紧张沮丧?也许,你也曾担心自己情绪波动影响高考而焦虑?也许,你也曾为自己排名久久不能靠前而难过?也许,你身在重点高中尖子班却毫无优越感,反而每天被老师"你们不努力就只能放弃名牌大学"的话而打击?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么恭喜你,因为你的高三"前进"步伐蕴藏着比别人更大的空间和可能,记住一句话吧:态度决定一切。尝试做一个勇敢的"后劲"生吧,拼出身上所有青春力量,用高三最后一年的冲刺改变命运,谁又敢对你的勇气和毅力说"不"呢?  相似文献   

11.
火花     
人应该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但不能一味去适应.因为无论哪个环境、社会中都有应该适应的一面和应该改造的一面。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而不管应不应该,一味地去迎合、去适应,那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呢?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样成熟,都熟透了,那我们的这个社会不是就衰老了么?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纵横千 秋,试问有多少英雄曾立 足于这个地球?你不知 道,我也不知道。因为 "英雄"这个名词在每个 人的心中标准都不一样。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 是--英雄的形象是永远 不会被轻易抹灭的。 也许那身影是真的, 人是假的,一百年前是英 雄,但一百年后他还是英 雄。 英雄并不一定要有卓 越功业,并不一定要是名 人名家。即使他(她)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有大象那么大,那会怎么样呢? 上学时,我连校门都进不去,即使进去了,门框也会被我撑坏的。同学们都会躲着我,那情景大概就像惊散了的羊群一样,一个个吓得到处乱钻。如果这样,我能跟谁玩呢?再说,二楼我也上不去,因为我怕那楼梯会被我踩塌。我想写字,可是又没有那么大的笔,只有毛笔稍微大一点儿。但毛笔字我又写得不好,每次得分都很低……仔细想一想,我用不着担心我的字写得不好,因为老师们都去照顾那些被我吓坏了的同学了,哪里还顾得上批评我的字写得不好?唉,这学算是上不成了! 日常生活呢,要吃东西时,越吃越多,那得多少东西才能填满我这个大肚子呀!  相似文献   

14.
怪事年年有,今年出得奇,一夜之间,祁兵成了英雄。哪个祁兵?喏,就是那个脑瓜圆圆、戴眼镜的那个祁兵呗。如果有人问初一(5)班同学中将来哪个会成为英雄?大家准保会说:“这个嘛,我们还没有考虑过呢。”如果逼着大伙非得选一个,那他们或许会选你,或许会选我,或许会选其他的人,但绝对选不上祁兵。因为祁兵这家伙,爱设陷阱让人上当,又喜欢吹牛。这样的人,谁不讨厌他?譬如他说,凡练“金钟罩铁布衫”功夫的人,夜间睡觉都得将右腿绑在床头,左腿绑在床尾,这样久而久之,功到自然成。朱天成信过这话一回,临睡前他费了好大劲才绑上了两条腿,可不一会儿功…  相似文献   

15.
吴琼 《山东教育》2020,(12):62-63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特殊的职业,每天要面临十万种可能和十万个为什么、每天能收获来自最纯真心灵的爱和信任、会因为别人的点滴进步而欢天喜地。这份职业,就是幼儿教师!而三年一次的迎新和别离,仿佛是幼儿教师的宿命。也许用三年的感情和付出收获的深情厚谊和笃定的信任,可能并不会让孩子记住我们太久。因为科学研究证明:负责人类长久记忆的"海马体",在幼儿时期没有完全发育。也就是说,幼儿教师是一群容易被遗忘的人!  相似文献   

16.
到底有没有"神童"呢?如果没有,那为什么美国数学家维纳在童年时代就被人们称为"神童"?如果有,可维纳小时候却要扳着手指头做算术,连乘法表都背不下来?  相似文献   

17.
张连敏 《科学启蒙》2016,(Z1):24-33
人体对于我们来说,熟悉又陌生。四肢、五官等外在器官时时为我们所见,而体内又是什么样的呢?食物是怎么被消化掉的?为什么饿了肚子会咕咕叫?体内的垃圾场又在哪里呢?想不想认识一下保护人体免受病毒侵害的免疫卫士,还有那砰砰跳个不停的心脏?快来和笨笨一起体验一场人体历险之旅吧!  相似文献   

18.
如果没有新教育,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会像今天这样守住自己的教室吗?当然没有答案。但是我知道,因为新教育,"教室"对我来说,才会成为一个充满魔力的词语。教室,这是一个充满魔力的词语。教室是什么?教室是我们  相似文献   

19.
彼岸花     
看见了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我站在天涯海角,听见土壤萌芽等待着彼岸花……也许每一个人终其一生守护着生命的花开,也许那是梵高笔下热烈奔放的向日葵;也许那是照亮夜空一瞬的明亮的烟花……但是花儿总是在生命的彼岸,时刻等待着我们的到来,等待着花开……所以,我们称之为彼岸花。卡夫卡曾经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设计了四种结局:或隐居于石中,或被遗忘……但还是有一种结局他没有设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大地盛开出彼岸花。我想,当他被神鹰啄食内脏的时候,他的灵魂是快乐的,生命是圆满的,因为他听得见花开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这个讨论了几十年的旧话重提,就是因为我们对语文教育还抱有改革的期许. 如果仅仅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卸给高考制度,恐怕也不尽公允,因为几千年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历经多少朝代,不也同样出现了许多文学语言的大家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形式的文学尽可各领风骚数百年,即便是民国时期也不乏文学大师辈出,而我们"新科举制度"之下培养出来的人,为何就不能运用博大精深的母语创造出属于我们时代的灿烂的文学艺术呢?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出不了文学艺术的大家呢?更具讽刺意义的是,我们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恰恰是没有经过"新科举制度"熏陶的人,天然的社会生活使其挥发出与我们的文学教育保持距离审美经验,那是我们的语文教育所无法培养出来的鲜活的文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