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基、理论渊源和现实逻辑。科学分析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建设文化强国不仅要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长河中汲取实践经验,也要俯视新时代剖面、回应时代之问。列宁立足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在列宁文化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巨大成就。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审视文化现象,结合新时代特点与矛盾,探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逻辑。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属性和鲜明底色,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必然,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一精神一生活的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精神现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应当担负起历史赋予它的神圣使命,也就是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文化命题,它是文化发展的历史结晶,是文化思想的理论阐释,是文化建设的实践指南.这一命题在新时代有着深刻蕴意,对其进行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把握这一点对于认识"四个自信"的内在关系,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点是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关系。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总是由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塑造并受其价值取向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样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又是它的制度性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又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发展的理论指南。文化自信的深厚性、基础性地位决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彰显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践逻辑的一脉相承。当前,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要关头,更应发挥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凝心聚力的作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紧迫性和使命感,人民是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受者。因此,从多维层次去关注文化强国建设的人民主体性,能充分体现人民强、国家强、文化强的文化发展逻辑,反映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7.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坚持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逻辑。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入挖掘并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思想内涵,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深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坚持“两个结合”是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过程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原创性的文化理论成果,构成了原创性的文化理论体系,发展了原创性的文化理论话语,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建设是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着力点和关键。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小康社会下的政治文化构建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迎来了新征程与新愿景,也直面新机遇与新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要"倡导创新文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创新发展规律和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坚定创新文化自信、推动创新文化繁荣兴盛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为此,从内涵解析、特征观察、意义审思、路径探究四个维度探讨新时代创新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按照先进文化要求构建大学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文化必须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来构建,这不仅符合校园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本质。按照先进文化要求来构建大学校园文化必须遵循超越性、主导性和民族性原则。构建大学校园文化,在目标上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在内容上要塑造学校个性,在主体上要实现全员性,在形式上要注重系统性,在外部环境上要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客家人在艰苦的迁徙过程中,吃苦耐劳,开拓奋斗,营造了自己美丽的家园,形成了"吃苦、忍耐、创造"的客家精神。"屯垦戍边"的兵团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苦奋斗,扎根边疆,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戍边奇迹,形成了令人崇敬的兵团精神。两种移民,目的大不相同,却有许多相似的"生存"历程。本文拟对此作简要分析,以表达对兵团人与客家人的崇敬。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正在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福州作为历代福建省首府,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对全省起到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并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主要贡献,一个是在宋代,开闽学先河,承理学南传、成理学重镇。另一个是在近代,禁烟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瀛环志略》迎来中国社会启蒙时代,《天演论》开启中华民族心智,有力地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向规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第一文化与第二文化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如何进行?对广大的外语教师而言,这是个难度很大的挑战。文中在对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外语教学材料中文化因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首先在语言材料上出现了两种文化的失衡,进而提出为培养跨文化能力,第二文化习得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第一文化的学习。而且,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外语教学文化教学中,应有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使两种文化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对学生"三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上,大部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课堂教学脱节,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密,导致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现阶段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大文化观"理念引领下,把专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出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凸显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是我们党在文化发展理念上的重大创新。我们既要看到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共同性,又看到它们的差异性,使之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努力建设先进性、和谐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理论对当代文化进行分析,揭示出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文化这个大的范畴中由原来的对抗走向相对的融洽.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与文化的一种新型整合,它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精神性的文化形态.作为后现代文化的典型代表,网络文化彰显了视觉的中心性,表明了图像的转向,宣示了文学的退场.在网络文化里,文字本身亦正在日益变成图像,人们的观看行为就是一种读图行为.网络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图像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身份与保护文化多样性 --从怒江开发的讨论说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化身份的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显然已成为非常尖锐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兼顾,而且也必须做到人口、资源、环境各方面的兼顾。即不能不顾环境进行掠夺性的发展,也不能以环境问题为借口,无视人口发展的正当要求。当我们完美的环保主义进化到要把人类文明的范围,扩大到全部生物物种和整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保留对我们同类中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心,特别是对现有贫困地区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文化身份不仅仅是一个认同的问题,它也包含着重新建构的问题,即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滦县地处滦河流域,滦县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滦县文化。滦县文化具有本根性、兼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特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引领着滦河文化的发展,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