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常组织学生练习"迎面接力"游戏,可以锻炼直线快速跑步的能力,发展速度、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创设人际交往环境,培养团队意识与相互配合的能力,同时还是后续学习快速跑与耐久跑教材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迎面接力"游戏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创设了很多妙计高招,激发了笔者的教学灵感。经过实践检验,笔者在不改变迎面接力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根据  相似文献   

2.
一、对应连线游戏方法:教室内每路纵队为一组,教师分别给每组出题,然后依次把对应的部分连接起来。如:游戏要求:1.每个学生只能连一条线。2.本组之间不能相互提示。二、成语接力游戏方法:教室内每路纵队为一组。开始后排头在黑板上写一四字成语,写完后把粉笔交给第二名学生接着  相似文献   

3.
一、游戏目的意义“十字接力”是小学高段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赛跑类游戏,这个游戏对学生吸引力较强,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较好的培养了学生体会重心转移,学习弯道跑的技巧。弊端是分组受场地的限制,只能分四组。那么怎么样可以解决这个分组少的问题呢?我在教学中开展“十字接力”教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健康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其中利用往返接力、迎面接力游戏的规则与方法,设计了"双人跳跃接力游戏",在实践运用中,效果颇好。现介绍两种具体游戏方法与同行分享。一、双人侧向跳跃往返接力(适用于水平一、二)1.游戏目的: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5.
<正>一、观课回顾《趣味迎面接力跑》一课是以"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小游戏贯穿于课的始末。从热身"找朋友"、"模仿练习"到主教材的"学习迎面接力",到最后游戏"红黄旗",每一个环节中,都很好贯彻这个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静下来听教师讲课;二是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这种游戏式的组织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低年级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原地侧向投掷轻物》一课是以喜羊  相似文献   

6.
<正>一、迎面接力跑1.滚轮胎。方法:学生以纵队迎面站立,相距一定距离,每组人数均等,每位学生均采用站立式,手扶轮胎站于起跑线后,听到"预备、跑"的口令,双手交替快速向前滚动轮胎,到达对面终点时相互右手击掌进行接力,各组学生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名学生完成接力。游戏结束后,记录各组总用时进行排名(见图1)。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比"教"更重要等,这样容易导致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笔者对体育教学"要求"这一特殊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包含了教和学的目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要求"正是实现上好一堂体育课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学的规律而设计的,教学的内容只有被学生接受,才能被学生消化。教师在教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思想 1.本课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纽带,积极搭建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学和不断进取的活动平台,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表现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的地位被提升到了新高度,"金课"的提出为如何打造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水课"现象,并提出高校体育高阶性、创新性、针对性、竞技性的"金课"建设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四方面探索打造高校体育"金课"的策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问题、教师问题、教学条件问题以及学生个人方面的问题,总之,是教材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兴趣。中学生生性活泼爱动,群体性欲望活动强烈。  相似文献   

11.
陈玉庆 《体育师友》2010,33(1):22-23
为情境教学“保鲜”,是小学体育常态课实现情境教学,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练习的高昂激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保证。我们尝试通过与学校安全教育结合,渗透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的知识;与小学各科教材结合,以不同的方式演绎学生熟悉的情境;善于捕捉新闻热点,使之成为教学情境的源泉等方法,实现“保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掷垒球(沙包)是小学体育课的主要教材之一,也是一项投掷考核项目。通常的练习方法是:教师示范、讲解后安排学生分组面对面投掷练习。练习形式、方法枯燥、单一,久而久之,学生练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荣誉感强的心理,运用了“升级法”练习垒球掷远,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教学效率,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教学因素的理解。根据当前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螺旋式"的篮球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论述其概念、依据、特点、意义等问题,为提高普通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省编教材《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为蓝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理念,紧紧围绕"迎面接力"这一内容的技术特点,巧妙地与接力圈、接力棒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游戏,力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立棒式传接棒的动作方法,感受接力跑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分别体验自我超越和合作学练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接力跑是依靠集体合作,运用传接棒技术,用最短时间跑完一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它承载的运动技能是:传棒要稳、接棒要准、错肩跑进.  相似文献   

15.
李康  覃立 《体育学刊》2011,18(3):83-86
分析"学"与"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学"与"术"既不能浑然不清,也不能截然分离,而应有机结合,良性互动。认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面临"学"与"术"的问题可概括为如何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学习与专项训练的关系。通过资料分析,认为当下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崇术轻学"的倾向而非"技能不足"。还从"大学是什么"的角度反思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与"术"的误区,认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理应着重科研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过于看重各种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6.
张升 《精武》2004,(9):23-23
本人习练太极拳二十余年,略有心得,并对《太极拳论》有所研究,深知理论与练拳相结合的重要性,不明理而练拳是不会出功夫的,错误理解拳论,更是一谬千里。因此,"呼吸"与"气"是习练太极拳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人研读过一些文章和书籍,包括一些名家专著在内的习拳心得及对"呼吸"与"气"的论述,对"呼吸"与"气"有了自己的体悟,于是斗胆写了这篇文章,还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岳君 《体育教学》2001,(5):19-19
一、“问题导学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涵义“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依据,根据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练习、探讨和研究,从而掌握新知识点的新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仅重视教师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强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以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反映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但部分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有"合"无"作",使合作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正>一、"十字接力"游戏的传统方法画一个直径为10~15米的圆,通过圆心再画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一个"十"字,十字线延长至圈外1米,作为起跑线和接力线。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四个队,各队在圈内成纵队站在十字线上,并分别面向圈外的起跑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说课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利于相互交流探讨和学习 ,集思广义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实践中 ,我们对体育说课做好“五要”、“三结合” ,收到良好的效果。“五要”一要说教材 ,要说明课题在某一教学段的地位和作用 ,前后联系 ,分析教材特点 ,确定重点和难点 ,确立本课教学目标。二要说学生 ,要分析学生的总体特点和个体特点、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认知前提。包括学生的体育基础、情感状况、接受能力、骨干情况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等。还要站在学生的高度上去理解教材 ,洞察学生的心理 ,去探究“乐学”问题。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